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榴弹炮
B4 M-1931型203mm 重型榴弹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名的苏联大口径重型榴弹炮。该火炮配属给苏军最高指挥部直接领导的战略预备队。如果听到这种榴弹炮的轰击声音,要么意味着苏联红军开始反攻,要么意味着战场形势已经恶化得不可开交,得动用最后的力量了。而它被德军称为斯大林之锤,颇有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韵味。[1]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 B4榴弹炮 |
全 名 | B4 M-1931型203mm 重型榴弹炮 |
研制时间 | 1926年 |
定型时间 | 1928年 |
服役时间 | 1930年 |
别 名 | 斯大林之锤 |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早在1920年苏联的大炮兵思想就已经形成了,苏联已经开始不满足于122和15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开始寻求更大威力的武器以便于攻坚要塞和城市作战。1926年5月17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和炮兵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准了红军现役火炮改造计划,会议还决定为红军研制口径为203毫米的攻坚火炮。来自彼尔姆兵工厂的伦杰尔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进度,并负责研制火炮身管及炮瞄器材,炮架则由布尔什维克工厂提供,整个计划应于1927年5月全部完成。[2]
研发过程
项目开始后,彼尔姆兵工厂和布尔什维克工厂拿出了4种火炮方案,最终马格达斯夫和加夫里利夫联合提交的“15172工程”方案获得批准,该方案采用轻型坦克的行走装置。最终,火炮设计图纸于1928年1月末全部完成,可是后面的制造工作却进展缓慢,因为布尔什维克工厂在制造过程发现原始方案中有诸多设计缺陷,纸面上的性能根本无法实现,另外相应的生产配套设施也跟不上。炮兵总局局长库利克也不看好这种火炮,并数次下令停止203毫米口径火炮的生产,以便集中精力生产ML- 20型152毫米榴弹炮。可以说,该型火炮差一点胎死腹中。
203毫米大炮仍于1930年11月组装完毕,并迅速投入试验中。试验工作进行了1年时间,期间设计局对火炮进行多达146处修改,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在没有完全消除隐患的情况下,该炮定型为苏联B-4型M1931式203毫米榴弹炮,并于 1931年6月开始装备工农红军,并开始在布尔什维克工厂投产。之所以苏联红军要得这样急,是因为斯大林非常偏爱大口径火炮和战列舰,对其开发和生产进度抓得非常紧。[3]
该炮只装备最高红军统帅部控制下的炮兵预备队和集团军属炮兵营,直到1939年前,B-4榴弹炮在各种演习中都没有上佳的表现,但却是各种阅兵仪式上的宠儿。在1931~1941年间,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哈尔科夫举行的每次阅兵活动中,都出现了B-4榴弹炮的身影,它成为了红军强大实力的一种标志。实际上,参加阅兵式的B-4榴弹炮并不装备作战部队,而是一些训练用火炮,其中一些因缺少重要部件而无法发射炮弹。即使是交付作战部队的B-4榴弹炮也很少开火,主要是基层部队得到命令,必须爱惜这些庞然大物!B-4榴弹炮一般编入集团军直属预备队炮兵营,每营12 门,主要任务是实施高射界射击,毁伤距战斗地域前沿较远的敌目标,也可用来直瞄敌土木工事。[4]
投入实战
B-4型榴弹炮第一次参加实战是苏芬战争,面对用高标号水泥建造的芬兰“曼纳海姆防线”,苏军常备的152毫米榴弹炮表现力不从心。同样是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B-4型榴弹炮运抵苏芬前线,采用直瞄射击的方式,强行突破了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
苏联炮兵主帅沃罗诺夫在汇报总结中指出,虽然B-4榴弹炮在克服芬兰工事方面显示了威力,但操作者的技能实在让人担忧,他们因平时过于爱护装备而缺乏精确射击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摧毁芬军一个永备工事,我们至少需要耗费8~14发炮弹……虽然上级要求炮兵不必珍惜炮弹,只要能彻底消灭目标即可,但体积庞大的B-4榴弹炮在射击阵地上呆得越久,死亡的威胁就越大”。[5]
B-4型榴弹炮在苏联卫国战争早期并没有特别显著的表现,反而因为机动困难被德军缴获了不少。但是随着苏军开始转入反攻,B-4型榴弹炮在城市攻坚战中开始显示自己大口径的优势。在列宁格勒战线上,一门B-4型榴弹炮的炮弹甚至在打穿地下三层楼板后才爆炸,“斯大林之锤”的绰号便从此开始扩散开来。
B-4型榴弹炮最后参加的大规模战斗是柏林战役,因为柏林拥有坚固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和楼房,苏军便将B-4型榴弹炮前进部署,在200米-350米的距离上用直瞄射击的方式为步兵开拓前进的道路,效果奇佳。而在对德国国会大厦的最后攻坚战中,苏军更是集中了89门的B-4型榴弹炮和其他各种火炮,对帝国大厦进行了30分钟的火力准备,打开了国会大厦的防守。[6]
结构特点
