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爾戰役
霍姆爾戰役 |
中文名稱: 霍姆爾戰役 發動者: 納粹德國 發動時間: 1941年6月22日 目的: 摧毀蘇聯共產主義政權 兵力對比: 德軍6000 蘇軍50000 |
霍姆爾戰役是發生在1941年蘇聯和德國之間的一次戰役,因雙方交戰地點在霍姆爾,故此得名,交戰結果是德軍擊退蘇聯軍隊圍困。[1]
目錄
戰役背景
納粹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的"巴巴羅薩"行動,是一場旨在摧毀蘇聯共產主義政權,在遼闊的東方謀取新的生存空間的大規模入侵行動。以地處歐洲中部的德國來劃分,這片戰場即為著名的"東線",它也是整個二戰過程中最為血腥和殘酷的戰線,蘇德兩國軍隊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盡心了五年你死我活的爭奪。戰鬥的激烈程度對任何軍官與士兵的神經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德軍中,官兵們都以在東線服役為榮,因為這代表自己已經歷過嚴峻的考驗;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在東線服役又意味着噩夢,其巨大的人員消耗里所有人望而生畏,所以德軍中如果說將某人"送往東線",那就無異於宣判了他的死刑。
在"巴巴羅薩"行動的初期,卻是以德軍的高歌猛進為主旋律,戰鬥的主要特點就是德軍於夏秋季間,在俄國廣闊的推進過程中不斷進行着大規模的包圍及殲滅戰。比如在基輔(Kiev)合圍戰中德軍一次就俘虜了蘇聯紅軍六十六萬五千人。另外在維亞茲馬-布良斯克(Vyasma-Briansk)口袋中,又有六十六萬三千名紅軍被俘。這還只是德軍在1941年秋季進行的許多合圍戰中的兩個而已。
巨大的成功使得希特勒得意忘形。多次在公開場合揚言蘇聯將會很快投降。但是隨着戰爭的不斷推進,德軍的戰場傷亡補充人員越來越短缺。到41年8月下旬經過10個星期的戰鬥後德軍共損失44萬人,大約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得到了補充。在德軍不斷的減員同時,蘇軍的規模卻在擴大--儘管在戰爭初期他們傷亡了近200萬人,其中近一半成為了戰俘,但是他們又迅速動員徵集到了530萬預備人員。戰爭開始時德軍最高統帥部估計敵人有近200個師,在現代這估計被修改為360個師,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變化,當消滅了一打的師之後,俄國人又在繼續增加12個師出來。當德軍的"閃電戰"被證明在東線不再有作用,戰爭進入消耗階段時,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慢慢傾斜了。
戰爭起因
1941年11月15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共計180萬人開始發動"颱風"作戰行動,目的是向蘇聯首都莫斯科進攻並將其占領,但攻勢在嚴酷的冬天及來自西伯利亞的紅軍預備隊前面很快停滯,這些來自西伯利亞的紅軍官兵對嚴寒毫不陌生,他們被紅軍最高統帥部從遠東地區調來配置到西線。德軍的攻勢剛剛停止,蘇軍立即發動了反攻。在大規模的反攻中蘇軍官兵不斷的推進,在開闊的大草原上碾碎並消滅德軍部隊,但紅軍最高統帥部對於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興趣顯然超過了收復失去的領土,特別是對未來的攻勢能起到重要的戰略與戰術控制的作用的區域,如道路樞紐、通信中心和橋頭堡,大多還在德軍手中。
