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別署杏子塢老民、寄萍、齊大、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等,小名阿芝。湖南湘潭人,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 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書籍,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白石印草》、《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作品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1957年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同年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
目录
大器晚成的生平
好学多师行万里路
齊白石幼年家道貧寒,只讀過短暫的私塾,15歲起從師學木工並以雕花手藝聞名。26歲師從紙紮匠出身的地方畫家蕭芗陔、文少可學畫像。27歲開始師從精通於詩,文、書畫的清朝光緒監生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37歲拜碩儒王湘绮為師,並先後與王仲、黎松安、楊度等結為詩友。齊白石從40歲起離鄉出遊,五出五歸,遍歷陜、豫、京、冀、 鄂、赣、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55歲避亂北上,兩年後定居北京,以賣畫和刻印為職業。齊白石生平推崇徐渭、石濤、吳昌碩等前輩名家,重視創新,不斷變化,創造了獨樹一幟的新一代畫風[1]。
畫、印、書丶詩 四絕
1953年齊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金。1963年,齊白石在誕辰100 週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晚清畫家陳師曾影響甚巨,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的書,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 他以其淳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書的最高峰。 齊白石的書法廣臨碑帖,繼承了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等諸家書藝,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丶詩人稱四絕。
傳統中國畫新高峰
他留下畫作3萬餘幅、詩詞3000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再印製行世齊白石是造詣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繼清末民初海派畫家之後,他把傳統中國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齊白石的繪畫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都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從民間畫工轉變為文人畫家,齊白石將富有農民生活氣息的民間藝術情趣融進文人畫中,這不僅擴展了文人畫表現的題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書的藝術境界,開創了具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的寫意花鳥畫的新篇章。
艺术之路留印痕 一筆一畫耐存溫
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前,艺术道路上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转折是从1902年到1909年,即40岁至47岁之间的六次远游一他自称是"五出五归"。齐白石1919年57岁时题画道:"余自游京华,画法大变,即能知画者,多不认为老萍作"。从五十七岁开始,齐白石致力于发展个性,独创门户。他艺术上的变法,与陈师曾的鼓励有很大关系。当1917年纯粹因为躲土匪而移居北京的"乡下老农"齐白石因"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在北京陷入署境的时候,是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看到齐白石浑厚朴拙的篆刻而循迹循迹造访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后,20世纪的中国画坛才掀开了齐白石这有声有色的一页。
五出五归
齐白石 40 岁以前的山水画作品保存下来较早的一件代表性作品为1894年所作《龙山七子图》[2]。步入四十歲之後(1902-1909),齊白石曾「五出五歸」遊歷桂林、欽州、梧州等地,旅居於山水之懷抱裡,並邊售賣所作的書畫及篆刻印章,猶如今天的旅遊達人。他雖酷愛畫山水,但因應國內市場需求,多畫花卉蟲鳥魚蝦蟹,今天在市場上其作品中以山水畫市值最高,例如《山水十二條屏》北京保利2017年12月成交價 約為1.41億美元[3]。
