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香山 (大字)

香山區

圖片來自blogspot

香山,是台灣新竹市香山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目录

地名由來

香山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

  • 昔日漢人至此開發,因其地為原住民(番)盤據之山,命名為番山。後因其名不雅,因「番」與「香」兩字相像之故,改稱香山[1]

地理

範圍

香山位於香山區西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香山里大庄里美山里朝山里香村里西北端。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香山,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此外,本地區尚有龍眼宅吳厝圍等聚落。

水文

本地區東北側以三姓公溪浸水牛埔為鄰。另境內尚有大莊溪頂寮溪等河川。

歷史

清代

香山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九年(1731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臺北府,改隸新成立的新竹縣。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臺北府位於其轄區內。

清代香山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北及東北隔三姓公溪浸水庄牛埔庄為界,東與香山坑庄為鄰,東南邊及南邊為海山罟庄,西邊臨台灣海峽

日治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香山劃屬於臺北縣新竹支廳竹北一堡[2]。三十年(1897年)改隸新竹縣。三十一年(1898年)廢除新竹縣,改隸臺北縣新竹辨務署。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香山隸屬於新竹廳香山區。四十二年(1909年)合併全臺灣二十廳為十二廳,香山區隸屬不變。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新竹州新竹郡香山庄。十六年(1941年)廢併入新竹市,原庄役場作為新竹市香山出張事務所使用。

戰後

1945年香山劃屬於新竹市,隸屬於臺灣省,大字亦改制為里。1946年新竹市第八區第九區合併為香山區。1950年新竹縣分拆出桃園縣苗栗縣,原新竹市改為新竹縣新竹市,香山區自新竹市分出,改制為新竹縣香山鄉,里亦改制為村。1982年新竹市與新竹縣之香山鄉合併,同時重新升格為新竹市,村亦改制為里。1990年原香山鄉劃分為香山區。由於人口增加,本地區已拆分為多個里。

學校

  • 新竹第一中學香山分部(1956年)→香山初級中學(1961年)→香山國民中學(1968年)→香山完全中學(1998年)→香山高級中學(2001年)
  • 富禮國民中學(1989年)
  • 內湖國民學校朝山分班(1952年)→內湖民學國校朝山分校(1954年)→朝山國民學校(1958年)→朝山國民小學(1968年)
  • 香山國民學校大庄分校(1951年)→大庄國民學校(1955年)→大庄國民小學(1968年)

文化資產

交通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大致先以東北—西南走向,轉南北向後再轉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香山中部偏西地帶。在境內東北部設有三姓橋車站簡易站),南部設有香山車站甲種簡易站),均只停靠區間車

公路

省道台1線又稱「縱貫公路」,是台北至屏東楓港的傳統幹道,在本地區路段大致與台鐵縱貫線平行而位於其西側,向東北可前往新竹市區、竹北、新豐等地,向南可前往頭份、竹南、後龍等地。

省道台61線又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是八里至安南的快速公路,大致以縱向經過本地區西部,向北過浸水橋後為未通車路段,以省道台15線為代用道路,可前往舊港、紅毛港、觀音等地,向南可前往中南部沿海各地。

參考文獻

  1. 周浩治. 《新竹縣志續修(民國四十一年至八十年)》. 新竹縣政府. 2008. ISBN 9789860155143. 
  2. 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吳瑞益金梅玲陳輝陽崔靜萍蔡學忠. 《台灣的古蹟:北台灣》. 遠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