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縣古城遺址
郫縣古城遺址,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古城村,年代距今約4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成都平原的寶墩文化城址群之一。2001年,國務院正式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所在位置海拔高度565米。平面形狀呈規則長方形,城牆長度620米,寬490米,城垣寬度8~40米,高度0.8~5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郫縣古城遺址是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四周城垣均保存得最為完好的一座古城,古城中發掘出有大面積房址,推測為禮儀性建築遺蹟[1]。
2009年成灌鐵路成彭支線在建設規劃時對郫縣古城遺址避繞200米以上,並在古城村設有古城站。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也從郫縣古城遺址旁約300米處通過。
目錄
簡介
1997年大規模考古發掘中又發現了全國同時期最大的禮儀性建築遺蹟,國內外數十家新聞單位進行了報道,引起了文物考古和史學界的極大關注。
郫縣古城遺址是一處保存完好,以城址為特徵的蜀文化早期遺址,距今約4000年左右。遺址區地面存有一周較完整的城垣,呈長方形,方向120°。約長620米、寬490米,面積約30.4萬平方米。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古城,1996年至199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與郫縣博物館一道連續三年對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三次發掘共布探溝38條,探方59個,實際發掘面積達2600平方米。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遺物,遺物主要為陶器和石器兩大類。陶器陶質分夾砂和泥質兩種,陶色以褐、外褐內灰、黑衣陶為主,另有灰、黃、紅陶等。陶器紋飾有繩紋、戳印文、弦紋、鏤空、瓦棱紋等。代表性陶器有繩紋花邊口沿罐、窄沿罐、盤口尊、喇叭口高領罐、寬沿平尊、壺等。石器為小型的磨製石器,以斧、錛、鑿為主。三次發掘共發現屬於寶墩文化時期的房基14座(其中大型房基1座),灰坑34個,墓葬1座。大型房基位於城址的中部,平面呈長方形,方向131°,與城的方向基本一致,長約51.5米,寬約10.7米,面積約551平方米,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最大的房屋建築[2]。這使我們大致對古城遺址的平面布局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即以位於遺址中部的大型房屋建築為中心,其四周皆分布有小型的木骨泥牆建築或其他小型建築,應為遺址的居住區。
視頻
郫縣古城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郫縣古城——史前城址 ,新浪博客,2014-10-16
- ↑ 郫縣的古城遺址,處於成都平原腹心地帶,發掘出早期文化,騰訊網,201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