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麝
原圖鏈接


馬麝[1](學名:Moschus chrysogaster),是麝科、麝屬的動物。馬麝是麝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雌、雄均無角,頭形、耳狹長,雄體具月牙狀上犬齒,雌體腹部無麝香。背部沙黃褐色或灰褐色,背毛粗而脆,腹、腋下毛細長耳柔韌。

馬麝晨昏活動,白天休息,生性多疑,行動靈活,迅速敏捷,反芻,性情孤獨,營獨居生活方式,每年12月中、下旬進入交配期,每胎1-3隻,棲息在海拔2500-5000m的針葉林和高山灌叢里,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尼泊爾


目錄

簡介

馬麝[2]是體型最大的一種麝。體長80~9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10~15千克。鼻端無毛,黑色。全身呈沙黃淡褐色。成體背面具隱約斑點,頸吻不顯,與背顏色一致。雌、雄均無角。後腿比前腿長約1/3,故臀高大於肩高。腳具4趾,側趾很發達,在硬地上走時觸地。頭形狹長,吻尖,無眶下腺和跗腺,耳狹長。雄體具發達的月牙狀上犬齒,向下伸出唇外;腹部具特殊的麝香腺囊;尾短而粗,裸露,其上腺體發達,僅尖端有束毛。雌體腹部無麝香,有一對乳頭;上犬齒小,未露出唇外;尾纖細;無腺體。

馬麝背部沙黃褐色或灰褐色,後部棕褐色較強。顏面灰棕色,鼻端無毛,黑色,耳尖稍暗,耳背即周緣黃棕色。頸被有較寬的暗褐色斑塊,其上有4-6個排成兩行的棕色斑。背毛粗而脆,呈波浪式彎曲,基部淺灰色,向上漸轉淡褐,僅尖端外有橘黃色環,尖端褐色。腹、腋下毛細長耳柔韌。


棲息環境

馬麝棲息在海拔2500-5000m的針葉林和高山灌叢里,灌叢下草本植物層以珠芽蓼苔草為優勢。

生活習性

馬麝的生活有規律性,晨昏活動,白天休息。反芻,性情孤獨,雌雄分離,營獨居生活方式。夏季早、晚在陽坡吃草,休息在陰坡灌叢里。雄麝喜歡攀登山勢險峻之處,行動靈活,迅速敏捷。

馬麝生性多疑,行動時總是東張西望地警惕着四周,恐懼感比林麝更嚴重,在不受驚擾情況下,它的活動很有規律,蹭尾巴的樁子,活動的道路都是固定的,甚至連糞便堆也是固定的。受驚之後,便離開自己的巢域,過了幾天,它又會回來。因而人們說它是「捨命不舍山」。由於馬麝幾乎沒有任何用以自衛的武器,高原上的許多動物,如狼、猞猁、狐狸和猛禽中的金雕、草原雕,都是它的天敵,連香鼠也不放過它,常常殘酷地將仔麝活活咬死。

馬麝食物以各種草類及嫩枝、樹葉為主,亦食苔蘚和野果,偶爾也食一些菌類,特別是在枯草季,每天傍晚要到溪邊或有淡水的地方飲水。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尼泊爾。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西藏四川等西部地區。


繁殖方式

馬麝每年12月中、下旬進入交配期,次年6月底開始產崽,每胎2隻,偶爾1或3隻,幼獸3歲性成熟。壽命12-15年。新生崽具成行的斑紋,第一次換毛時消失。交配期,雄獸麝腺分泌比平日為多,香味更濃,此時雄獸晝夜發情,追逐雌獸,爭雌激烈。


參考文獻

  1. 馬麝. 百度百科. 
  2. 馬麝.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