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哈角龍
阿古哈角龍是一種恐龍。 阿古哈角龍類似五角龍與開角龍。阿古哈角龍的短頭盾,顯示它們不是五角龍的祖先。阿古哈角龍的化石出土於德州的阿古哈組(Aguja Formation),年代為晚白堊紀的坎潘階。屬名:Agujaceratops)是種最近發現的角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坎潘階,約83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與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3]。
目錄
形態特徵
如同所有角龍科頭骨和口吻大,所以看起來近似三角形的頭上。鼻樑上坐着一個短的角,角向後彎曲的另外兩個位於眼睛上方。如同所有角龍科是該nackenschild從棚頂和頂形成,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短而寬。後面是後上部寬,後緣稍心形鋼板,使他看起來很容易。像所有的角龍科常用植物性食物,這是串聯排列的牙齒,通過基本的齒磨損後更換。重量的基礎上(55.4厘米,股骨長度,估計同比增長公斤)
物種學史
在1938年,大彎國家公園有三個恐龍骨床開始開挖,William Strain在該地發現了角龍類的化石。在1989年,Lehman研究這些化石,並命名為馬里斯科爾開角龍(Chasmosaurus mariscalensis),但當時沒有發現可供判斷的成年顱骨。Lehman從發現處的沉積物判斷,認為這種恐龍可能生存於沼澤。在1991年,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率領的挖掘團隊,在大彎國家公園發現了更多的相關化石。在2006年,Lucas、Sullivan、與Hunt將它們建立為新物種,馬里斯科爾阿古哈角龍(A. mariscalensis)。
視頻
阿古哈角龍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007_地球的壯年時代——中生代時期 ,豆丁網,2010-11-29
- ↑ 世界最大恐龍骨架亮相自然博物館,人民網,2014-12-03
- ↑ 雲陽恐龍發掘最神秘的區域有了新發現!很可能填補恐龍演化序列空白 ,搜狐,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