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門海峽(GoldenGate),美國加利福尼亞聖弗朗西斯科灣和太平洋相通的海峽[1]。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1.6—3公里,扼聖弗朗西斯科等港出太平洋的咽喉。1937年建成了跨越海峽的金門大橋,全長約2,825米,是世界著名的長吊橋,橋下可通行巨輪。

中文名:金門海峽

定 義:海峽

位 置:弗朗西斯科灣和太平洋相通的海峽

長 度: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1.6—3公里

出現時期:1769年被歐洲人發現

發現人:探險家弗里蒙特

命名日:於1846年命名

目錄

概況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岸連接舊金山灣和太平洋的海峽。原為古河口。長5公里(約3哩),寬1.6∼5公里(1∼3哩),深90公尺(300呎)。為海灣和沙加緬度-聖華金(Sacramento-San Joaquin)水系諸港口的入海口。金門大橋飛跨海峽兩岸。1769年被歐洲人發現,由探險家弗里蒙特(John C. Fremont)於1846年命名;因與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金角相似,故名。

海灣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西海岸的海灣。經金門海峽與太平洋相通。海灣(包括北部的聖帕布羅灣)南北長100公里,東西寬5-36公里。金門海峽南面有聖弗朗西斯科,灣東岸有奧克蘭、伯克利等許多城市。整個海灣成為一個大良港。

經濟

硅谷

硅谷(SiliconValley)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經聖克拉拉至聖何塞近50公里的一條狹長地帶,是美國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也是世界最為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 其實,硅谷最初的形成原因很簡單,它只是政府為了留住斯坦福內一地區的留學生,提高當地經濟的一個政策,沒想到最後那個地區經濟飛速發展,成了科技聚集區。

它是隨着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微電子技術高速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託,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並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它已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所產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後,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紛紛出現,該地區客觀上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硅谷已成為世界各國半導體工業聚集區的代名詞。

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異,平均18個月就上一個新台階,多年來,其經濟持續繁榮,1999年硅谷的營業額達2500億美元至3000億美元左右。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達9.6萬美元,1999年則已超過10萬,美國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硅谷一年收入不下6萬美元,比其他地區一般高出一二萬美元。全世界人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億萬富翁也不是不可能的。

城市

舊金山

舊金山市與縣(英語:CityandCountyofSanFrancisco;簡稱舊金山,英語:SanFrancisco;粵語音譯為-(三藩市)-,普通話音譯為聖弗朗西斯科,亦有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合併市縣,在人口上也是加州的第四大城市。位於加州北部海邊,舊金山半島的北角,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在行政區劃分上也包含在舊金山灣里的惡魔島(Alcatraz)和金銀島。城南邊是硅谷,兩者加上奧克蘭(Oakland)以及北邊的馬林縣(MarinCounty)合稱舊金山灣區。最早到舊金山的歐洲人是西班牙人,1776年建城。1848年淘金期開始大發展。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對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是很快就得到了重建。舊金山住有很多藝術家,作家和演員,在20世紀一直是叛逆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最有名的風景是纜車、金門大橋、海灣大橋、和泛美金字塔(又譯「傳斯美國金字塔」,「全美金字塔」,TransamericaPyramid)。

里士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部城市、商港。臨太平洋聖弗朗西斯科灣東岸。人口7.4萬(1980)。十九世紀末始建,1905年設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建立大船塢後,發展很快。有飛機、電子、煉油、石油化工、金屬製品、食品加工和船舶修理等工業。有聖拉斐爾吊橋直接與聖弗朗西斯科西岸連接。里士滿藝術中心珍藏現代工藝品多種

旅遊

金門大橋

1579年英國探險家FrancisDrake發現了連結太平洋和舊金山的金門海峽,這就是後來的金門。儘管這個名字在1849年的淘金潮以前早就使用,但淘金潮使得金門(進入北加利福尼亞的入口)成了加利福尼亞神秘魅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1872年就討論過要在金門海峽修建一座大橋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峽上修了一座懸索橋。金門大橋橫跨南北,將舊金山市與Marin縣連結起來。花費四年多時間修建的這座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結構之一。它已不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但它卻是最著名的。金門大橋的巨大橋塔高227米,每根鋼索重6412公噸,由27000根鋼絲絞成。1933年1月始建,1937年5月首次建成通車。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大橋之一,被譽為近代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金門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史特勞斯,人們把他的銅像安放在橋畔,用以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橋雄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金門海峽為舊金山海灣入口處,兩岸陡峻,航道水深,為1579年英國探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發現,並由他命名。

美國金門大橋金門大橋的北端連接北加利福尼亞,南端連接舊金山半島。當船隻駛進舊金山,從甲板上舉目遠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橋的巨形鋼塔。鋼塔聳立在大橋南北兩側,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厘米、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鋼纜中點下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纜和橋身之間用一根根細鋼繩連接起來。鋼纜兩端伸延到岸上錨定於岩石中。大橋橋體憑藉橋兩側兩根鋼纜所產生的巨大拉力高懸在半空之中。鋼塔之間的大橋跨度達1280米,為世界所建大橋中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大吊橋之一。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所以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金門大橋包括從鋼塔兩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長達2000米,為此,又分別在兩側修建了兩座輔助鋼塔,使橋形更加壯觀。大橋的橋面寬27.4米,有6條車行道和兩條寬敞的人行道。大橋的設計者是工程師約瑟夫·斯特勞斯,人們為紀念他對美國作出的貢獻,把他的全身銅像安放在橋畔。銅像形象生動,神情自若。金門大橋設計師金門大橋於1933年動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時間和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整個大橋造型宏偉壯觀、樸素無華。橋身呈朱紅色,橫臥於碧海白浪之上,華燈初放,如巨龍凌空,使舊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加壯麗。

泛美金字塔

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Pyramid,又譯全美金字塔)是美國舊金山最高的摩天大樓和後現代主義建築。泛美金字塔位於歷史悠久的蒙哥馬利區,建築高度為260米,共有48層,用途為商業和辦公。該建築從1969年開始建造,1972年完工,為世界上第100高建築。大樓落成後,泛美公司將總部從街對面一座辦公樓搬入這座大樓。如今這座大樓已經不是泛美公司的總部,但是依然和該公司緊密聯繫在一起,並掛有公司標記。1999年,泛美金字塔歸荷蘭AEGON保險集團所有,AEGON將其作為一項投資。 泛美金字塔頂部大樓金字塔造型是一個創新的設計方案,成為舊金山天際線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建築師威廉·佩雷拉的設計方案在計劃和建造的時候曾遭到相當多的反對,有時甚至是謾罵。大樓為四面金字塔造型。大樓的東面是電梯井,西面是樓梯井。大樓最高處的64.6米為尖頂。尖頂的頂端是一個虛擬觀景平台,四個方位安裝了攝像機,休息室里有四個監視器,遊客可以控制方向和距離。位於27層的觀景平台在九一一襲擊事件後關閉,取而代之為虛擬觀景台。大樓頂部覆蓋以鋁板,在休假季節、感恩節和獨立日,樓頂會亮起一束白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