陈师曾慧眼识石
齐白石随郭葆生一家到天津租界避难。复辟之乱平定后,于六月底回京,搬至西砖胡同法源寺庙内,与同乡杨潜庵同住;又在琉璃厂挂出卖画刻印的润格。当时,齐白石学八大山人的粗简笔法,京城无人问津。惟陈师曾慧眼,十分推重齐白石的画格,亲至法源寺寻访。相谈之下遂成莫逆。齐白石虽年长陈师曾12岁,但很佩服陈的艺术见解,便时常到陈师曾的槐堂谈天论世。可以说,与陈师曾交朋友是齐白石此次到北京乃至一生中最可纪念的事。离京时齐白石有诗云:"槐堂六月爽如秋,四壁嘉陵可卧游。尘世几能逢此地,出京焉得不回头[4]。"
陈师曾以三代诗书官宦世家,本人又是留洋学者的身份鼓励齐变法。这一切在齐白石看来是改变一生的决定性因素。以至垂老的齐白石亲口叮咛自己的子孙说,自己能有今日"都是搭帮陈师曾喽"。他是怕自己的儿孙们忘了陈师曾对齐派艺术的成就之贡献。
衰年变法 大膽红花墨叶
齐白石变法变什么?这是目前研究变法的文章中至今仍模糊的一件事。从表面上看,齐白石学习八大的冷逸风格在北京无市场,当时正是吴昌硕的画风走红的时候,吴昌硕的弟子陈师曾在北京的地位就与此有关。而齐白石也的确是从陈师曾那儿借来吴昌硕的画反复体味、学习而变更画风的。但如果仅仅从此种画风的变更来看是较表面的,学吴昌硕究竟又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什么弱点呢?这个问题齐白石自己说得倒是很明白的,如"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5]。
"红花墨叶"是一种十分大胆的艺术创新,它是把原本不相类属的纯红,配上鲜活的墨色,造成强烈的对比,两相衬托之下,便产生了一种醇浓、厚实、质朴、爽朗的感觉,表达出画面的层次与灵性,令人顿生一种心畅神旺的蓬勃感受。所谓“红花墨叶”,倒不一定限于红色画花,黑色画枝叶;而也是出于摆脱“冷逸”的要求,有意强调色与墨的对比,以取得为普通观众所喜爱的鲜艳明快的色彩效果[6]。
中日联合绘画展 名扬东瀛
1922年春,受日本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的邀请,陈师曾携中国画家作品东渡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齐白石的画引起画界轰动,齐白石带去的几幅画,竟然歪打正着,大受欢迎,随之被抢购一空,花卉每幅卖到100块银元,山水画更是不得了,二尺长的画幅,竟卖到250块银元的高价。而当时他的画作在国内的售价最多也不过是十元、八元而已,两相比较,上下差距竟然髙达30多倍[7]。法国人也选了他和陈师曾的作品到法国展出,由此求画之人亦骤然增多。
与名人知己的二三事
梅兰芳家的牵牛花
他与梅兰芳相识,第一次见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则为齊白石唱一段貴妃醉酒[8]。梅兰芳与齐白石相交多年,直至晚年仍有来往,他对齐白石非常尊重,每唱堂会戏时,如齐白石到场,必亲自搀扶他到前排就座。20年代齐白石经常到"缀玉轩"教梅作画,首先教他画虫草鱼虾。梅兰芳年轻时就开始培植他最感兴趣的牵牛花(俗名勤娘子),因它色彩鲜艳,品种繁多,对戏剧服装色彩设计有帮助。齐白石家中种的这种花也很多,故梅兰芳也经常去他家观赏,后来引起许多好友的兴趣,互相研究培植。齐白石还专来梅府观赏,并特意绘了牵牛花[9]。
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齐白石的《白石诗草》中可知“梅家植牵牛花百种,花有极大者,巨观也,从此始画此花”。他的牵牛花画作上曾有这样的题诗: “百本牵牛花梳大,三年无梦到梅家”[10]。
徐悲鸿是知音
徐悲鸿刚步入北京画坛,就一眼发现了"衰年变法"的齐白石。看出齐白石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画高度提炼和概括的特点,而且富有勃勃生机。他画的那些棚棚如生的虾和蟒蟹,生动活泼的青蛙,轻点荷叶的靖樊,逗人喜爱的小鸡等,引起了徐悲鸿极大的兴趣[11]。1928年,艺专并入北平大学,徐悲鸿出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曾三顾借山馆,恳请齐白石担任教职[12]。保守派对徐悲鸿的举动"暴跳如雷" ,认为:把一个落魄于民间的"齐木匠"弄进艺术学院当教授,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时,世人对齐白石的画风不很了解,难以接受,求他画的人很少,惟独刻印深受欢迎。徐悲鸿是齐白石山水画的知音,主动提出为齐白石出版画册。1932年徐悲鸿为齐编选画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收山水画特别多。徐悲鸿在序言中称赞齐白石的艺术是"由正而变,范无涯换"。"具备万物,指挥若定,及其既变,妙造自然"[13]。1933年,齐白石的杰作由徐悲鸿携至欧洲,在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地各大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艺术展上引起人们巨大兴趣。齐的作品被法国、德国、苏联的大博物馆收藏,获得极高赞普。1943年和1946年,徐悲鸿两次在重庆举办齐白石画展[14]。
为了肯定齐白石的绘画成就,徐悲鸿作过很多斗争。白石老人十分感激徐悲鸿,在(答徐悲鸿并题画寄江南)一诗中说:「少年为写山水照,自娱岂欲世人称。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倾胆独徐君。谓我心手出怪异,鬼神使之非人能。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15]。
