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C1抑制物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目錄

名詞解釋

C1抑制物(C1INH)是血清中高度糖基化的一種蛋白質,含糖量高達35-49%。

最初由Ranoff和lepow(1957)所發現,稱其為C1酯酶抑制劑,與引同時Schultze等則將其稱為α2神經氨酸糖蛋白。C1INH為一單鏈分子,由47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為104kDa,由478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分子量為140kDa,鏈內有兩對二硫鍵(圖5-13)。C1INH調節的主要方式是,與活化的C1r或C1s結合形成穩定的複合物而導致C1絲氨酸蛋白酶失活。其作用機理是,C1INH通過提供一個酷似C1r或C1s的正常底物的序列為「誘餌」(「bait」),被c 1r或C1s裂解暴露出一個活性部位,然後再與C1r或C1s結合形成共價的酯鍵而發揮抑制作用。此外,C1INH還可防止在缺乏抗體時,C1以很低但仍有一定速率出現的自發激活。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大多數C1可被7倍於其克分子濃度的C1INH所結合,以防止C1由於構象改變而引起的自發激活。但C1同抗原、抗體複合物的結合,可使C1從C1INH的抑制作用中而獲釋。除上述作用外,C1INH還可抑制凝血因子Ⅻa、Ⅺa、激肽釋放酶及纖溶酶,因而其在凝血、激肽和纖溶系統中也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其他聯繫

經對C1INH cDNA序列的分析發現,C1INH與其它幾種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serpin)超家族成員(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及抗凝血酶Ⅲ等)約有30%的氨基酸同源性,物別是在C端的120個氨基酸。C1INH的編碼基因定位於第11號染色體的短臂11.2~長臂13亞區。C1INH先天性缺陷時,可導致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hereditary angioneurotic edema,HAE)。近年報道應用C1INH濃縮劑防治HAE效果良好,但尚未廣泛用於臨床。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