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福海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高福海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1年

其他成就;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馆画家, 中国新派界画的拓荒者

其他作品;《颐和园图》,《九州揽胜》,

《蓬莱仙境》等

高福海 ,男,1961年生于北京,自1980年起经常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三十余次并获大奖。1987年在北京,1993年在山东潍坊市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品有8米长卷《颐和园图》(国画大师黄胄、沈鹏、白雪石、黄均、田世光诸先生题诗)。部分作品收录出版于《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等多种作品集,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介绍他的评论文章及作品。[1]

个人简介

高福海 1961年生于北京,自1980年起经常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三十余次并获大奖。1987年在北京,1993年在山东潍坊市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品有8米长卷《颐和园图》(国画大师黄胄、沈鹏、白雪石、黄均、田世光诸先生题诗)。部分作品收录出版于《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等多种作品集,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介绍他的评论文章及作品。

高福海现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馆画家,曾拜北京画院古一舟先生为师习画。多年来,高福海谨遵师训,又独辟蹊径,所作界画工笔重彩设色,富丽堂皇;写意楼阁与自然山水浑然结合;取传统界画之精华,融现代彩墨于一体,形成自己凝重浑厚而又清新灵秀的画风。

个人造诣

高福海是一位长于中国“界画”的画家,“界画”是自古以来我国艺术家以界尺绘画古建筑的传统绘画技法中的一个特殊科目。我国隋唐以前,“界画”仅作为山水人物画的一种背景,至隋代才出现有“界画”专业画家,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等是我国这一时期的“界画”创作代表人物。北宋时期中国的“界画”正式分科独立,元代的赵孟王振鹏明仇英,清代袁江袁耀在“界画”艺术的发展探索上又都有所创新和提升。

高福海“界画”的特点是将写意与工笔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探索与创新,并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结合起来,形成点与线的精妙结合。他在作品创作中还根据不同画面的构图需要,常常将原来的实景远近距离加以夸张或缩短,以期形成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时代的映衬,并大胆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突破和重立,给予“界画”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生命。

中国新派界画的拓荒者

他对国画艺术苦心忘我的追求,被当时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北京中国研究会会长的古一舟所赏识。这位画风苍劲、笔墨纵横的名家不厌其烦地对高福海孜孜施教,小到一笔一色的细微,大到艺术前途的远景构想。高福海的画艺在名师的指导下精进如斯,他梅兰竹菊、花鸟山水无不涉猎。等山水、花鸟均已达到一定高度时,古一舟让高福海专攻界画,其它画种放在次要位置。 界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的特殊画派,是以界尺精绘古时的亭台楼阁,在辅以山水花鸟人物的画种。界画分为重彩、浅绛、水墨三类。界画山水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散点透视,无论何种风格的建筑,每一间、每一层的栏杆和窗棂与人物活动都令人一目了然,从而得到极佳的艺术享受。自元代以来写意画风靡,界画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令多少画家望而却步,仅一幅四尺的楼阁山水最快也要耗尽画家二十多天的辛劳。尤其近半个世纪,界画虽不乏画者,成大家者却寥寥无几。除何海霞黄均之外,可举何人? 古一舟为高福海指点出一条独特、艰辛却又充满挑战的道路,高福海义无反顾地与楼阁界画结缘。为了写生采风,他背起画夹拿起笔,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有时竟数月间漂流在外,几天吃不上一顿可口饭。一次他登临太行山,一连数日他巡访在青峰赫岩之上,壮美雄浑的山峦和奇颖绚目的霞彩给了他无限的灵感和激情,他体味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却忘记了下山的归路。当他千寻百探终于看到了一条下山的通途,却只能先冒险跳下近四米高的石崖。否则就得在山里冻上一夜。饥肠辘辘的高福海用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平生第一次选择了冒险。他先将背包与画夹扔到了不足一平米的方石上,然后纵身跃下,幸运之神没有为难他,他奇迹般平稳落下。是的,为了中国的界画艺术得以传承,他可谓费尽心力。 如今让高福海回忆他巡访了多少名山峻岭,受过多少挫折,勾勒多少画稿他无法讲清。正是他不懈的努力与求索,1992年,高福海创作的八米长卷《颐和园图》脱颖而出。黄胄沈鹏白雪石黄均田世光等大师先后为此画题诗盛赞。后溥杰观赏到这幅作品时当场吟诗,但因留白已满,无法赋上,实为憾事。《颐和园图》构涉了这座“万园之园”的全景,以散点透视为表现手法,立万寿山佛香阁为中心,向左右延伸,东起文昌阁,西至石舫,连接西堤玉带渐虚。整个画面气骨典雅,神韵秀逸,走笔无痕。这幅巨制在技艺上用墨出彩,布局精变,设色高华。而那些亭台楼阁绘制得更是奇颖灵动,玲珑多姿。《颐和园图》奠定了高福海在中国画坛的地位,也展示了他过人的才华和功力。三十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导和发表署名文章对此进行评介。

高福海,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天如期而至。踏着纯熟而凉爽的风,去拜访画家高福海,是件很惬意的事。高福海在京西田村有专门的画室,画室很有特点,里面只挂了他自己两三幅作品,其余都是老一辈画家题词或题诗作品,如白雪石题写的“补拙斋”、黄均93岁时所作“题高福海贤弟绘滕王阁”诗句、方增宪为他专门绘制的《秋园觅句》等。还有一幅作品是何海霞88岁时所书,那是1996年秋季,他刚出院,高福海去看他,他欣然提笔写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诗句相赠,可见高福海与何老的交情多么深厚。画室还有几张珍贵的老照片,是高福海当年与何海霞白雪石黄均等几位老先生的合影。从这些作品以及“历史的镜头”中不难看出,老先生们对高福海的喜爱和提携。

由于不久前刚完成长卷《武当山胜迹图》的创作,高福海略显疲惫,但谈起这幅作品,他顿时兴奋起来。

武当山胜迹图》是高福海新派界画的又一硕果。画卷长8米、宽2.03米,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他以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为创作主题,从其“方圆八百里”的景区中,选取了金顶、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等主要建筑群体,以及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等代表性景点,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半工半写,虚实结合,再现了武当山胜景。

为了完成此作,高福海去年5月专程冒雨登临武当山,此后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构思了近一年才动笔。画面中不仅有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还有秀丽多姿的自然风景,画家用艺术手段客观呈现了武当山当下风貌,也完成了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巨制。“作品正在装裱,装裱好后预计10月份在湖北武汉举行个展,所以我得赶紧再画些新作品。”高福海笑着说,“时间很紧,又得加班加点了。”

进行这样的巨制,高福海游刃有余。早在1992年,他就以半工半写的形式创作了8米长卷《颐和园图》,在画坛引起轰动,黄胄、白雪石、黄均、田世光、沈鹏等书画大家纷纷题诗作画,鼓励这位年轻人再接再厉。1994年高福海根据“初唐四杰”王勃的骈文《滕王阁序》,绘制了界画《滕王阁图》。滕王阁建于盛唐时期,因《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后屡毁屡建29次。高福海经过大量的考证,利用自己的才艺和才情,再现了这座江南名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仙境般的景致。启功观后非常振奋,特意题诗“一序滕王自古传,地灵人杰盛筵前,千年古阁今犹昔,秋水长天几倍妍”。此外,巨幅山水界画《九州揽胜》、《蓬莱仙境》、《松鹤楼阁图》、《琼楼仙侣图》等百余幅作品,都呈现了高福海新派界画风貌。

目录

相关视频

“锦绣河山”高福海书画展在京举行

参考资料

  1. 北京金正德书画院画家 高福海 , 人民艺术 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