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穴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任何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风门穴,fēng mén(BL12),经穴名。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别名:热府,背俞,热府俞。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风门穴的位置: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中医认为刺激风门穴有治疗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痛等作用。
目录
穴位含义
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
1. 风门穴。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穴”。
2.热府。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3.背俞。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概况
【取穴】风门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具有宣肺解表、宣肃肺气、益气固表
【主治病症】: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发热,头痛,咳嗽,哮喘,胸背彻痛,痈疽发背,伤风感冒,颈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气喘,胸背疼痛,呕吐,黄疸,水肿,角弓反张,发背,痈疽,现代又多用风门穴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胸膜炎,荨麻疹,项背软组织劳损,破伤风,背部痈疽,肩背软组织疾患,遗尿等。风门穴常用灸法可预防一切外感病证
【配伍应用】:
风门穴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
风门穴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风门穴配肩井穴、支沟穴,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
风门穴配合谷穴、外关穴,有解表清热的作用,主治发热、咳嗽。
风门穴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哮喘。
风门穴配尺泽穴、合谷穴,治感冒。
风门穴配丰隆穴、天突穴,治咳嗽、气喘[3]。
风门穴配曲池穴、血海穴,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风门穴配曲池穴、风池穴、外关穴、血海穴、足三里穴,治荨麻疹
穴位疗法
【针刺】斜刺0.5—0.8寸。
【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面作用旺盛,—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首先,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1]。
视频
足太阳膀胱经《风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