蘇軍的坦克和騎兵部隊一路向西挺進,迂迴撤退中的德軍部隊的側翼並包圍他們。當下已經不是大規模的紅軍被德軍包圍在口袋裡,而是大量的團、師甚至軍以及的德軍主力部隊。這些部隊是從莫斯科的大門口撤退回來的,很快這樣的戰術撤退卻就演變成為一場戰略撤退,並且很有可能再次演變成一場兵荒馬亂的大撤退。不過局勢在希特勒的一道強硬的命令下沒有惡化下去,元首命令他的士兵不許再後退半步,就地轉入防禦,將部隊配置在一些戰略要地和城鎮周圍使其變成一個個"刺蝟"。這道命令有三個目的:第一,建立"刺蝟"要塞將使德軍向西方的敗退馬上停止;第二,把堅住了這些重大的戰略與戰術要地將能夠抵擋住紅軍的進攻;第三,在達到前兩點目的之後,蘇軍的挺進將會遲緩下來。儘管希特勒的抵抗命令造成了德軍巨大的傷亡,但毋庸置疑的是該命令在當時的混亂局勢下確實為一道正確的決定,它使德軍避免了像當年的拿破崙大軍那樣一潰千里。德軍根據命令指示建立的像棋盤一樣星羅棋布的防禦陣地成為了阻礙蘇軍前進的重要角色,儘管效果只是暫時性的,它只能短暫的延緩敵人,但是這樣的局勢能夠使希特勒將東線的部隊再次組織並激勵起來,重新面對蘇軍為重演最初反攻時所取得的勝利而發動的冬季攻勢,此時蘇軍已經不可能再取得在12月初十那樣大規模的勝利了。
戰爭結果
從包圍被封閉的那天起,包圍圈外面的德軍部隊就一直在堅持不懈的進行着解圍的努力,但都因力量不足及惡劣的天氣而失敗。5月3日凌晨4時50分,第39裝甲軍再次派出由海因里希·特羅姆中校(Heinrich Tromm)率領的第411擲彈兵團作為援救縱隊開始對霍姆爾周圍的蘇軍包圍開始突破,但被蘇軍的抵抗擊退。這時他們得到了第122步兵師第184突擊跑營的三號突擊炮的支援,第二天又繼續發起突擊。雖然步兵的先頭部隊已經抵近到距離小鎮只有一公里的地方,但這次突破仍然沒有成功。5月5日清晨,德軍步兵和突擊炮再次開始努力的突破,在他們前進的同時還伴隨着斯圖卡轟炸機的空襲支援,這些"尖叫的死神"對霍姆爾鎮西面的蘇軍部隊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在火炮和俯衝轟炸機的雙重打擊下,蘇軍的陣地在一小時後終於被突破,防禦人員四散奔逃。援軍的前導車輛徐徐駛入一片狼藉的霍姆爾鎮,一個個形同枯槁的"舍雷爾戰鬥群"官兵從戰壕中站了起來。
至此,霍姆爾的被圍終告結束,在圍繞着這彈丸之地進行的105天血腥戰鬥中,全部人數不到6000人的守衛部隊瓦解了敵人總計達6個步兵師、6個獨立旅和2個坦克旅發動的不下100次主要攻勢,並擊落敵機兩架及摧毀42輛敵軍坦克,還主動發起了10次步兵突擊和42次反擊。整個戰役中,德軍總計陣亡1550人,另有2200人受傷。直到5月5日友軍達到的那一刻,最後僅存的1200人仍然堅持在陣地上。
戰爭影響
雖然舍雷爾准將和他的戰鬥群成功地守住了這條重要的陸地橋,但危險並未完全解除,蘇軍第3突擊集團軍仍在附近聚集着進攻的力量,倖存下來的守軍並未結束戰鬥。他們由於到來的援軍一道鞏固戰線直到6月中旬,這期間的戰鬥又賠上了更多士兵的生命,率領第411擲彈兵團第一個沖入包圍圈的特羅姆中校也於6月18日在西北方兩公里的戰鬥中陣亡。6月底,所有在原包圍圈中的部隊及人員都被送回後方,新輪換的部隊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繼續牢牢把持着霍姆爾的控制權,兩年間戰鬥從未停歇過,在蘇軍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之下這裡仍然沒有失手,最後在1944年2月才隨着全線德軍的大撤退該地才放棄。對於那些被圍困後許多生還者來說,他們的苦難依然沒有結束,回到後方之後,被困期間染上的致命"斑疹傷寒"症迅速擊垮了這些堅強的戰士,即使幸運得躲過病死,還要在醫院中躺上很久接受漫長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