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鄂爾多斯體育中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鄂爾多斯體育中心位於康巴什新區東北方向的高新科技園區阿布亥溝南岸,總占地面積70.88公頃,總建築面積[1]約25.9萬㎡,主體建築包括「一場兩館」即體育場、綜合體育館和游泳館,體育中心建設標準為大型甲級體育建築群,可以舉辦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和國際單項體育賽事,為2015年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2]傳統體育運動會開閉幕式主會場;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和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開閉幕式主場館。體育中心總體強調綠色、生態、節能、民族特色的設計理念,建築立面形式統一,外圍的巨型斜柱向外傾斜15度,最高高度可達79米,是集體育賽事、商業辦公、文藝活動、市民健身及康體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體育文化商業城。 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下設體育場、綜合體育館、游泳館三個場館,以及辦公室、賽事活動部、基建能源設備維護部、物業管理服務部、四個部室。

目錄

基本介紹

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位於康巴什新區東北方向的高新科技園區阿布亥溝南岸,總占地面積70.88公頃,總建築面積約25.9萬㎡,主體建築包括「一場兩館」即體育場、綜合體育館和游泳館,體育中心建設標準為大型甲級體育建築群,可以舉辦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和國際單項體育賽事,為2015年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閉幕式主會場;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五屆運動會和第六屆殘疾人運動會開閉幕式主場館。體育中心總體強調綠色、生態、節能、民族特色的設計理念,建築立面形式統一,外圍的巨型斜柱向外傾斜15度,最高高度可達79米,是集體育賽事、商業辦公、文藝活動、市民健身及康體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體育文化商業城。

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下設體育場、綜合體育館、游泳館三個場館,以及辦公室、財務部、基建能源設備維護部、物業管理服務部、賽事活動部五個部室。

體育場總建築面積約13.4萬㎡,是按照國內大型甲級體育場標準進行設計,座位數6萬席。建築立面金色的外圍斜柱在高度上有韻律的變化,形成了馬鞍形的屋頂曲線,完整的表達出「金馬鞍」的意向,也詮釋了馬背民族奔放豪爽的性格特質。體育場內設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天然草坪足球場、400米環形跑道和各項田徑比賽場地,東西兩側共設30個包廂,位於西看台上方的是空中沙龍,使用面積約2500 m2,可以舉辦大型會議、展覽、酒會等,如有商業比賽、大型演出時還可以分隔為多個包廂。主場館設有賽事功能用房及辦公用房,並預留了賽後運營的商業用房。體育場外還配有室外田徑訓練場,是按照國家一級標準進行設計,設8條分道8條直道,場地中央設有一塊標準天然草坪足球場,賽時則為運動員訓練熱身提供便利,平時可以作為體育學校的訓練場地,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了體育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綜合體育館位於體育中心的北側,屬於甲級體育建築,總建築面積約7.7萬m,座位數1.2萬席,主體設施按滿足NBA標準設計,建築平面上呈橢圓形,在建築風格、造型韻律上與體育場、游泳館遙相呼應,協調一致,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心位置設有標準籃球比賽場地,東側為新聞媒體區,西側為賽事管理及場館運營區,南側為貴賓區,北側為運動員及隨隊官員區,東側地下二層設有訓練館,面積約3200m。主體育館內除貴賓區、運動員休息更衣室、衛生間和設備用房外,均為開敞大空間,可以進行靈活的轉換分隔,賽後可承辦大型文娛活動及商業展覽。位於主體建筑西南側,是一所規模500人的體育學校及其配套的宿舍、食堂和功能用房,可提高各場館的利用率。體育館將承擔2015年第十屆民族傳運動會押加、民族健身操和部分表演項目任務。

游泳館位於體育中心的最東側,總建築面積約4.8萬m,座位數4000席,它延續了整個體育中心的設計風格,並結合了自身的功能特色,突出水的寧靜與柔和。1個國際標準跳水池、1個國際標準游泳比賽池和賽事相關功能用房位於倒圓台體中,由圓台體發散出的玻璃大廳容納了與游泳池相配套的熱身訓練池以及嬉水樂園等賽後設施,這兩部分結合形成優美的海螺形。場館東南側的嬉水樂園是賽後運營最活躍的部分,可通過引進專業的遊樂公司進行二次設計,將它打造成嬉水娛樂的天堂。

建築特色

屋頂結構形式為鋼結構桁架懸挑體系。

主體結構形式框架抗震牆體系。

工程概況

中國建築所屬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建六局)中標鄂爾多斯市體育中心建設項目體育場工程,中標價近17億元。

體育中心於2012年3月15日破土動工,截至目前,除冰雪館外,其餘三個場館的混凝土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2014年3月2日各項施工場館又全面復工,復工半個多月以來,工程進展順利,各場館正在進行鋼結構的吊裝。2014年是鄂爾多斯體育中心工地施工任務最繁重的一年,指揮部組織相關人員對該項工作進行全面的計劃和部署,保證工期按時完成。

參考文獻

  1. 建築面積規則大全 ,搜狐,2020-09
  2.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