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早春旅懷(白居易)
長安早春旅懷 |
作品名稱:《長安早春旅懷 》 創作年代:中唐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白居易 |
《長安早春旅懷 》是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此詩寫長安的喧噪與自己的寂寞,貴人們的軒車往來,只有一個人被排除在外;月夜,日暮之山,觸發了詩人思鄉之念。此詩形象生動,在孤獨的情緒描寫里體現了詩人的遠大抱負。
目錄
原文
“ |
長安早春旅懷 軒車歌吹喧都邑, 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捲簾愁, 日暮青山望鄉泣。 風吹新綠草芽坼, 雨灑輕黃柳條濕。 此生知負少年春, 不展愁眉欲三十。 |
” |
— 《長安早春旅懷 》,《白氏長慶集》 |
譯文
京城裡人來車往、歌舞昇平,但這城市裡卻有一個人對着牆角而立。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想出去走走,身邊卻連個捲簾的人都沒有。看着太陽從山上落下,不禁望着家鄉哭泣。
一陣風颳過,早春便來了,草木開始發綠;又一陣雨飄過,那剛剛吐出嫩黃的柳條變得愈發濕潤動人。
沒有在年輕的時候有所成就,耽誤了大好青春,馬上就要三十了,想來不禁愁上眉頭。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詩界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說法。
白居易早年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關懷民生,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須取材於現實事件,反映時代的狀況,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繼杜甫之後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雖仍不改關懷民生之心,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時放意詩酒,作《醉吟先生傳》以自況。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夥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劉白」。被人稱為「敕封詩仙」,而李白是後世才由「謫仙人」,才由民間轉尊為「詩仙」。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於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並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1]
參考資料
- ↑ 白居易的簡介及生平事跡, 高三網,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