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陶孟和(1887年11月5日-1960年4月17日)[1][2],原名履恭,字孟和以字行天津人,祖籍浙江绍兴社会学家

目录

生平

陶孟和幼时就读于教育家严修创办的中西学并重的“严氏家塾”(1904年改称私立敬业中学堂,1906年迁址后,改称私立第一中学堂) [3]。1906年毕业于该学堂第一届师范班,以官费生被派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研习教育学,后因故回国[4]。1910年改赴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习社会学经济学。1913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后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4年至1927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1926年至1934年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管理机构) 社会调查部(1929年独立为社会调查所)负责人,致力于社会调查事业。1932年,陶孟和任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1934年社会调查所并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45年改称社会研究所),陶孟和担任所长。

抗日战争期间,陶孟和负责将研究所迁至四川南溪李庄,胜利后始迁回南京。陶孟和还历任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参政员,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

1949年中国政权更迭之际,在其主导下将社会研究所全部人员及图书、研究资料留在南京。1949年10月起,陶孟和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负责社会、历史、考古和语言4个研究所,并兼任社会研究所(1953年改名经济研究所)所长。1952年将社会研究所迁往北京,随后辞去所长职务。1960年4月,赴上海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会议前,因病于4月17日去世,享年73岁[3]

学术贡献

他开创了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机构之一,并积极将所作为社会调查成果推介到国际上。负责社会调查所期间,主导创立《社会科学杂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等重要学术刊物[3],对中国社会学奠基与发展贡献卓著。1948年获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陶孟和也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先后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图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学图书分类委员会”[3],对科学院图书馆事业发展贡献良多。

陶孟和早年专治社会学,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学一度被当作伪科学而遭到否定,因此严重影响其学术地位的公正评价[3]

著作

  • 《中外地理大全》(与杨文洵合编)
  • 《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与梁宇皋合著,英文)
  • 《北京人力车夫之生活情形》
  • 《北平生活费之分析》
  • 《中国社会之研究》
  • 《欧洲和议后之经济》
  • 《中国劳工生活程度》
  • 《社会与教育》
  • 《公民教育》
  • 《社会问题》
  • 《中国之县地方财政》
  • 《孟和文存》

论文

  • 《中国之工业与劳工》(1931年荷兰海牙世界社会经济会议,与林颂河合著,英文)
  • 《中国劳工生活程度》(1931年上海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次会议,英文)

参考文献

  1. 出生年月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2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03.第49页
  2. 中央研究院 陶孟和院士基本资料
  3. 3.0 3.1 3.2 3.3 3.4 中国科学院 陶孟和 (白国应撰)
  4. 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智效民: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陶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