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 開國上將
鄧華 - 開國上將 |
鄧華(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 ,湖南郴縣人。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黨代表、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八路軍軍分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旅政治委員,東北保安副司令兼瀋陽市衛戍司令、遼吉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兵團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古田會議、長征、湘南起義、平型關戰鬥、百團大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湘贛戰役、廣東戰役等,組織指揮了海南島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代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協助彭德懷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鄧華
外文名稱; Deng Hua
別名; 鄧多華,字:實秋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0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0年7月3日
畢業院校; 南華法政學校 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 中共中央黨校
代表作品 《關於我軍裝備現代化的問題》 《關於未來反侵略戰爭和國防建設的幾個問題》
職業; 軍人
主要成就; 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 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參加平型關戰鬥; 參加了百團大戰 率部參加秀水河子戰鬥和四平保衛戰 率部參加遼瀋、平津、湘贛、廣東等戰役,組織指揮了海南島戰役。 協助彭德懷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
出生地; 湖南省郴州市魯塘鄉陂副村
信仰; 共產主義
軍銜; 陸軍上將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0年4月28日(清宣統二年),鄧華生於湖南省郴州(今郴縣)永寧鄉(今魯塘鄉)陂副村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幼年讀私塾。
1925年,到長沙,先後入岳雲中學、南華法政學校讀書,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
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5月21日,"馬日事變"後返回家鄉。
土地革命; 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在工農革命軍第7師政治部任組織幹事。4月,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11師第33團2營6連黨代表 、第31團1營營委幹事 、第31團黨委組織幹事 、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
1929年12月下旬,鄧華參加了在上杭古田舉行的紅4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
1930年起,任紅12軍教導隊、第1縱隊3支隊、第36師政治委員,紅1軍團第1師第3團、第2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其中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曾率部協同紅1團激戰三晝夜,打退國民黨軍3個師的輪番進攻。
1934年6月,入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學習。10月,隨軍長征。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師政治委員、紅2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政治處主任,參加平型關戰役。
1937年冬起,任115師獨立團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政治委員、平西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晉察冀軍區反"八路圍攻",並參與領導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
1938年年5月,任八路軍第4縱隊政治委員,率部向冀東挺進,連克延慶、永寧、四海、興隆等城鎮,並配合中共冀熱邊特委發動和領導冀東20餘縣及開灤煤礦共20餘萬人的武裝暴動,建立了約10萬人的抗日武裝,初創了冀東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0年3月,領導組建晉察冀軍區第5分區,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組織領導部隊鞏固和擴大雁北抗日根據地。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中,曾親率一個營夜攻南坡頭據點,消滅日軍70餘人。
1941年秋起,任晉察冀軍區第4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中共地委書記,組織領導分區軍民多次打破日偽軍的"蠶食"和"掃蕩"。
1944年3月,率部到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政治委員。11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東北任保安副司令兼瀋陽衛戍司令。
1945年12月,任遼西(後改為遼吉)軍區司令員,組織部隊在遼西地區發動群眾,剿滅土匪,建立人民政權。
1946年,率部先後參加秀水河子戰鬥和四平保衛戰。
1947年4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後改稱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在東北秋季攻勢作戰中,率部主動出擊,17天內連克法庫、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5城,殲敵3個師,受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通令嘉獎。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後,任第44軍軍長。平津戰役中,曾根據前方態勢,提出以少數兵力監視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議,被中共中央軍委和中共總前委所採納。
1949年1月,受命指揮東集團,參與指揮解放天津的戰鬥。5月,任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湘贛、廣東戰役。
建國之後
新中國成立後,兼任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建國之後的鄧華
1950年,組織指揮海南島戰役,以兩個軍的兵力乘木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突破並摧毀國民黨軍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7月任第13兵團司令員。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治委員,協助司令員彭德懷指揮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1951年7月,作為志願軍代表參加停戰談判。
1952年6月,任志願軍代理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組織指揮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1953年7月,在著名的金城反擊戰勝利後,鄧華正式出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1954年,回國,先後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
1955年11月,組織導演了有陸海空三軍參加的遼東半島抗登陸演習。
1959年,受彭德懷錯案株連被撤職。
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長,在5年多的時間裡,曾深入170多個縣市、數百個廠礦和千餘個農村社隊進行調研。
1977年後,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鄧華是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九至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
