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湯瑪斯·巴克禮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經歷
==經歷 ==
1849年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出身教會家庭,父親經商,同時也在教會擔任長老;1865年,巴克禮立誓奉獻傳教事業,像 [[ 愛丁堡 ]] 海外佈道委員會申請至中國傳教;在1869年進入蘇格蘭自由教會神學院就讀,畢業後赴[[德國]][[萊比錫大學]]一年;在1874年12月抵達[[廈門]]開始學習[[閩南語]],1875年6月來[[台灣]],成為英國長老教會第5位來台的[[牧師]],並向[[高雄]]的[[李庥]](Hugh Ritchie)學習傳教,1876年他從 [[ 高雄 ]] 轉移到[[台南]]傳教,並於[[1877年]]將高雄和台南兩所傳教所合併為一;[[1880年]]創立台南神學校(今[[台南神學院]]前身),共收15名學生,巴克禮擔任校長;1881年他利用回英度假時,到當地印刷廠學習印刷術,1884年回台蓋了新的印刷廠,稱為聚珍堂,俗稱新樓書房;1885年他正式發行《台灣府城教會報》,以羅馬拼音閩南語<ref> {{Cite book | author = 莊永明 | title = 正港台灣人| publisher = 遠流 | date = 2000 | pages = 39-40}} </ref>。同年7月發生二崙事件,在二崙的庄民對信徒建教堂群起攻擊,巴克禮受派赴二崙解決,在聚會時數十名青年包圍教堂侮辱信徒,並以糞便潑得巴克禮全身他卻溫和的對暴徒說:「朋友,你們這樣做太可惜,把它用在田裡稻子會長得更好。<ref name="蘇>{{Cite web |url =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m/Barclay,T/brief/Sou,Bkhoe.htm | title = 埋骨異鄉兩地的巴克禮牧師夫婦 | author = 蘇文魁 | publisher =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ref>」
1892年11月8日與同是蘇格蘭人的護士以利沙伯(Elisabeth Christie)結婚,1893年兩人一起到台灣繼續傳教工作<ref name="蘇/>。
1895年日軍攻台時,臺南城內重要人士決定與日軍交涉,發起和談的[[蔡夢熊]]兄弟找到與英國方面友好的同學[[許廷光]],前去與英國領事[[胡力牆]]交涉,但胡力牆表示自己有官方身分不便出面,請他們去找長老教會宣教師,因此輾轉找上了巴克禮,巴克禮要求請求者自己寫下要跟日軍說明的「公稟帖」(請願書),和[[宋忠堅]]牧師及城內重要人士在內的一行人拿著英國國旗、燈籠、唱著聖歌走向日軍營區,向[[乃木希典]]的交涉,使日軍和平入城,並且保住府城人民的生命安全<ref>{{cite news | url =https://taronews.tw/2018/10/20/156881/| title = 《聚珍台灣專欄》那一夜,為台南解圍的巴克禮 | publisher = 芋傳媒 | date = 2018-10-20}}</ref>。
1919年6月25日,他因重譯白話字新約 [[ 聖經 ]] ,而獲母校格拉斯哥大學頒贈榮譽神學博士學位,1918年被英國[[聖經公會]]任命為榮譽終身總裁,1930年他再度完成舊約白話字聖經之翻譯。1934年巴克禮在台退休,1935年10月5日,因[[溢血病]]病逝[[新樓醫院]],享年86歲,安葬於台南市郊三分子的基督教公墓<ref>{{Cite web |url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m/Barclay,T/brief/Lou,CGi.htm| title = 記巴克禮牧師逝世五十週年| author =盧俊義 | date = 1985-10-06| publisher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ref>。
== 紀念 ==
99,3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