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路
地理概況
古有「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的說法。 全區南北長34公里,東西長62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 區內主要是太行山余脈,其中山地面積占98.5%,平原面積占1.5%。 因高低落差明顯,區內植被有垂直分布現象。 境內有永定河,流長100公里。 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全區最高峰,同時也是北京市最高峰。
門城地區(龍泉鎮)及與之轄域重疊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東辛房街道為門頭溝區的主城區,區政府位於大峪街道,門頭溝鎮位於東辛房街道。[1]
歷史
門頭溝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一萬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有「東胡林人」在此活躍。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區境分屬上谷、漁陽二郡。此後,區境的隸屬行政建制屢經變遷,直到1958年5月定名由門城、永定、潭柘寺、軍莊四鎮成立門頭溝人民公社至今。
民國末年,門頭溝村成為鎮建置(今東辛房街道和龍泉鎮門頭口村);共和國初年,宛平縣門頭溝鎮與城子鎮(駐今城子街道和龍泉鎮城子村)合併為門城鎮(今龍泉鎮),並逐漸形成以時大峪村(今大峪街道和龍泉鎮大峪村)為核心的門頭溝主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