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桂(學名: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是樟科,樟屬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枝纖細,葉在幼枝上近對生,老枝上互生,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上面深綠色,光亮,下面黃綠色,晦暗,革質,花淡黃色,花梗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短小,花被裂片外輪較狹,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花葯與花絲近等長,子房球形,果橢圓形,熟時藍黑色;果托杯狀,6-7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廣西、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台灣等省區。印度、緬甸經中南半島及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生長在山坡或山谷的常綠闊葉林中。

香桂葉油可作香料及醫藥上的殺菌劑,香桂皮油可作化妝用及牙膏用的香精原料。香桂葉是罐頭食品的重要配料,能增加食品香味。

目錄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胸徑5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小枝纖細,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葉在幼枝上近對生,在老枝上互生,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13.5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至圓形,上面深綠色,光亮,幼時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老時毛被漸脫落至無毛,下面黃綠色,晦暗,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老時毛被漸脫落但仍明顯可見,革質,三出脈或近離基三出脈,中脈及側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顯著凸起,側脈自葉基0-4毫米處生出,斜上升,直貫葉端,側脈脈腋有時下面呈不明顯囊狀而上面略為泡狀隆起,橫脈及細脈兩面不明顯;葉柄長5-15毫米,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1]

花淡黃色,長3-4毫米;花梗長2-3毫米,密被黃色平伏絹狀短柔毛。花被內外兩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錐形,短小,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6,外輪較狹,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毫米,寬1.5毫米,內輪卵圓狀長圓形,長3毫米,寬1.7毫米。能育雄蕊9,花絲全長及花葯背面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2.4毫米,花葯與花絲近等長,4室,室內向,第三輪雄蕊長2.7毫米,花絲近基部有一對具短柄的圓狀腎形腺體,花葯4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長1.2毫米,具柄,被柔毛。子房球形,直徑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2.5毫米,略彎曲,柱頭增大,盤狀。果橢圓形,長約7毫米,寬5毫米,熟時藍黑色;果托杯狀,頂端全緣,寬達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0月。

主要價值

香桂葉油可作香料及醫藥上的殺菌劑,提取的丁香酚,可以配製食品及煙用香精。香桂皮油可作化妝用及牙膏用的香精原料。香桂葉是罐頭食品的重要配料,能增加和保持食品香味。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廣西、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及台灣等省區。印度、緬甸經中南半島及馬來西亞至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或山谷的常綠闊葉林中,海拔400-1100(1500-2500)米。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與處理:香桂種子9月下旬成熟,選擇15年生以上、生長健康、無病蟲害、結實多的中壯年樹採種。將採集的漿果種子水浸2天後,去除外果皮和果托,反覆水洗得到純淨種子。值得注意的是種子忌干藏和失水乾燥,也不能曝曬,否則發芽率極低或喪失發芽能力。

將純淨種子倒入容器中,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天,浸種期間經常攪動。1天後撈出用生根粉處理,先用50℃溫水間歇浸種2次,2次溫水都要自然冷卻且要浸種24小時後撈出,然後用ABT7號稀釋的生根粉溶劑浸種2小時,最後撈出種子,裝進消毒過的籮筐中瀝水,晾乾表皮水分即可播種。

播種:10月初開條狀播種溝4厘米深,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均勻噴灑床面消毒1次,5小時後將種子均勻撒播於床面,大約條播140-160粒/平方米,每667平方米播消毒後的種子10-12.5千克左右。播種後蓋過篩的草皮灰混細土2-2.5厘米噴1遍透水,噴水時不要將蓋土衝去,如果圃地太干,可以漫灌1次水,然後蓋上一層薄稻草,即可預防鳥獸危害,又可以增加床面溫度和濕度,防止太陽直射,有利種子生根萌芽。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根據香桂的生態學特性,要將圃地選在海拔低、交通方便、日照強度低、石礫含量少、土層深厚、肥力較好的黃紅壤並有水源的荒地為宜。圃地必須要精耕細作。9月下旬翻地前要清理地面雜物,深翻地表30厘米以上,清除樹根、草蔸和石塊等。每667平方米施用80千克複合肥作基肥,同時將敵克松3千克和呋喃丹4千克翻入土中殺滅地下害蟲。

經過2犁3耙,使肥和藥與圃地土壤均勻混合。然後作苗床,苗床要順坡而作,床面寬100厘米、高25厘米,長度可以隨地勢而定,畦溝寬30厘米,床面應平整不積水,四周開好排水溝,隨時保持排水通暢。

苗木管理

經過處理的種子於4月下旬苗木出土後,要噴1%的波爾多液或0.5%多菌靈溶液防病,以後每隔20天噴1次,共噴7次。苗木出土後去除覆蓋的稻草,還要防止鳥獸危害幼苗。從4月下旬開始要灌1遍透水,以後只要床面缺水就補水。苗床在5月後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和除了。6月初苗木生長加快,須肥量增加,此時要施一些稀薄尿素肥,肥量可以慢慢增加,以保證苗木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9月上旬停止施肥,以促使苗木木質化。其間還要對苗木進行間苗。6月底當苗木生長到10厘米高時要進行第1次間苗,7月中旬生長到15厘米高時進行第2次間苗。間苗原則是留大去小、留稀去密、留壯去弱、留優去劣,要保證1年生苗木存苗量在1.5-2萬株/667平方米為好,圃地管理的好,當年秋季苗木落葉後I級苗高度可以達到60厘米、地經0.7厘米以上。

造林

造林地要選擇在海拔450-750米之間的陰坡且濕度較大的地方,與野生自然生境及水熱條件基本相同的溝谷兩岸地帶,以保證造林的成功。造林採用隔行混交方式。混交樹種可以選擇落葉的闊葉樹種,如楓楊、華東楠等,株行距2米×3米,密度110株/667平方米。秋季採用穴狀整地,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50厘米,冬季採用人工單植,栽植至根上部2厘米處,覆土、壓實,做到苗正、根伸,澆灌足定根水。造林後管理是保證造林成功的關鍵。

造林2-3年內,每年7月中旬要進行鋤撫1次,鋤撫苗木周圍50厘米以內的草,9月再對苗木1米範圍內的灌草進行砍撫1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