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軫之說疏》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九。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目錄

原文

戰國權謀之士,遊說從橫,皆趨一時之利,殊不顧義理曲直所在。張儀欺楚懷王,使之絕齊而獻商於之地。陳軫諫曰:「張儀必負王,商於不可得而齊、秦合,是北絕齊交,西生秦患。」其言可謂善矣。然至云:「不若陰合而陽絕於齊,使人隨張儀,苟與吾地,絕齊未晚。」是軫不深計齊之可絕與否,但以得地為意耳。及秦負約,楚王欲攻之,軫又勸曰:「不如因賂之以一名都,與之並兵而攻齊,是我亡地於秦,取償於齊也。」此策尤乖謬不義。且秦加亡道於我,乃欲賂以地;齊本與國,楚無故而絕之!宜割地致幣,卑詞謝罪,復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軫之說於是疏矣。乃知魯仲連、虞卿為豪傑之士,非軫輩所能企及也。

譯文

戰國時的權謀之士,進行遊說,合縱連橫,都追求一時的利益,根本不考慮道義正理是非曲直在哪一方面,張儀欺矇楚懷王,讓楚國和齊國斷交並把秦國的商於之地獻給楚王。陳軫勸諫說:「張儀一定會背棄大王,商於也不能得到。齊國、秦國卻會聯合,這樣做就是在北邊斷絕和齊國的交往,在西面又滋生對秦國的憂患。」這些話可以說是正確的了。但是當他說到 「不如暗地裡和齊國保持聯合,而表面上跟它斷交,派人跟着張儀,如果給我們土地,再跟齊國斷交不遲」,這就是陳軫不去認真考慮齊國的邦交是否可以斷絕,僅僅把得到土地放在心上而已。等到秦國背棄盟約,楚王想攻打秦國。陳軫又勸阻說:「不如因此而送給秦國一個大城市,和它合兵攻打齊國,這是我們喪失土地給了秦國,卻在齊國得到補償。」這條計策尤其荒謬背理不合於道義。而且秦國把無道的行為強加於楚國,卻要送給它土地;齊國本來是盟國,楚國卻無緣無故和它斷交,本應割讓土地送去財物,用恭敬謙虛的話向它謝罪,再次懇求它的支援,而反倒要攻打它。陳軫的勸說在這裡就是疏漏謬誤了。這才知道魯仲連、虞卿是豪傑之士,不是陳軫之流所能趕得上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陳軫之說疏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