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台风百合

增加 1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台风百合 ''' (Typhoon Nari,国际编号:200116,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 :WP202001,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 ]] :奇科,台湾译名:纳莉)为2001年 [[ 太平洋台风季 ]] 第十六个被命名的风暴,其发展过程与路径相当奇特诡谲、活跃期特别长久,乃该风季十分致命的风暴之一。该系统于2001年9月5日在 [[ 琉球群岛 ]] 南方海面形成,初期受锋面影响而往东北行进并吹袭 [[ 冲绳岛 ]] ,其后往西移动且与台风丹娜丝发生双台风效应,期间又受 [[ 亚热带 ]] 高压脊与 [[ 华北地区 ]] 的中层大陆高压所形成之鞍型场影响,期间数回强度反复增强与减弱、移速迟缓乃至原地滞留、三度急转弯吹袭琉球群岛、四次超过90度大转弯,造成当地2人罹难或失踪。
9月13日晚间起,中层大陆高压的所挟带之引导 [[ 气流 ]] 占有主导地位,百合因而往西南方向缓慢行进,并于9月16日晚间开始吹袭且滞留 [[ 台湾 ]] 本岛长达49小时又20分钟,为当地带来 [[ 强降雨 ]] 而导致九一七水灾,为 [[ 台北 ]] 都会区造成继2000年象神之后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亦刷新各地测站雨量纪录,共造成94人罹难、10人失踪、经济损失高达300亿 [[ 新台币 ]] (当时折合美元约8.66亿)。自台湾出海后进入台湾海峡南部、南海北部一带,受 [[ 亚热带高压 ]] 势力影响而往西行,直扑华南地区并在当地引致零星灾害,有3人罹难与3人失踪,经济损失达6000万人民币(当时折合美元约725万)。百合最终深入内陆而受地形影响,9月21日在 [[ 广西 ]] 消散。值得一提的是,百合活跃期间之平均移速仅时速8.7千米, 是21 是[[21 世纪 ]] 以来平均移速第三慢的西北太平洋风暴(仅次于2001年利奇马以及2011年南玛都)。
尽管百合当年在台湾造成仅次于同年度7月底由 [[台风桃芝| 桃芝台风 ]] 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与伤亡,但由于敏感的 [[ 政治 ]] 因素, [[ 中华民国 ]] 并非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成员,无法提出除名要求,名称仍继续沿用至今。然而自2013年飞燕起,交通部 [[ 中央气象局 ]] 决定将部分音译名称改为意译,“纳莉”亦因而被改为“百合”,不过并不追溯在此次改名政策推出前的台风。
==气象历史==
2001年8月底开始,一广阔低压带于 [[ 南海 ]] 北部酝酿,其发展出一微弱锋面系统并缓慢往东偏北方向移动。9月2日, [[ 菲律宾 ]] 东南海面亦出现微弱的热带云簇消长,其中一股云团逐渐发展为一热带扰动, [[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 ]] (NRL)给予其扰动临时编号“95w”。隔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弱”的评级。在这期间,该系统持续往西北行进,并逐渐接近台湾本岛东南方海面,不久即转向东北行进。
9月5日上午8时,抵达日本 [[ 石垣岛 ]] 南方海面时被 [[ 日本气象厅 ]] (JMA)升格为一热带低压。受其北方的微弱锋面影响,该热带低压持续往北偏西方向缓慢行进,并于当晚经过 [[ 西表岛 ]] 东部。当晚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评级提升为“普通”。
9月6日,进入西表岛西北方近海后,受微弱锋面影响,该系统转向东偏北缓慢行进。由于当时该热带低压结构逐渐转好且威力渐增,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凌晨3时30分将该系统之 [[ 热带气旋 ]] 形成机会评级为“优”,并同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当日上午8时,其于西表岛北方海面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一热带风暴,给予其编号“200116”,并命名为“百合”。在此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升格为 [[ 热带低压 ]] ,并给予编号“20W”,开始对其发布热带气旋警报。不过当时百合的七级风暴风半径仅80千米左右,对其周围海域的 [[ 岛屿 ]] 天气影响并不大。 [[Category:328 氣象學]]
269,9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