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铸型是用金属制成,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几百次到几千次)。
金属型铸造所能生产的铸件,在重量和形状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如对黑色金属只能是形状简单的铸件;
铸件的重量不可太大;
壁厚也有限制,较小的铸件壁厚无法铸出。
目录
铸造原理
金属铸造俗称硬模铸造,是用金属材料制造铸件,并在重力下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由于一副金属型可以浇注几百次至几万次,故金属型铸造又称为永久型铸造。
工艺特点
(1)优点
1)金属型的热导率和热容量大,冷却速度快,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比砂型铸件高15%左右。
2)能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铸件,并且质量稳定性好。[1]
3)因不用和很少用砂芯,改善环境、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降低劳动强度。
(2)缺点
1)金属型本身无透气性,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导出型腔中的空气和砂芯所产生的气体。
2)金属型无退让性,铸件凝固时容易产生裂纹
3)金属型制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只有在大量成批生产时,才能显示出好的经济效果。
铸件工艺设计
基准面的选择
基准面决定铸件各部分相对的尺寸位置。所以选择铸造基面时,必须和铸件机械加工的加工基准面统一,其选择原则为:
1)非全部加工的铸件,应尽量取非加工面作为基面。因为加工面在加工过程中,尺寸会因加工而变动,所以可能将造成相对尺寸位置的变动。而且铸件经过加工后,去掉的加工余面也不便检查。
2)采用非加工面作基面时,应该选尺寸变动最小、最可靠的面作基面。用活块形成的铸件表面最好不选为基面。[2]
3)基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应当有残余浇冒口、毛刺、飞翅等。
4)全部加工的零件,应取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作为基面,以保证机械加工时不至因加工余量不够而造成废品。
5)为了检验尺寸方便,最好是选择较大的平面作为基面,尽量避免选取弯曲的面,或是有铸造斜度的面为基面。
铸件在金属型中的位置
原则:
①便于安放浇注系统,保证合金液平稳充满铸型。
②便于合金顺序凝固,保证补缩。
③使型芯(或活块)数量最少、安装方便、稳固、取出容易。
④力求铸件内部质量均匀一 致,盖子类及碗状铸件可水平安放。
⑤便于铸件取出,不致拉裂和变形。
分型面的选择
原则:①简单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选在铸件的最大端面上。
②矮的盘形和筒形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不选在轴心上。
③分型面应尽可能地选在同一个平面上。
④应保证铸件分型方便,尽量用或不用活块。
⑤分型面的位置应尽量使铸件避免做铸造斜度,而且容易取出铸件。
⑥分型面应尽量不选在铸件的基准面上,也不要选在精度要求高的表面上。
⑦应便于安放浇冒口和便于气体从铸型中排出。
铸件工艺性设计
铸件工艺性设计原则铸件工艺性设计应在尽量满足产品结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机械加工余量、增大铸造斜度、增加工艺余量和工艺肋及工艺凸台等方法,使铸件结构更加合理,从而获得优质铸件。
铸件工艺性设计原则:
①为了简化金属型结构,提高铸件质量,产品中需要机械加工的小孔(螺纹孔、安装孔)一般不铸出来。
②产品中局部厚大处,当不便于设置冒口补缩时,有些小孔也应铸出来,以加快厚大部位的冷却速度,避免产生缩松。
③为了便于设置冒口以对整体铸件进行补缩,有些大孔也不应该铸出,同时还要调整加工余量,满足铸件顺序凝固的要求
④为了防止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变形,对一些 形的铸件应增加防变形肋,待最后工序 加工去掉。
⑤加工过程中装卡定位性能差的铸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定位装卡凸台,其位置应有利于铸件补缩。
⑥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局部加大铸造斜度,避免设计活块。
视频
金属型铸造介绍
特种铸造--离心铸造 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mp4
参考资料
- ↑ 金属型铸造的工艺特点,中国铸造人才网_新浪博客,2012-05-29
- ↑ 金属型铸件的工艺设计,百度文库,2019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