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麻江縣良田小學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麻江縣良田小學歷史追溯到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的鄉學。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麻哈知州呂錦綸奉飭於城鄉設學19所。設於良田的學校名為「大文」,是設於四鄉16所小學之一。

目錄

學校歷史

宣統二年(1910),四鄉各公所設簡易小學25所,西區大良田初級小學正式成立。民國元年(1912),由於滇軍禍黔,學谷被貪污及挪用,辦學經費拮据,學校停辦。民國四年(1915)恢復。後因社會動盪,學校再次停辦。

民國十九年(1930),良田街上開明人士閔吉成主持開辦私塾,聘請龍山張庶涵來良田設館教學,選用北街觀音廟作館址,有學生10餘名。

民國二十年(1931)良田開設國民學校,稱「繼良小學」,仍以北街觀音廟作校址,聘請本街楊瑞珍任教員,招收學生50餘名於初春開學。

民國二十四年(1935),縣政府組建成立國辦小學,學校被命名為「良田國民小學」,當時有學生三十八名。

1950年麻江解放後,良田鄉農民協會委託羅林森負責恢復良田學校並擔任教師,命名為「良田民辦學校」。翌年後學生逐漸增多,隨即聘潘義倫、楊繼書參加教學。1953年起,學校曾進行了多次的改建和擴建。1957年,學生增至300餘名,成為良田鄉「民辦完全小學」,羅林森、潘義倫分別擔任正副教導主任,主持學校工作。1950年到1960年十年間,良田民辦學校共培養小學畢業生100多名,羅林森、潘義倫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

1961年,良田民辦小學被接轉為公辦學校,由教導主任潘義倫主持學校工作。1962年,縣教育局撥款改修校舍,拆除民國三十一年(1942)所建的木房,在原屋基上建成磚木結構教室3間,又在校園北面修建平房一幢,占地360平方米,含教室4間,辦公室1間。

1968年秋,良田小學開始附設初中班。小學部一至六年級有6個班,初中部經常保持一至三年級。全校學生常年在冊人數330餘名。至1972年學校稱為:「良田七年制學校」。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政府出資在現址建有磚木結構的教室七間,當時有學生四百多名。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了知識分子政策,老教師範引恢復工作後出任良田學校校長。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學校設有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和職中部,每年有學生400多名,高峰期時達500多名。1982年,良田小學更名為「良田中心學校」,轄整個良田鄉7村11校。1983年3月,甘定前被任命為良田中心學校副校長,主持校務,5月,陶維琴接任教導主任,後調離。此後,校務教務均由甘定前負責。到1988年9月才調王洪傑來校任教導主任。1983年,學校結束了附設初中班。1984年9月,創設良田鄉職業中學,教師8名,開設科目有語文、數學[1]物理、化學、英語、科技、養殖、食品等科目。1985年,良田煤礦子弟小學併入良田中心學校,同時開辦學前班。1985-1987年,政府出資建有磚混結構教室及教師用房8間,在縣水泥廠和良田水電站及部分關心教育的人士捐資捐物1萬多元,新建了水泥球場。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學校每年有學生近400名。1995年,麻江縣政府出資將70年代修建的4間磚木結構的教室改建成磚混結構的平房。

1998年9月,羊昌坡小學併入良田小學。

2000年,學校獲義務教育工程項目指標,國家出資30萬元,杏山鎮政府出資5萬元,新建了一棟3層9間磚混結構的教學樓,學校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

2003年,麻江縣實行教育體制改革,良田小學又更名為「良田中心學校」,轄麻喇小學、小堡小學和青山小學。

2009年,愛心人士——沈思婷女士捐資10萬元,政府進行部分補助後,又新建了一棟兩層八間教室的沈思婷教學樓。

2012年8月,麻喇鄞縣希望小學併入良田小學。

2015年8月,谷賓小學併入良田小學。

2010年國家實施營養餐計劃和貧困生困難補助,學校根據食品營養合理搭配及學生需求,認真抓好食堂工作,讓學生吃好吃飽,安心學習。

如今,良田小學是一所撤併後的保留學校,服務於原良田、麻喇、羊昌坡、谷賓共四個村26個村民組,受益群眾達六千多人。2014年5月,借國家對麻江縣「均衡發展驗收」的春風,我校「班班通」安裝完成,並投入使用。

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秉承「德育為先,強化質量提升,發展個性特長」的辦學理念,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校容校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提升,名列全縣前茅。學校也先後被縣人民政府評為「先進集體」「兩基攻堅先進單位」「德育[2]先進集體」等稱號。

良田小學歷經百年滄桑,一共培養出上萬名學生。這些學生在各行各業努力工作,辛勤勞動,甚至犧牲生命,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校訓

誠實守信勤奮健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