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第十四初級中學
魯山縣第十四初級中學地處魯山西部深山區,沒有城市的喧囂,卻有一個獻身山區教育的教師團隊,他們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這片足以讓他們自豪的土地。近年來,學校中招成績穩步提升,進步明顯。在2022年的中招考試中,更是實現了大的飛躍:道德與法治全縣第1名,語文全縣第3名,英語全縣第6名,歷史全縣第8名,化學全縣第9名,物理全縣第11名。總名次全縣第16名,與去年相比進步14名。
目錄
一、加強教研管理,提高教研效率
一是深化教學常規過程管理,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明確各教學環節(如上課、輔導、考試、聽評課、集體備課等)對教師的要求,完善了師生評價細則。二是狠抓教法改革,發展「青藍幫帶」,注重培養新人,儘快成為教學能手,提高教學效率。三是加大常規檢查力度,除定期進行檢查外,也加大了平時的抽查力度,踏實了平時的教育教學行為,避免各種臨時抱佛腳現象,並及時掌握教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弱點,優化教學策略,使老師們之間信息互通、氛圍和諧,從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二、總結薄弱知識點,做好學生成績追蹤
學校要求各級、各學科教師,要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薄弱知識點、易錯知識點及時進行總結,明確每位學生在下階段需要提升的方向,在日常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薄弱點加以強化訓練,最大程度的增強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全校一盤棋,從學生入校開始就做好學生的成績追蹤,詳細記錄學生的每次考試成績,從中找到薄弱點、浮動原因等,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科學管理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要求各級、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1]。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向45分鐘要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科學管理[2]。
一是功夫在課前:課前要求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備課組要集體討論,備詳細教案、備教學目標、備教學環節、備可能出現的教學中的意外情況、備教法和學法、備板書設計。
二是着力在課內:要求教師每堂課儘可能做到優質高效,不拘泥於某一種教學模式,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點上課,但有幾點原則必須遵守:(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為了隨時了解教師課堂,學校領導堅持每周不低於兩節的隨堂聽課、推門課,聽課後立即檢查教師備課及作業批改情況,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
三是補充在課後: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任課教師必須對班中的後進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後進生的學習興趣。
成績只是歷史的見證,未來依舊等着我們用腳步去丈量。魯山縣第十四初級中學的全體教師已經嚴陣以待,誓要把文化振興、教育振興的大路蹚得更寬、更亮,為魯山教育的穩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 ↑ 淺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豆丁網,2013-09-18
-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教育改革紀事·素質教育 探尋素質教育的真諦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