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位于长江大学武汉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西大门蔡甸区,著名的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将校区三面环绕,校区东望“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马鞍山,西眺江汉平原第一峰国家森林公园九真山,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隔湖相映。滚滚长江东流水在此回眸,滔滔汉水南下于此交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求学成才的上佳静境。

目录

办学条件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突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师生合作的创新研发能力,新建了一批大型室外科研中试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学院建有河北秦皇岛、松滋刘家场、江汉油田、宜昌三峡、湖北大冶、宜昌清江、丹江口、蔡甸环保局等实习教学基地。学院发挥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三面环绕的优势,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武汉市湖泊局、蔡甸区水务局等合作,在校区内后官湖边构建了“明缘湖”室外教学科研中试基地,具有模拟多种生态环境下治理、修复和维护的强大功能;“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生态修复成果展示集成系统新近建成,该系统不仅在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水面建成面积超过一个足球场的载人基地,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人参观和教学、科研交流,而且具有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的联动优势,包含成果展示,具有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的功能,将在展示资源与环境学院在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成果的同时,有力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又快又好发展,该系统无论是规模还是功能在国内外高校中均属罕见。

专业设置

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科门类独具特色,设有地球化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环境生态工程[1]本科专业3个;地球化学(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工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理学)和地质工程(工学)等硕士点5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及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点2个。地球化学专业有着扎实的研究基础与雄厚的研究实力,形成了勘探地球化学、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以及矿床地球化学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油气田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勘探、环境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工作,就业面非常广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依托我校优厚的石油地质背景,确立了以地下水为特色,兼顾地表水的办学思路,现已形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油田水处理、湖泊水生态修复与资源优化等研究方向。

发展历程

“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学科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石油地质(有机地球化学)硕士点; 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学科设立“应用地球化学”硕士点,1995年本学科被中国油气集团公司批准为“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建设学科,并投资500万元进行学科建设;1998年“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室”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为重点实验室[2],。1998年根据国家学科建设的要求,“应用地球化学”硕士点和“应用地球物理”硕士点合并成“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点;1999年“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经湖北省教委批准,进行博士学位点立项建设。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学科成为“地球化学”理学硕士点。2000年“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经过湖北省教委组成的专家组评审,设立“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部级重点实验室“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室”拥有亚洲第一台,世界第三台的色谱-质谱-质谱分析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价值1200多万元的分析仪器,使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与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本学科“地球化学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评审组的评审,成为国际承认的国内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中心之一。

视频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相关视频

长江大学2020年招生宣传片《长大1分钟》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航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