B—4榴弹炮具有良好的弹道性能和较高的射击精度,口径203毫米,总重达15.8吨。由于炮身重量太大,设计人员为它配装了履带式炮架,该炮架重11吨,采用的是“共产国际”重型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可以为火炮提供有限的机动能力。B-4榴弹炮堪称是装在拖拉机上的怪物。B-4榴弹炮炮架尾部装有辅助轮用于牵引,牵引速度大约为15千米/小时,由于苏联在冬天大部分地区都在冰天雪地中,而且冰雪融化后经常是泥泞异常,这对大重量的火炮机动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总重15,8吨的B-4来说,加装履带后机动性的提升相当明显。
B4榴弹炮的炮管长5087毫米,带膛线部分身管长3981毫米,内膛膛线数达到64条,炮管重量达5.2吨。苏联人为B-4榴弹炮准备了一系列弹药,包括混凝土穿透弹和特殊的尾翼稳定炮弹等,后者的弹头以铬钒合金制造,长度达1米左右,由于它的材质密度非常高,能加大弹头的贯穿力。根据测算,这种专门生产的尾翼稳定炮弹最大可贯穿4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所以B-4型榴弹炮也被称为"斯大林之锤",因为它的任务就是摧毁德军的坚固工事和碉堡。B-4的炮弹为分装式弹药,炮架左侧装有一小型起重机用于装填弹药,炮弹发射速率为前2分钟1发,以后是1分钟1发。B-4型榴弹炮最大射程为17.5千米,炮口初速607米/秒,炮组成员15人。[7]
B4榴弹炮采用特殊的双重驻退复进系统。所谓“双重驻退复进系统”就是第一部分采取与普通火炮相同的炮身后坐装置,第二部分则在于B4榴弹炮的炮床可沿炮架的滑轨手动自由滑行,这样就便于火炮在作战射击的过程中能根据敌军阵地的转移作出相应的角度调整。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特的射击B4榴弹炮的高低射界可达-2至+60度,而左右方向射界可延伸至30度。开炮时其底盘后段会向下调低姿态,同时将车尾驻锄插入地面,形成稳固的射击平台。[8]
装备诸元
重量 | 15.8吨 |
口径 | 203mm |
炮长 | 5087mm |
火炮俯仰角 | -2 - +60° |
火炮左右延伸角 | 30° |
发射初速 | 607 m/s |
火炮主要射击角 | 0度平射;60度高射 |
火炮射程 | 17.5 km |
发射速率 | 1 - 2发/分钟 |
可用炮弹 | 重型铬钒合金穿甲弹 |
火炮评价
“炮兵是战争之神”这句话是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名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整个二战期间,苏军的炮兵确实是令德国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从各种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炮,再到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红军的炮兵部队几乎是战神的化身,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能以猛烈的炮火,化解纳粹德国的进攻。[9]
直到1939年前,B-4榴弹炮在各种演习中都没有上佳的表现,但却是各种阅兵仪式上的宠儿。在1931 - 1941年间,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和哈尔科夫举行的每次阅兵活动中,都出现了B-4榴弹炮的身影,它成为了红军强大实力的一种标志。[10]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落幕,维持了4年之久的B4榴弹炮生产线全面宣告停产,取而代之的2B1自行榴弹炮登上了军事舞台。但B4榴弹炮却以其独有的方式完成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人类迎来了一个祥和、美好的明天,在这一点上B4榴弹炮的历史功绩永远无法抹杀。现今陈列于圣彼得堡中央炮兵博物馆的B4榴弹炮似乎在诉说着人类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让人类明白了只有珍爱、携手共进方能拥有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
苏联前后总共生产了1211门B-4型榴弹炮,直到1949年新一代300毫米口径2B1自行迫榴炮问世之前,B-4型榴弹炮一直是苏联野战炮兵中火力最强的重型榴弹炮。
视频
斯大林之锤,前苏联B-4型203毫米重型榴弹炮,拖拉机上的怪物
参考资料
- ↑ 苏联重炮被誉为斯大林之锤,上战场意味着决战开始2020-03-01
- ↑ 斯大林之锤 B-4 M1931 203mm榴弹炮2013-12-26 14:45
- ↑ B4榴弹炮,来自死亡的咆哮!德军:我们跑不掉了!2018-10-22 13:14:10
- ↑ “大炮兵主义”培育的战争巨兽――B4型榴弹炮2010年11月24日 02:40
- ↑ 二战苏军“斯大林之锤”B-4榴弹炮 2018-07-04 05:54
- ↑ 斯大林之锤,口径203毫米的B4榴弹炮2019-10-13
- ↑ 斯大林之锤,前苏联B-4型203毫米重型榴弹炮,二战最奇特的大炮19-12-01 11:23
- ↑ 二战苏联红军的“斯大林之锤”---B-4履带式203毫米榴弹炮19-06-0516:18
- ↑ 斯大林之锤,前苏联B-4型203毫米重型榴弹炮,二战最奇特的大炮19-12-01 11:23
- ↑ 探秘丨炮身重16吨!二战让德军恐惧的怪异“大锤”2018-09-29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