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尾地鴉
黑尾地鴉[原圖 連結][1]

中文學名:黑尾地鴉
學名:Temnurus temnur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屬: 地鴉屬 Podoces
種: 黑尾地鴉 P. hendersoni

黑尾地鴉

俗名別名 :是鴉科地鴉屬的一種,

模式產地 : 新疆莎車。[1]

分布地理 : 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

中國分布 : 新疆西部喀什、北部準噶爾盆地、東部哈密、甘肅西北部弱水、青海柴達木盆地、寧夏賀蘭山、內蒙古阿拉善和伊克昭盟和蒙古西北部、西南部,也遊蕩於中亞哈薩克斯坦。[2]

保護級別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ver 3.1——無危(LC)。

中國保護級 :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目錄

物種特徵

平均體重約為120.5克。嘴較長而彎曲、黑色,腳亦為黑色。[3]

雌雄羽色相似,全身大致為淡沙褐色或灰銹色。

額、頭頂至後頸黑色具紫藍色光澤。頭兩側乳黃色具白色尖端,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葡萄褐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沙葡萄褐色,大覆羽藍黑色。

初級飛羽

中部白色,基部和尖端黑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色翅斑,內側飛羽黑色具藍紫色金屬光澤。尾黑色具藍色光澤,外側尾羽具窄的沙色羽緣。頦、喉乳白色或皮黃白色,胸腹和兩脅乳黃或淡黃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沙白色。[4]

體壯,喙短粗。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叫聲多變;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蹠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

棲息環境

分佈於海拔2000-3000米處,為溫帶荒漠,常見於稀疏的鹽生灌木和半灌木內的地面。

主要棲息於乾旱的山腳平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區,尤以多岩石和生長有稀疏灌叢的荒漠地區較常見。

生活習性

留鳥。主要在地面上活動,行動敏捷,奔跑迅速,除非緊急時,一般很少飛翔。每次飛行一般幾十至100多米就落下,也不高飛,多貼地面飛行,喜歡刨土。發達的鼻羽把鼻孔遮掩得很嚴實,這顯然與強烈的風沙和刨土習性有關。行為謹慎機警。

覓食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群,多在灌叢中覓食。

主要以蝗蟲蚱蜢、鞘翅目甲蟲螞蟻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蜥蜴、小型鼠類、植物果實種子等。

繁殖

繁殖期4-5月。

築巢

築在灌叢中或地上土洞內,巢由枯枝和根等材料編織而成,內墊有毛等柔軟物質。

巢狀

巢呈杯狀,大小直徑為12-18厘米。 離地面高度1米處,巢很堅固,類似其他鴉類的巢。巢的外面用細樹枝和根做成,內面舖有駱駝毛,巢內徑寬度為15-16厘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