毕卡索也折服
齐白石的画不但徐悲鸿折服,连毕卡索大师也赞叹不已,甚至拿毛笔仿他的画。一个中国文化代表团先行访问过毕加索,其中成员之一的画家张仃,将一套荣宝斋的本版水印《齐白石画册》送给了毕加索,使毕加索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一直都在临摹[16]。国画大师张大千在1956年7月29日会见毕加索于尼斯港毕氏私寓,张大千回忆说:「中西绘画,理论上是相通的。」会晤时,毕加索取出自己临攀中国画的数十幅习作见示,大千先生"一望而知为拟齐白石先生风貌"的作品。毕加索曾亲口说,他自己就受中国画的影响而有所改变[17]。
传统中国男子的真情流露
生长在中国宗法制乡村的齐白石,对于人际关系,首重孝亲、家和、敬老慈幼;在外则重宗族及同乡、同门之谊,尊师爱生,恪守信义。
两妻伴白石 情深意也濃
齐白石有两个妻子。他与两个妻子都有很深的感情,两个妻子相处也很融洽。原配妻子陈春君,自幼嫁到齐家,成年后才与齐白石"圆房" ,是个典型的湖南农家女子。齐白石五十多岁以前的家,多亏有她支撑。齐白石晚年写有回忆诗《葡萄架下说说往事》:山妻笑我负平生,世乱身衰重远行。年少厌闻难再得,葡萄阴下纺纱声。可以反映齐白石和陈春君生活的艰辛和他们之间的情感。
齐白石的第二位妻子胡宝珠,是陈春君为夫君北上定居而亲选的"副室"。陈春君去世后,扶为"继室"。胡也是一位蔑匠的女儿,虽然比齐小许多,但身体总不太好。她以病身服侍齐白石,陪齐度过了从民国确立以及军阀混战、日军入侵等湖南到北京定居的变迁。齐白石对她很有感激之情。这从《慰姬人》一诗中可以体现出来:笑嘻患难总相同,万里孤舟一老翁。病后清癯怯风露,夜深窗隙纸亲封[18]。
「悔乌堂」印 思父母
齐白石刻了至少三枚"悔乌堂"印。有诗注云:「家山百劫,庐墓久违,愧不如乌。」并刻了一方印章「悔乌堂」。应人征题,又写出「黄泉碧落总范范,反叫甫追思泣两行」的句子[19]。
「悔乌堂」印中,怉含着齐白石的浓醇亲情。他早年生活清贫,与父母妻子一道艰难度日,晚年定居北京后生活渐趋富裕,七十三岁时由北京南行返家,祭扫先人坟墓。归来刻「悔乌堂」印,心责自己未尽好孝道。日记云:「乌乌私情,未供一饱,哀哀父母,欲养不存。」他想到:乌鸦小鸟长成犹能反哺母鸟,而自己身为人子,未能孝养父母,遂感寝食不安,故几次刻制「悔乌堂」印以自慰。表示后悔自己不能像乌鸦反叫甫那样孝顺父母[20]。
參考文獻
- ↑ 胡元斌. 現代畫聖齊白石. 千華駐科技出版有限公司. 1 September 2018. ISBN 978-957-579-406-4.
- ↑ 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文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 ISBN 978-7-80625-590-2.
- ↑ 看日本策展中國 ~ 顏真卿 & 齊白石. thestandnews.com. 2019-03-01 [2019-03-19].
- ↑ 徐改. 齐白石.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 ↑ 林木. 二十世纪中囯画硏究: 现代部分.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0. ISBN 978-7-80625-747-0.
- ↑ 美术史论丛刊. 文化兿術出版社. 1981.
- ↑ 叶绍荣. 陈寅恪家世. 花城出版社. 2001. ISBN 978-7-5360-3401-3.
- ↑ 追求.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
- ↑ 成喻言. 梅兰芳画传. 团结出版社. 2004. ISBN 978-7-80130-795-8.
- ↑ 刘彥君. 梅兰芳传. 河北敎育出版社. 1996.
- ↑ 中华魂丛书: 勤俭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 ↑ 20世纪北京绘画史.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ISBN 978-7-102-04041-7.
- ↑ 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文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 ISBN 978-7-80625-590-2.
- ↑ 档案时空. 《档案时空》杂志社. 2009.
- ↑ 中外藝術家軼事.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
- ↑ 作品.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 ↑ 姜澄清. 中国人的色彩观.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343-3694-2.
- ↑ 萨本介. 齐白石.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 ↑ 朗紹君. 齊白石. 天津杨柳青画社. 1997.
- ↑ 虢筱非. 齐白石印艺.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1: 112–. ISBN 978-7-80625-975-7.
[[Category: [[Category: [[Catego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