Venezsia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 威尼托 意大利行政區劃|地區]]的首府。
威尼斯城由被運河分隔並由橋樑相連的118座小島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於波河與皮亞韋河河口之間的一個封閉的海灣,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淺灘上。
目錄
歷史
威尼斯這個名字源於公元前十世紀居住在該地區的古威尼蒂人。這個城市歷史上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首府。威尼斯同時被譽為「主之城」、「尊貴之城」、「亞得里亞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橋樑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威尼斯以其優美的環境、建築和藝術品珍藏而聞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遺產。[1]
由於第三次義大利獨立戰爭而舉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響樂和歌劇音樂史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安東尼奧·韋瓦第的誕生地。[9]2016年,威尼斯被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2014年,共有264,579人居住在威尼斯市鎮,其中約55,000人居住在老城區。威尼斯與帕多瓦和特雷維索一起,組成了帕多瓦-特雷維索-威尼斯大都市區(PATREVE),總人口26萬。PATREVE只是一個統計學意義上的大都市區,不是行政區劃的等級。
地理
主城區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樑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故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交通
威尼斯 的水道舉世知名。潟湖上的118座群島約由150條水道交織而成。構成威尼斯的島嶼約擁有400座橋樑。在古老的城市中心,運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上交通。
19世紀設立火車站,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義大利半島連接起來。20世紀,又加建公路長堤和泊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的解放橋因而成為鐵路和道路的入口處。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為步行區,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在21世紀,這座無車都市是相當獨特的。
「貢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道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威尼斯的國際機場是馬可波羅國際機場,這是以著名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命名的。這個機場建立在威尼斯對岸的義大利半島上,並遠離海岸線,不過前往威尼斯的水上運輸工具距離航站步行只需7分鐘。
水患
2019年11月威尼斯遭遇53年來最慘水患,水位飆至史上第二高的1.87公尺,幾乎覆蓋全城;15日,潮水仍沒退去,再度漲至1.6公尺。除了聖馬可廣場與大教堂等泡水恐受損,更至少有2人因水災不幸死亡,義大利總理孔蒂也已宣布威尼斯進入「緊急狀態」。事實上,洪水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漲潮加上強風,才會使得威尼斯潟湖地區此次災情慘重,每年秋天和春天之間都會發生,漲潮的時間大約只持續幾個小時,但是這次的洪水程度被視為異常,因為水位已經超過140公分。
威尼斯市容遭到摧毀,住房、商家及古蹟浸沒水中,聖馬可大教堂遭水淹,館藏許多珍貴書籍的斯坦普利亞基金會(Querini-Stampalia Foundation)圖書館也遭重創,媒體粗估災損可能高達數億歐元。台灣外交部透過新聞稿表示,威尼斯的洪災造成多座教堂、大量文物資產及歷史建築損害,義大利政府因此發起為威尼斯市災後整建的募款活動。基於台義兩國友好情誼,駐義大利代表李新穎於12月6日赴威尼斯,代表政府捐贈10萬歐元,威尼斯市長卜良洛(Luigi Brugnaro)接受捐款,並代表威尼斯市民感謝台灣協助,表示期盼雙方交流持續深化。義國國會眾議員巴薩羅(Alex Bazzaro)也出席捐款儀式,展現當地人士的重視與感謝[2][3]。
視頻
意大利之水城威尼斯
參考來源
- ↑ 意大利威尼斯, 學習強國 [引用日期2019-02-20]
- ↑ 顧荃,威尼斯水災 台灣捐贈10萬歐元助重建中央通訊社,2019-12-07
- ↑ 極端氣候威脅…威尼斯淹水後 下一個恐輪歐洲其他大城世界日報,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