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黎景嵩(1847—1910),字伯鄂,號憲甫,湖南湘陰人,入仕後歷任廈門、基隆同知,1894年任台南同知,1895年(乙未)任台灣知府,理中路營務處,負責抗日。

目錄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黎景嵩  
字號    字伯鄂,號憲甫      
民族    漢      
官職    台灣知府  
出生地   湘潭
出生時間  1848年   
去世時間   1910年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抗日名將    

人物介紹

黎景嵩,字伯鄂,號憲甫,生於1848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春,任台灣知府,並理中路營務處,兼統各軍。當時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黎景嵩率台灣民眾奮起反抗,防守中路。同年5月,日軍於基隆登陸,清兵潰敗,時任台灣巡撫的唐景崧逃回廈門。台中戰事日緊,黎景嵩與副將楊再雲(系黎景嵩從湘潭老家帶去台灣的侄兒)率2000人駐新竹、苗栗間,以抗擊日軍南下,就地募勇成14營,稱「新楚軍」。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大小數十次戰,重創日軍。其中新竹一戰斬倭寇千餘人。黎景嵩對日軍入侵台灣義憤填膺,曾致書家人:「擬統率所部前往,拒敵立勛,拼一死戰」。戰前,黎景嵩與劉永福(署理巡撫唐景崧逃回大陸後,劉永福率黑旗軍留在台灣領導抗日。)歃血為盟,互為呼應。[1]

黎景嵩等在台灣同日軍血戰近五個月,拒絕日軍勸降。然而,終因清政府斷絕援台,最後終因外無援軍,內無彈藥而戰敗。其部將楊再雲戰死,黎景嵩在彈盡援絕的極度憂憤中,抱知府印投海殉國,幸而被清海軍救起護送回大陸。[1]

由於黎景嵩違抗朝廷政令與日軍交戰,而被削職為民。後被張之洞收為幕僚。此後,他淡泊自甘,以文史自娛。宣統二年(1910)卒於漢陽。[1]

晚年著述《台海思痛錄》,署名思痛子,以紀其事並抒發失台之痛。1983年《近代史資料》第一期予以刊載。今年被收入由省政府資助編輯出版的《湖湘文庫》。[1]

人物關係

  • 提起湘潭的黎氏家族,人們很快會想到黎氏八駿,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黎氏家族的另一支,與黎氏八駿共曾祖父的黎景嵩也曾為一代豪傑,甲午戰爭期間,他是赴台率軍抗倭的清將。[1]
  • 黎景嵩的後人,諸如曾孫黎烈文,玄孫黎念之等,都是每一代具有影響力的人物。

人物軼事

  • 《湘潭市志》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清宣統元年(1909),黎景嵩報請清政府備案,以15萬銀元為資本,在湘潭創辦首家電燈公司,市志《工業史》稱為「湘潭電力史的開端」。[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