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魚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魚味》中國當代作家冷夢鈺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魚味

周末去了一趟菜市場,面對着眼花繚亂的食材,真有點難以取捨。索性邊走邊瞧,任由耳畔嘈雜肆虐。

走了將近半個的富民市場,手上的果蔬之類的也買得齊全了。正欲離去,卻發現了不遠處的魚攤上竟然有我喜歡的羅非魚。看到它不由的讓我想起了家鄉張黃庫區野生羅非魚的美味。雖然手上的食材已經足夠,但還是忍不住走上前去。不過最後我還是沒有買。攤主賣的是羅非魚不假,而且個頭大且均勻。但我只是看了一眼就打消了原先欲購買的強烈欲望。縱然攤主手依然抓着魚對我口若懸河,我卻對着他旁邊立着的「西江野生羅非魚」的字樣笑而走之。

這是我頗為引以為豪的「本領」。也許有人要親自嘗過才知道其中的真假。而我從小在庫區長大,而家鄉的庫區就盛產各種野生的淡水魚,比如草魚、鰱魚、鯽魚、羅非魚等。但是卻以羅非魚的數量為最。所以從小接觸和吃到的都是庫區野生的羅非魚,因而對於市場上的一些打着「野生字樣」廣告的魚就很容易從形色上判斷其真假了。也是因為這樣,在家鄉庫區眾多的淡水魚中我唯獨「鍾情」於羅非魚。對於黃鱔、泥鰍、塘角魚之類的,我因嫌其貌丑而不感興趣。

家鄉的庫區,幾十年來水質清澈,而且四面環山,因而為野生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因為有好山好水,所以出產的羅非魚也就深受人們的青睞。並且羅非魚的做法也簡單,可以清蒸、可以紅燒或油炸。不同的烹飪方式製作出來的魚味道也會存在着細微的差別。 過去,家鄉的生活還不如現在的富足。所以小時候的餐桌上除了青菜和自家捕捉的魚外,其他的禽肉是很少見到的,當然有客人到訪或是年結就另當別論。其實生長在庫區有好處也有不好之處,好處就是以孩童或外鄉的眼光來看似乎魚是不會缺少的,而且也可以享受庫區垂釣、游泳的樂趣。說到游泳這對我來說是一件不太「光榮」的事情。因為從小老爸的家教嚴,所以以致同年齡的孩子都自學會了這門技能,最不濟的也會個「狗刨」。而我卻.......唉!!不好之處就是每年夏秋時節,庫區都會張開它那大口吞掉大片大片的未來得及收割的稻穀,而這些「汗血」最後也只能成為魚兒的食物了。

記得讀中學的時候,我曾經邀請了自己在校的好友家盛和世智來家裡玩。當時因為家裡條件的關係,加上父母都外出打工了,所以未來得及準備什麼,也只好一切從簡,和自己的兩個好兄弟自己動手做了簡單的午餐。飯後我決定「重操舊業」,找出自己扔在樓上曾經在一年前被我生生把它和庫區分離後許配給蜘蛛網的魚竿。提議去庫區釣魚,也算是娛樂和為食物兩不誤了。也許是天氣好的緣故,也或許是庫區自有它熱情的待客之道,所以在那天下午收穫頗豐,釣到的羅非魚大小不一,大的可與成人的手掌相比,也有稍微小一點的,更有甚者只有兩個手指那麼大的,我對自己的這個成果都有點不忍直視了。

魚竿回到家已經是夕陽無限好之時了。我們一把一桶大小不一的羅非魚清理完後,我便開始了晚上的「三人全魚宴」的製作了。首先我把大的羅非魚挑出來配以白酒、薑絲、蔥花等清蒸,這樣最能保持魚的原有風味;其次把中等的用來紅燒、接下來剩下的一部分油炸,一部分來一鍋「群英薈萃」(魚湯)。最後一桌「羅非魚宴」就這樣大功告成了。雖然那時我沒能像今天一樣更好的盡上地主之誼,但感覺那晚上的魚卻別有一番風味。 當然,說到魚味,我不得不提到我的老爸的手藝了。老爸年輕和爺爺一樣去部隊當過兵,所以在部隊就學會了作各種地道的菜式。且不說他的面點功夫不錯,也不談他那年節時總另客人稱讚不絕口的各種拿手大菜,單是他的酸甜醋魚,從小就讓我回味無窮。老爸對做這道菜的選材很有講究,魚一定要水庫里野生且有5--7斤重的草魚,因為這樣的魚做出來的醋魚不僅味美,而且肉質也結實。然而要學會他這手藝對我來說不是一件易事,單是那去刺剔骨的刀工我至今都沒有學會。所以最後往往都是看見老爸靈活的用刀劃那麼幾下,魚肉和魚骨就很自然的分開了。而其中還有諸如粘粉、過油、調味之類的程序更是讓我看的雲裡霧裡,而我唯一記住的就是它的味道。

不過,我哥卻頗得他的真傳,老哥學什麼都快,而且手藝也不在老爸之下,但他卻有個毛病,只喜歡學,卻從來很少在廚房裡展示。只要我在家,他是不會動手的了,只會對我「自認為不錯的廚藝」作出各種令我不滿的點評,但話又說回來,每次似乎他都說得很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如今在外地求學,老哥也在外地出差。當初從老爸那學來的「三成功力」在周末空閒時也夠我倒弄一番了。不過家鄉的羅非魚是極少遲到了,老爸的手藝也只能在年底才能品嘗。所以曾經自認為不戀故鄉的我,每當置身桑梓便覺得很平常,一到異鄉,那份心裡的「鄉味」總以各種形式在你眼前出現。

所以不是家鄉不值得青年人回憶,而是沒有遇到引發你回憶的那種情境。它或許是一種味道,或者是一種風俗,也或者是一種情感......

[1]

作者簡介

冷夢鈺,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