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主要成就
抗日成就
平型關參戰 1937年9月,在平型關前線,鄧華作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政訓處主任(同年10月八路軍恢復政治委員制度,鄧華改任該團政治委員)會同團長楊得志指揮所部,參加該師迎戰猖狂一時的日軍板垣師團第21旅團的戰鬥。平型關之戰共殲日軍1000多人,取得了中國軍隊抗戰的第一個大勝利。
晉察冀抗日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鄧華被任命為淶靈戰役左翼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第1、第2、第6、第26團和察綏支隊,共進行大小戰鬥9次,殲日偽軍500餘人。
1941年9月19日,鄧華率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主力在古樹台附近設伏,斃傷日軍150餘名。 僅留一個連在南北強安地方,運用麻雀戰牽制日軍3000多人,從上午10時直打到下午5時,打死日軍達120餘人。
1942年1月至8月,鄧華率第4軍分區與日軍戰鬥230餘次,殲日軍1300餘人。 9月至12月,鄧華率第4軍分區軍民共殲日偽軍812名,摧毀堡壘11個,恢復和開闢村莊144個。
1943年2月1日至10日,鄧華指揮主力部隊攻克西口頭、三打劉庫池、夜襲東寺、強攻譚莊,共斃傷日偽軍782名。9月至12月,第4軍分區軍民共與日偽軍作戰432次,殲日偽軍2400餘人。
解放戰爭成果
遼西奪五城 1948年9月底,鄧華指揮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第21師遠距離奔襲,一晝夜強行軍90公里,於10月1日拂曉前包圍法庫,全殲國民黨守軍暫編第177師。接着又指揮第7縱隊主力奪彰武、下新立屯、克阜新、取新邱、攻黑山,連戰皆捷。17天時間,接連拿下5城,殲國民黨軍3個師,受東北野戰軍總部通令嘉獎。
圍殲廖耀湘
1948年10月20日至28日,鄧華率第7縱隊急行軍北上,參加在黑山、大虎山地區圍殲廖耀湘兵團之戰。第7縱殲廖兵團1萬餘人,生俘國民黨軍第49軍軍長鄭庭笈等高級將領多人。
指揮打天津
1949年1月14日,鄧華指揮兩個縱隊由東向西突破天津國民黨守軍防禦工事,與兄弟部隊一道,經29小時激戰,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了天津。
指揮攻海南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軍強渡瓊州海峽,全面進攻海南島,發起了消滅國民黨薛岳守軍10萬人的海南島戰役。第四野戰軍鄧華、洪學智指揮的第15兵團2個軍11萬人於17日凌晨突破了薛岳部海陸空軍對海上的封鎖,在海南島北部海岸強行登陸,至4月30日,攻占海南島國民黨軍最後一個據點榆林港。5月1日,宣告全島解放。 海南島戰役共殲國民黨守軍3.3萬餘人,擊毀飛機2架,擊傷軍艦5艘,擊沉軍艦1艘。 鄧華直接組織指揮解放海南島戰役,開創了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的先例,創造了用落後的木船戰勝現代兵艦的奇蹟。
抗美援朝
決戰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志願軍代司令員和政委鄧華直接部署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帶領4萬餘將士依託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陣地,同聯合國軍6萬餘人鏖戰43天。聯合國軍調集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志願軍和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殲滅聯合國軍2.5萬餘人,擊落擊傷聯合國軍飛機270餘架、坦克14輛、大炮60餘門。粉碎了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親自指揮的攻勢,守住了陣地,創造了堅守防禦戰的範例。
金城反擊戰
1953年7月13日夜,鄧華組織指揮金城反擊戰,1000餘門大炮,發射了炮彈1900餘噸 。共殲李承晚的軍隊達7.8萬餘人,活捉偽"首都"師副師長,戰線向南推進了178平方公里, 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迫使美方於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主要作品
《論青年人生觀》
《渡海作戰幾點經驗》
《偷渡與強行登陸作戰經驗》
《帆船對軍艦作戰經驗》
《雄獅飛渡天險,踏破伯陵防線》
《對美敵作戰的初步經驗》
《論朝鮮戰場之持久戰》
《關於積極防禦作戰的若干戰術問題》
《反登陸作戰戰術問題的研究》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三年來的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經驗的介紹》
《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總結》
《關於我軍裝備現代化的問題》
《關於未來反侵略戰爭和國防建設的幾個問題》
親屬成員
父親:鄧養源
原配:邱青娥,郴縣華塘鄉社裡人,1925年冬,由父母做主,與鄧華結婚。
夫人:李玉芝
兒子:鄧穗 ,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員。
長女:鄧青青
二女:鄧燕
三女:鄧英
親屬成員
所獲榮譽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軼事
主動讓賢
1951年春天,陳賡和宋時輪率兵入朝作戰後,鑑於陳賡在軍內威信很高,而宋時輪也是位老資格的將領,鄧華提議由陳賡擔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宋時輪任第二副司令員,自己擔任第三副司令員兼第十三兵團司令。彭德懷斟酌了一番後回絕了鄧華的請求。1951年5月15日,鄧華以他個人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總幹部部並毛澤東主席發了電報,再次提出主動讓賢。5月27日,彭德懷向毛澤東主席發電,要求鄧華留任第一副司令員。6月1日,中央軍委復電,同意彭德懷建議,鄧華位子不變。
人物評價
新華社:鄧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了五十多年。他忠於黨,忠於人民,堅決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軍事指揮員。鄧華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艱苦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元帥彭德懷:鄧華知識豐富,很有頭腦,考慮問題有眼光,也比較周到。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了好主意,是個好幫手。
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部長何雷:鄧華指揮作戰,善於抓住重點,挈領全局。鄧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有文化、善學習、愛思考,既有豐富實戰經驗又有深厚理論素養的一員戰將。鄧華在作戰指揮實踐中,從不囿於現成的結論、原則,而是隨着時空諸方麵條件的變化,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敢於立論、善於創新。
後世紀念
人物墓址
鄧華墓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十渡村平西烈士陵園
人物故居
鄧華故居湖南省郴州市魯塘鄉陂副村,是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誕辰
2010年4月22日,在鄧華誕辰100周年之際,軍事科學院舉行鄧華軍事思想研討會。
2010年4月27日晚,郴州在湖南省崑劇團古典劇院隆重舉行紀念鄧華誕辰100周年文藝晚會。
2010年4月28日,郴州市舉行紀念鄧華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紀念文集
《鄧華紀念文集》,由"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百年功勳追思"、"文獻與遺著"和"傳略年表"等4部分組成,75萬字,2010年06月01日,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鄧華紀念文集》
藝術形象 畫傳 《鄧華畫傳》,收錄了鄧華的歷史照片200餘張,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傳記 《鄧華將軍傳》,傳記文學,作者羅印文,1995年08月,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電視 《解放海南島》,電視連續劇,龍沐春飾鄧華,2010年10月05日,CCTV-1綜合頻道首播。[1]
參考文獻
- ↑ 鄧華上將跟隨彭總的時間不長,為何卻不惜被罷官,也要維護彭總?,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