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国学院
铜仁学院国学院系2015年经市编委办批准设立的正处级科研机构,下设综合科、教学与科研管理科、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科三个科室,并有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贵州省科普基地、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担负着国学推广及武陵山核心区域梵净山腹地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止2020年11月,国学院有专职工作人员18人,其中教授7人(三级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1人;有中共党员11人。国学院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目录
党的建设方面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根本遵循,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科学全过程,做深做细做透思想政治工作,全力推进“明德·印记”思政品牌建设,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精神,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1]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锲而不舍反“四风”和“七个有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围绕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完善党建工作制度,自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教师党员队伍。
坚持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切实发挥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管好意识形态领域“五大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部门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内化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的指导与管理,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科学研究、普及教育,深刻阐发宗教中国化、宗教工作法治化的丰富内涵。
加强和规范统一战线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关于统一战线的工作要求与部署,及时向上级党委报告统一战线工作,组织开展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深刻领会和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规范工会工作,增强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工会小组在推进部门发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坚持“铜仁需求·国家标准”,研究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创新科研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成果转化、论文管理、学术交流等管理工作,加强科研团队管理和学科建设,提高学院整体科研工作水平和科研质量。
坚持学校“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提供文化和科研服务,强化横向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本土教育课程,推进特色文化强校、强院战略,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2]及育人品牌。
社会服务方面
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开放态的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应用转型,全面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学校“立足黔东,面向全省,辐射武陵”,为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文化传承与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目标。
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用好用活武陵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2011协同创新这一科研平台,坚持产学研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积极抓好扫黑除恶工作,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全力参与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充分利用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省科普示范基地等科研科普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嵌入“文军扶贫”工作。
视频
铜仁学院国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永远在路上 ,搜狐,2019-04-12
- ↑ 校园文化设计的意义有哪些? ,搜狐,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