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張衡傳
隋書·張衡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目錄
原文
張衡,字建平,河內人也,幼懷志尚,有骨鯁之風。年十五,詣太學受業,研精覃思,為同輩所推。衡又就沈重受《三禮》,略究大旨。累遷掌朝大夫。高祖受禪,拜司九侍郎。及晉王廣為揚州,衡拜揚州總管掾,王甚親任之。衡亦竭慮盡誠事之,奪宗之計,多衡所建也。
以母憂去職,歲餘,起授揚州總管司馬,賜物三百段。開皇中,拜開府。及王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領給事黃門侍郎。
煬帝嗣位,進位銀青光祿大夫,遷御史大夫,甚見親重。大業三年,帝幸榆林郡,還至太原,謂衡曰:「朕欲過公宅,可為朕作主人。」衡於是馳至河內,與宗族具牛酒。帝上太行,開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帝悅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謂衡曰往從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經洛陽瞻望於此深恨不得相過不謂今日得諧宿願。衡俯伏辭謝,奉斛上壽,帝益歡。衡以藩邸之舊,恩寵莫與為比,頗自驕貴。
時帝欲大汾陽宮,令衡具圖奏之。衡乘間進諫曰:「比年勞役繁多,百姓疲敝,伏願留神,稍加折損。」帝意甚不平。後嘗目衡謂侍臣曰:「張衡自謂由其計畫,令我有天下也。」時齊王暕失愛於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譖暕違制,帝譴衡以憲司皆不能舉正,出為榆林太守。
明年,帝復幸汾陽宮,衡督役築樓煩城,因而謁帝。帝惡衡不損瘦,以為不念咎,因謂衡曰:「公甚肥澤,宜且還郡。」衡復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宮。有人詣衡訟宮監者,衡不為理,還以訟書付監,其人大為監所困。禮部尚書楊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詣玄感稱冤,玄感固以衡為不可。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頻減頓具。帝於是發怒,鎖衡詣江都市,將斬之,久而乃釋,除名為民,放還田裡。
帝每令親人覘衡所為。八年,帝自遼東還都,衡妾言衡怨望,謗訕朝政,竟賜盡於家。臨死大言曰:「我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監刑者塞耳,促令殺之。義寧中,以死非其罪,贈大將軍、南陽郡公,諡曰忠。 (節選自《隋書·張衡傳》)
譯文
張衡字建平,是河內人。小的時候就懷有遠大志向,有剛直的風骨。十五歲的時候,到太學去接受學業。他精心研究,深入思考,被同輩人推重。張衡又跟隨沈重學習《三禮》,大致探究其主要的意思,(後來)多次升遷,做到了掌朝大夫。隋高祖受禪登基後,授給他司門侍郎的官職。等到晉王楊廣鎮守揚州時,張衡被授予揚州總管掾的官職,晉王很親近信任他。張衡也盡忠竭力侍奉他,奪取太子之位的計謀,大多是張衡所提出的。
因母喪離職,一年多後,重新起用被授予揚州總管司馬的官職,賜縑采三百段。開皇年間,被給予開府的特權。等到晉王做皇太子後,授予張衡為右庶子的官職,還兼任給事黃門侍郎。
隋煬帝繼位,張衡升任銀青光祿大夫,(又)升遷為御史大夫,很被煬帝親近看重。大業三年,煬帝到榆林郡去,回來時到太原,對張衡說:「我想到你家裡去拜訪,你可以為我作東道主。」張衡於是疾馳趕到河內,與宗族裡的人準備好牛肉美酒。煬帝登太行山,開闢直路九十里,以便到他家裡。煬帝很喜歡那裡的山水,留下來飲宴三天,就對張衡說:「以前跟隨先皇帝拜謁泰山的時候,途經洛陽,遠望這裡,深深遺憾不能相訪,沒想到今日能夠實現夙願。」張衡拜伏於地感謝皇上,並舉杯祝皇上健康長壽,煬帝更加高興。張衡因為是煬帝當藩王時的舊交,恩寵無人可比,很有些驕橫貴顯。
當時煬帝想擴建汾陽宮,讓張衡準備圖紙奏上。張衡藉機進諫說:「這幾年勞役繁多,百姓疲憊困頓,請您小心謹慎對待,稍微減少這類事情。」煬帝心裡很不舒服。後來煬帝曾看着張衡對侍臣們說:「張衡自以為由於他的謀劃,才使我擁有天下。」當時齊王楊暕在煬帝面前失寵,煬帝秘密派尋人找楊暕的罪狀和過失。有人誣告楊暕違反禮制,煬帝責怪張衡身為司法官,完全不能檢舉處理(這些問題),讓他出京做榆林太守。
第二年,煬帝又去汾陽宮,張衡(正在)督促勞役修築樓煩城,趁此機會拜見煬帝。煬帝厭惡張衡沒有消瘦憔悴,認為他不反思自己的罪責,因此對張衡說:「你太胖了,應該暫且回到郡里去。」張衡(只好)又到榆林郡去。不久(皇帝)命令張衡監督修建江都宮的勞役。有人到張衡那裡告修江都宮的宮監,張衡不為他處理,回去以後(卻)把狀紙交給那個宮監,那個告狀的人更被宮監刁難了。禮部尚書楊玄感出使到江都,那個人到楊玄感那裡喊冤,楊玄感自然認為張衡的做法不對。楊玄感把這些事詳細地報告給了煬帝,江都郡丞王世充又上奏說張衡常常減少擺設的器具。煬帝於是很生氣,把張衡(用枷鎖)鎖起來拉到江都的街市上,將要殺他,過了很久才放了他,削除官籍降為平民,放他回老家。
煬帝常常讓親信窺探張衡在做些什麼。大業八年,煬帝從遼東回京都,張衡的小妾說他心懷怨恨,誹謗朝政,煬帝最終賜他在家裡自盡。他臨死時大聲說:「我替別人做了什麼事,還指望久活!」監督行刑的人的塞住耳朵(不聽),趕緊下令殺了他。義寧年間,因張衡死於無辜,追贈他為大將軍、南陽郡公,諡號為「忠」。[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