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
約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1837年11月23日-1923年3月9日),出生於荷蘭萊頓市,通常稱為范德·瓦耳斯或范德華,(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荷蘭物理學家。
他的父親Jacobus van der Waals是一個木匠,他是他十個孩子中的長子。他母親的名字叫伊麗莎白·范德伯格。由於經濟拮据,他的父親無法將他送入那種傳統的中學,而這使他有資格接受大學教育。[1]
1852年,15歲那年范德華完成了一所高等初級教育學校的學習,他獲得成為小學老師的資格,成為了一名教師。很快,他的敏銳和努力取得了成果,他被提升為校長一職,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
目錄
學術生涯
1862年,在萊頓大學參加物理,數學和天文學講座。利用該計劃荷蘭政府以HBS的名義,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入學惠及高中生。范德華(Van der Waals)充分的準備了老師所需要的考試。
1865年,他被選為德文特(venter)哈佛商學院的物理學老師。不久,他被任命為海牙HBS的同一職位。海牙距離萊頓非常近,他利用這一距離恢復了大學課程。
1873年,首次以其博士學位論文《論液態和氣態的連續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范·德·瓦耳斯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人,他利用萊頓大學提供的機會,在進行研究時,他知道;如果可以假設氣體分子的體積為零,並且它們之間沒有吸引力,那麼理想氣體定律可以從氣體的動力學理論中得出。
1877年9月,新成立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大學,聘范德華擔任第一位物理學教授。他一直是大學的教授,直到70歲退休為止,並在大學的讚助下從事了許多研究項目。
范德華並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
分子科學的先驅巨人
1881年,他將兩個參數(分子體積和分子吸引)對氣體和液體的狀態方程的概念提出。在研究寵物熱力學時,他介紹了一個臨界溫度的概念,在臨界溫度以下,氣體可以冷凝成蒸氣和液體兩種狀態,而在上方,只有均勻的蒸氣相。他還假設存在具有確定大小的分子以及分子間作用力的概念。引入律法,他使對接近絕對零溫度的研究成為可能。並得出了更精確的公式,即范德瓦方程。
由於每種氣體的參數各不相同,因此他研究得出了對所有物質均相同的方程式(相應狀態的定律)。這項工作給他帶來了諾貝爾獎,也導致詹姆斯·杜瓦爵士英格蘭和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的的荷蘭為液化的必要數據的測定氫和氦。
1890年,發表了關於二元解理論的論文,並將其狀態方程與熱力學第二 定律聯繫起來。
1893年,范德華(Van der Waals)引入了毛細管現象理論,從而在熱力學領域掀開了新篇章。當時,分子的存在及其連續運動的概念尚未被接受,他的毛細管現像在下一次發展之前一直是有爭議的。
1898年,進行了氫氣的液化。
1908年,海克·卡默林格·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氦氣液化過程中採用了相同的指南。
獎項
1910年,因其在「范德瓦爾斯方程式」方面的工作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家庭
1865 年與安娜·馬格達萊納·史密斯(Anna Magdalena Smit)結婚。
兒子
約翰內斯·狄德瑞克·范德華·小(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 Jr.)是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退休後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大學繼任。
女兒
安妮·瑪德琳(Anne Madeleine),
傑奎琳·範·德瓦爾斯(Jacqueline E.Van der Waals)
約翰娜·迪德里卡(Johanna Diderica)。
妻子安娜因患結核病於1881年去世,享年34歲。范德華沒有第二次結婚,在他的餘生中仍然是a夫。
1924年3月9日,范德華(Van Der Waals)在阿姆斯特丹去世。享年85歲零3個月零15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