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石公三略》,亦稱《三略》、《黃石公記》。中國古代兵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武經七書》之一。原名《黃石公記》,始見於《後漢書·臧宮傳》。三國時稱《三略》,魏李康《運命論》有「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北齊魏收《魏書》載有劉昞注《黃石公三略》。書目著錄始於《隋書·經籍志》。之後,歷代書目均有著錄。現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間刻《武經七書》本。注釋本有宋施子美講義本、明劉寅直解本、清朱墉匯解本等。1986年解放軍出版社有《黃石公三略淺說》本。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上略多引《軍讖》語,論述以柔弱勝剛強為指導,以收攬人心為中心,以「任賢擒敵」為宗旨的治國統軍的戰略思想及其實現方法。關於柔弱剛強的理論,要點是「貴柔」、「貴弱」; 「柔弱勝剛強」各有所宜,各有所用; 「貴變」、「貴後」,因情制變;「守微」、「應機」,「外柔內剛」,「外弱內強」;柔能制剛,弱能制強。關於民心士氣的內容,有施恩養民、輕徭薄賦;崇禮重祿、禮賢下士;明察眾心、因人制宜;賞罰必信、號令嚴明;辨別奸雄、進善退惡。從戰略的高度提出「為將八德」、控制對於戰爭全局具有決定意義的地區或地形地物,以及足糧富民的後勤思想。中略多引《軍勢》語,論述君主馭將統眾的謀略。主要思想有因時而變法、因人而致用,戰時「將在自專」,平時要「奪其威,廢其權」。下略着重陳述道德,明察安危,說明打擊迫害「賢人」,必遭災禍。在政治上以道德仁義禮為本,強調得心為上;在軍事上,主張「釋遠謀近」、「以義誅不義」,法「天道」而用兵;在組織上,主張聖賢治國治軍,提出君主用人要「舍近而取遠」、祐善誅惡、根據賢士的志向而求賢等觀點。唐時魏徵將其有關內容收入《群書治要》,宋元豐年間與《孫子》等一起被頒定為武學「經書」,對中國古代軍事學的發展有過積極的貢獻,因而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曾被譯成西夏文。唐代流傳到日本,現存有抄本、翻刻本多種。後又流傳到朝鮮。

作者介紹

舊題黃石公撰。黃石公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於圮上授張良兵書。據考證,本書既非張良所受之書,亦非黃石公所著,其作者當是西漢末年精通兵法、熟悉張良事跡、擁護漢室的一位隱士。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黃石公三略 相關視頻

古文黃石公三略
道家兵書《黃石公三略》內容豐富,在為人處事上也很有用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