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阿金諾(約1487~1564) ,外文名:Ochino, Bernardino ,意大利改革家,深受歡迎的傳教士和作家。

傳教士(亦譯宣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的宗教組織向海外派出的,傳播天主教[1]、基督教的人員。1622年,羅馬教廷設立了負責向新大陸傳教區的教廷傳信部[2](今萬民福音部)。

目錄

簡介

阿金諾生於西艾那(Siena),十八歲即加入方濟會(Franciscan Order476Franciscan Order),且在佩魯賈(Perugia)讀醫科。1534年改去剛成立的嘉布遣修道會(Capuchins);1538和1541年被選為代理主教。

他講道的靈感直接來自福音書,引來的反應卻是震撼性的;1536年查理五世在那不勒斯尤為喜歡,歸信基督的人就多起來了。但他那近乎「路德式」的信仰,也引起人的懷疑;1542年七月,他被剛在羅馬成立的異教裁判所召去,接受審問。他拒絕前往,終於離開意大利,逃命到日內瓦,這事引起全國的震驚。

1547年,克藍麥(Cranmer)邀請他去英國,他就在倫敦住了六年。在這期間,他寫了最出色的一本書︰《悲劇》(Tragoedie, 1549),此書對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74)影響頗深。他牧養德國和瑞士的意大利移民,但他那不斷探索的思想,令人不得安寧。傳統的教義又不能滿足他,有些人還懷疑他不相信三位一體(Trinity1179Trinity)的教義。他出版了很多講章和想象出來的對話錄,像《迷宮》(Labyrinthi, 1561),收錄在《對話錄》(Dialogi XXX, 1563);後者也收輯了引起爭議的《多妻論》(Dialogus de Polygamia)。

晚期的阿金諾似乎處處不受歡迎,布靈爾(Bullinger240Bullinger, Johann Heinrich)所在的蘇黎世不容他,德國之紐倫堡(Nuremberg)又不欲收留他;他便到波蘭求一容身之地,後來也被逐出境,好像整個基督教界都不歡迎他一樣,終於客死莫拉維亞(Moravia)。

這個被查理五世譽為「足以令石頭哭泣」的講道者,至終竟無法容身於整個基督教界,理由如下︰1.基於他早期的宗教經驗,他不可能滿足於當時的天主教會。引導他信教的是薩沃那柔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98),一個因批評教會之陋習而遭活焚的著名意大利道明會士。薩沃那柔拉告訴他,要得救便要厲行禁食,不斷的禱告、自製,和儆醒不眠。為此阿金諾加入當時最嚴格的嘉布遣修道會,希望藉這等善功贏得救恩,但種種默想及祈禱的工夫,只令他更深體會它們是全無果效的。1541年,在威爾米革立(Pietro Martire Vermigli)的引導下,終於改信基督教,成為信義會的教友。在1542年,他離開意大利,去到那不勒斯,而且因着一班有學養又有屬靈經驗的貴族朋友(Juan de Valdes, Vittoria Colonna, Giulia Gonzaga),接觸到一種混合了神秘主義和改教運動的思想,使他決意放棄天主教會種種自我修煉的工夫,全心投入聖經救贖論的研究,這是他與天主教決裂的原因。

2.後來他的著作引致他與天主教會全面的決裂。1549年出版的《悲劇》,在英國傾向改教運動的期間獲得好評,到了瑪麗皇后重回天主教懷抱的時代便不同了。阿金諾在此書大力評擊教宗制(Papacy899Papacy),認為教宗「只是為魔鬼的緣故才能存在」,這使瑪麗皇后非常不悅。1553年阿金諾終於在壓力下離開英國,開始用演講與文字來服事散居歐洲的意大利移民。令他的晚年更顛沛的,正是他寫的書。

3.令阿金諾處處碰壁的,主要是兩本書︰《迷宮》,攻擊加爾文派(Calvinism250Calvinism)的預定論,使他在歐洲不受歡迎;《對話錄》,被人指為不信三位一體,及宣揚多妻主義,使他在整個基督教界受排拒。最後阿金諾於1564年八月七日,在波蘭被教諭宣告為「外國的異端」,要馬上離境。

阿金諾是否不信三位一體,又宣揚多妻主義呢?這個指控連在當代都有人覺得是莫須有的罪狀,阿金諾在1563年寫了《辯白書》(Apology),申明清白;有人說他自己一生的行徑,也可表明多妻的指控是冤枉的。

阿金諾在莫拉維亞的史力卡夫(Slackov)離世。回顧一生時他寫下這樣的話︰「我一生要忍受的風雨真是多啊,但作基督使徒和門徒的,又怎能避免呢?無論怎樣,我能夠忍受這些,就足以顯明主的能力是在我身上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