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止(杨牧诗歌)
作品原文
雪止
四处一片寒凉
我自树林中回来
不忍踏过院子里的
神话与诗 兀自犹豫
在沉默的桥头站立
屋里有灯 彷佛也有
飘零的歌在缓缓游走
一盆腊梅低头凝视
凝视自己的疏影
我听见像腊梅的香气的声音
我听见翻书的声音
你的梦让我来解析
我自异乡回来
为你印证 晨昏气温的差距
若是 你还觉得冷 你不如把我
放进壁炉 为今年
作者简介
杨牧(本名:王靖献,1940年-2020年3月13日),中国台湾花莲人,毕业于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1]
早期以笔名“叶珊”发表诗作,在现代诗坛中普遍被认为开辟了一条婉约的路子。
赴美后诗风渐趋雄健浑厚,善长于叙事诗写作,文辞典赡雅丽,意象繁复纷奇,情韵醇厚,诗意深湛隽永,散文亦为人称颂。主要作品有《水之湄》《花季》《灯船》等。[2]
1946年,六岁的杨牧就读莲花市明义国民学校,为台湾光复后第一届国民学生,开始学习国语,在此之前仅读台湾方言、日语及少阿美语。
1951年,开始接触《血滴子》、《卧虎藏龙》等通俗小说。
1952年,小学毕业,就读花莲中学初级部,同届同学有王祯和,并开始阅读《水浒传》、《西游记》。[3]
1955年,初中毕业,就读花莲中学高级部,开始从事翻译小说,同时参与刊物编辑。此时以「叶珊」为笔名,在《现代诗》、《蓝星诗刊》、《创世纪》、《野风》等诗刊投稿。
1959年,四月《创世纪》改版,首次列名为编辑委员。同年九月进入东海大学就读历史系,后来因兴趣不合,转读外文系。此时的杨牧,阅读了大量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如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等等。[4]
1964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随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国际写作计画」诗创作班,并艺术硕士学位。杨牧在爱荷华的前后期同学有余光中、叶维廉、白先勇、王文兴等日后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爱荷华求学期间,杨牧对爱尔兰诗人叶慈有著比浪漫诗人更多的关注。叶慈中年之后浪漫精神的提升、对神人开系的探讨及现实社会的批判,影响了杨牧日后文风的改变。
接着杨牧进入柏克莱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博士。此时越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柏克莱大学而是60年代反战运动的领导者,抗议美国政府介入越战。这使得杨牧感受到美国身为高度文明国家,却同时也投入血腥战争的矛盾。[5]
1972年,后更改笔名 为「杨牧」。在改换笔名之后,其作品风格亦为之一变;在原有浪漫抒情之外,多了一份冷静与含蓄,并且开始有了关心现实问题的作品。由忧郁沉静舒一己之怀,转而介入及批判社会。杨牧曾说:「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不变即是死亡,变是一种痛苦的经验,但痛苦也是生命的真实。」这是杨牧开始关注社会人世的关键。
1984年,《交流道》即随笔式地纪录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及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