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通羊镇畈泥中学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通羊镇畈泥中学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企业,位于通山县通羊镇沙堤村,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负责初级中学教育教育工作等。

目录

校园咨询

通山:“名校+”教联体模式融合发展协同育人

“快,快,快……我先发球。”4月23日上午11时许,天空中飘着绵绵细雨,通山实验中学畈泥分校校园内的乒乓球台,一桌难求。731班学生徐浩楠与小伙伴快速抢到了一号球台。自去年10月,通山实验中学组建教联体以来,帮助畈泥中学改善硬件设施,实行教学管理帮扶,实现学生回流近300人,往日濒临撤并的校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构建管理新生态

说起畈泥中学的蜕变,要从2021年秋季开始。畈泥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距离县城仅半小时车程,随着城镇化进程,很多学生涌入县城,加之校舍破旧,配套设施不全,导致学校生源逐年下滑,当时在校生降到80多人。

为破解“城区挤、农村空”难题,隶属县教育局直管的通山实验中学,作为通山县初中示范学校于2021年秋,全面接管畈泥中学,形成“一校二区”实行以单一法人为主的紧密型、同步化办学。

2022年10月,通山实验中学教联体组建完成,成员学校包括实验中学、实验中学畈泥分校、南林中学。

结合前期合作模式,实验中学与畈泥分校实行“融合”发展模式,总校从2021年秋季,相继下派13名骨干教师,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实行人事、经费、教学、资源配置、考核考评实行一体化管理。总校总支陈书记和宋校长,每周都会去分校指导工作,培训干部团队,解决办学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在师资配备、后勤保障、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通山教育局、实验中学多方出资支持,帮助畈泥分校,扩建食堂、修整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添置可升降课桌椅、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充实,畈泥分校分流了实验中学片区或者城区有寄宿需求的部分学生。截至去年秋季,学生人数达到435人,实现学生回流300多人。

“县城+乡村”“总校+分校”的集团化教联体办学模式[1],激活了畈泥分校的活力。与此同时,作为乡镇最大的南林中学,由实验中学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协作型”教联体模式。

“教研为主,以我们学校师资力量帮助他们薄弱学科办学质量的提升。”实验中学副校长孔首珍表示,随着课程改革,各学科教学力量都举足轻重。今后实验中学将发挥学校优势,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从德育育人、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深层次交流分享,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新生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打造乡村好课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教师对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促进教师成长,孔首珍语文学科工作室吸纳两所分校的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研、送教、课题研究等学科学习交流活动。

去年九月,从慈口中学考入畈泥分校的语文老师叶金花对此感触很深。“我们每个月都会去总校听课,平常的线上学习也很多,总校还会组织线下送教。”叶金花表示,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在总校下派骨干教师谭菲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下,频繁参加教研活动,这些直观的学习经历,让她在语文教学上收获很多。

4月28日,教联体组织各校教师走进南林中学送教,除了主科语数外物,还有南林中学相对薄弱学科生物、音乐等。在评课会上,南林中学校长吴晓勇说:“这次的教联体联合教研活动,让我感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总校老师不一样的教学呈现方式,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课堂,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成为教联体教研活动的新常态。”

与此同时,畈泥分校向总校上派教师交流学习,向星就是其中之一。刚到总校,有青年教师的展示课活动。从选课文,到课堂设计、课件制作,经过几个回合的磨课、评课,向星对课堂教学构思与目标落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学生的沟通提问更有指向性。“这种浓厚的教研氛围在畈泥分校无法实现的。”向星也倍加珍惜上派学习交流的机会,经过几次讲课赛课,进步明显,受到总校教研组的一致好评。

“终于深切体会到什么是‘团队作战’了。”提到教联体捆绑式评价,畈泥分校校长谢立恩感叹道,首先是班级排序,顺接实验中学排序,这边七年级有4个班,从729班到732班。

“这样排序,首先让学生家长直观感受到总校与分校是一体化发展,其次也便于教学质量分析。”孔首珍表示,教联体三校不仅在一起教研,而且每次考试一同做质量分析。

最近一次全市调考,八年级地理生物、九年级综合考试,由实验中学牵头联合召开质量分析会,就检测反映的问题共同把脉问诊,取长补短,一一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质量提升措施,力争实现教联体办学质量共赢。

“参加了质量分析会后,我们学校的老师个个铆足了劲,纷纷感慨道:‘一定不能拖我们教联体的后腿!’”谢立恩为老师们迸发出的干劲儿所感染

开启育人新气象

“教联体的办学体制,从纵向贯通,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核心任务,构建幼、小、初、高四个学段贯通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学生打造科技创新、艺术熏陶、社会实践等平台。”通山教育局副局长夏茂盛表示,以教联体平台,带动两所分校区德育工作,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谢立恩来到畈泥分校近两年,如何做好乡村学校的家校工作,如何全面开设课程是他的困惑,为此他也做了一些改革尝试。

“中学生应该朝气蓬勃,不能被困在书本和题海中。”为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谢立恩跳出原有模式,从丰富学生校内生活入手,创设特色大课间活动。

总校校长[2]宋湘琴挂帅,政教主任谢朝霞指导,体育老师进校培训体能操、桌子舞,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让分校学生"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成为现实。同时,分校利用现有资源开设十几门兴趣课,充实课后托管服务

英语老师吴婷有美术特长,学校为她量身定制绘画兴趣班。谢立恩擅长下棋,于是每天下午第八节课,他准时走进教室,为孩子们上课,从象棋、围棋的基本知识到下棋技巧,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729班学生张展蔚擅长象棋、五子棋,虽然下棋是一项安静的活动,但仍然是他放松的最佳方式。爱好下围棋的阮宏志从小自学围棋,目前在班上已经难逢棋手。当他们正沉浸在棋盘的博弈中,731班的徐浩楠正与同伴在球台挥汗如雨。

此外,分校结合总校工作安排,同步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教育等德育活动,育人工作同步进行。操场上孩子们奋力奔跑,欢声笑语在校园内回荡,教联体从管理融合,教研一体到育人同步的“内涵式发展”。

宋湘琴表示,依托教联体,建立校际之间德育美育互联互助机制,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双赢局面。

通山县教育局党组书记赵爱民表示,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基本均衡,形成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美美与共的良好教育生态,助推通山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