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酶
连接酶(英语:Ligase,或称连结酶和结合酶)是一种催化两种大型分子以一种新的化学键结合一起的酶,一般会涉及水解其中一个分子的团。
中文名:连接酶
外文名:ligase
拼音名:Lian Jie Mei
又 称:合成酶 连结酶 结合酶
分 类:EC6EC6子类数6个子类
目录
简介
ligase
又称合成酶,能催化两个分子连接成一个分子或把一个分子的首尾相连接的酶。此反应与ATP的分解反应相偶联。在把两分子相连接的同时发生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如DNA连接酶等。
连接酶是酶分类中重要的一类(EC 6):6.1形成C-O键;6.2形成C-S键;6.3形成C-N键;6.4 形成C-C键。
连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需要Mg离子
命名
连接酶通常是包括“连接酶”这个字,就如DNA连接酶是将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连接。其他普遍的名称包括“合成酶”,因为这些酶是用作合成新的分子,或当它们是将二氧化碳加入一个分子时则称为“羧化酶”。
分类
连接酶在EC编号中分类为EC6,并再细分为6个子类:
EC6.1包括形成C-O键的连接酶
EC6.2包括形成C-S键的连接酶
EC6.3包括形成C-N键的连接酶
EC6.4包括形成C-C键的连接酶
EC6.5包括形成磷酯键的连接酶
EC6.6包括形成N-金属键的连接酶
DNA连接酶
发现
DNA连接酶最早于1967年由三个实验室同时发现,经过科学家几十年的研究发现,目前在病毒、细菌和真核生物体内都发现了DNA连接酶,不同类型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不同。一般情况下,根据DNA连接酶催化反应所需的能量来源可以把DNA连接酶分为腺苷三磷酸(ATP)依赖型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型,腺苷三磷酸依赖型DNA连接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古细菌、真细菌和病毒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型DNA连接酶则分布在古细菌、真细菌和病毒中。
常见种类和作用机制
1、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病毒基因组编码的DNA连接酶,在基因重组中广泛使用。噬菌体类型较多,目前研究发现T4噬菌体能够合成T4DNA连接酶,并且已经能够从被T4嗜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中提取该酶,此外科学家也已经定位该酶的合成基因,即噬菌体T4的30基因。T4DNA连接酶具有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的作用,研究人员总结DNA片段的连接过程,认为整个DNA连接反应可以通过三个连续步骤来完成:
(1)ATP通过断裂最后一个高能磷酸键释放能量,同时产生的AMP和T4DNA连接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形成E-AMP复合物;
(2)所形成的E-AMP复合物可以识别DNA双链之前被切开的切口,识别之后AMP会脱离E-AMP复合物并与DNA的5’-P基团结合;
(3)需要连接的另外一段DNA分子片段的3’-OH会攻击第二步形成5’-P-AMP,3’-OH和磷酸基团残基发生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同时释放出一个AMP。
2、 真核生物DNA连接酶
真核生物存在3种ATP依赖型DNA连接酶——DNA连接酶Ⅰ、DNA连接酶Ⅲ和DNA连接酶Ⅳ。研究显示,DNA连接酶Ⅰ和DNA连接酶Ⅳ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如植物界和动物界,DNA连接酶Ⅲ则主要分布于脊椎动物中。
目前科学家认为,在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起到连接作用的可能主要是DNA连接酶Ⅰ,DNA连接酶Ⅰ活性的调节与其氨基端有关,在其氨基端靠近活性中心有一个特定的部位,该部位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来调节DNA连接酶Ⅰ的活性。DNA连接酶Ⅰ的作用就是将DNA复制时复制叉处形成的不连续的后随链(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在此过程中DNA连接酶Ⅰ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需要和多种蛋白因子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在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后随链是由DNA聚合酶α催化合成的,DNA聚合酶α先催化合成一段引物,然后依赖DNA聚合酶δ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持续复制因子),从引物开始合成DNA,然后引物通过降解出去。此外,在损伤的DNA的碱基修复中,DNA连接酶Ⅰ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细胞内的特异性的核酸内切酶和外切酶特异性识别损伤部位,在DNA单链损伤部位的附近进行剪切,切除一段DNA,然后DNA聚合酶以另一条完整的DNA链作为模版进行修复合成重新合成这段DNA,最后由DNA连接酶Ⅰ将缺口连接。 [1]
视频
火花学院-DNA连接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