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過門塔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過門塔

地理位置;塔爾寺內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建成時間;1711年

過門塔在塔爾寺內,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系磚塊建成,有雕磚斗栱,上有用藏文雕刻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音)。原為4門,後改為2門,昔日進出塔爾寺必經此塔,因此而得名。相傳這裡是宗喀巴之母下過帳房的地方。[1]

目錄

傳說

過門塔的建成與宗教大師宗喀巴的誕生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相傳六百年前,湟中縣城魯沙爾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大草灘,但這裡水草豐美,綠色無邊,是放牧的好地方,離魯沙爾西北五六里的地方是甘河灘鎮黃鼠灣村一帶,也是一片平坦的好牧場,宗喀巴父親魯本格母親香薩阿切在那裡居住放牧,他們住的是藏式帳篷。

宗喀巴的家裡養着一頭母氂牛,肚裡懷着犢兒,不便到遠處放牧、就在灘上圈放。而這頭大肚子母氂牛卻不斷地掙斷韁繩,跑到魯沙爾大草灘來吃草,吃飽了就臥在那裡,而不願意回到主人家去。這樣,魯本格香薩阿切夫婦常到魯沙爾水草灘去尋找,從遠道趕回家來,香薩阿切這時身懷有孕即將臨產,魯本格怕妻子老是找氂牛累壞身子,便把帳篷搬到魯沙爾蓮花山坳,算是在魯沙爾定居下來。

有一日,香薩阿切在山坳放牧時,忽然覺得腹內陣陣巨痛。她咬緊牙關,雙手捂着腹部在草地上打滾,額上沁出豆大的汗珠,這使她昏了過去。等她清醒時,發現地上騰起一道金光,這道金光直向天空射去,腹內的嬰兒也隨之落地,這個嬰兒就是宗喀巴

香薩阿切用佩帶的藏刀割斷臍帶,把嬰兒揣進皮襖,然後把胞衣埋進土裡。說來也怪,過一段時間,在埋胞衣的地方,長出了一株當地從來就沒見過的菩提樹。這株菩提樹長勢茂盛,枝葉茂密,樹上的每片葉子上都同時出現了「獅子吼佛像」,心不誠的人則看不到。

後來,宗喀巴入寺當僧,學經勤奮,到十六歲已精通經文,去西藏學經時竟有六個春秋沒有回家。宗喀巴的母親年事已高,思兒心切,便從頭上剪下一綹白髮,寫了一封信捎給兒子,希望能見他一面,同時交代了在宗喀巴誕生地長出菩提樹的事。宗喀巴見母信後曾動過回家的念頭,之後又考慮到佛法還未學成,就打消了回家探母的念頭。

宗喀巴用自己的鼻血調和顏料繪成了自畫像,並為母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佛事繁忙,無暇返里,母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那株菩提樹和十萬獅吼佛像作胎藏修一佛塔,猶如親見兒面,並且對那裡的佛教的興盛有所裨。」

香薩阿切收到兒子的自身畫像和信後,按照兒子的要求,建成了一座寶塔。之後,在佛教信徒的共同努力下,又建成了今日的過門塔

回族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前兩三天,男女要帶上蒸饃羊肉給女方家送去,叫「催妝禮」。結婚那天,男言要去車接新娘。新娘要穿紅衣服,洗大淨,稱「離娘水」。同時,還要請全可人(即父母雙全、子女雙全、夫妻和睦的人)送親。送親宜早不宜遲,把新娘接到門口時,新郎要圍着車轉一圈,然後將新娘和送親人迎進大門。有條件的從大門到新房門,要鋪紅氈或毛毯子,如沒條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進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兩家客人互道過「色拉目」後,舉行念「尼卡哈」儀式。首先請阿訇選誦一段《古蘭經》,然後,阿訇當着證婚人問新郎:「你願意娶她為妻嗎?」新郎如願意要馬上表態。再問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則宣布:「從現在起,你們二位正式結為夫妻」,並告誡二位新人要互敬互愛。「尼卡哈」儀式結束後,新娘新郎才進洞房。 新郎進洞房後,揭去新娘的紅蓋頭,摘掉頭上的喜花,互相交換禮物,新郎送給新娘包着錢的紅紙包,新娘給新郎小紅布蛋蛋式「針扎子」,新郎還要用喜糖、核桃、喜棗撒向前來要喜糖的人,稱為「撒喜」。晚飯過後,大家開始鬧洞房,由一人當司儀,出點子,讓新郎、新娘表演節目。三天後,新郎陪着新娘「回門」(郎回娘家)。有的當日「回門」。

花兒

(亦稱少年):是廣泛流傳中國西北地區的一種情歌,也是叫山歌。「花兒」是青海民歌之魂,每年農曆四月至六月,河湟谷地春意盎然,百花爭艷,大地一片翠綠,各地別開生面的花兒演唱會也相繼開始。而每年在羊肥馬壯的夏秋時節舉行的青海湖賽馬會、玉樹結古草原歌舞會、果洛大武的朝山會等各種草原盛會上,方圓數百里的人們身着風格質樸、色彩鮮艷的的衣飾匯集一起,盡情歌舞,十分熱鬧,緊張而熱烈的賽馬、射箭、賽氂牛,驚心動魄。

塔爾寺位於西寧市區西南25公里的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是中國著名的喇嘛寺院,是喇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誕生地,亦是西北地區佛教活動的中心。該寺規模宏偉,最盛時有殿堂八百多間,占地1000畝,是我國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其餘五寺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甘丹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在中國和東南亞一帶享有盛名。

塔爾寺藏語中叫「拱本」,就是10萬佛像的意思。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塔爾寺依山勢起伏,是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寶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許多宮殿、經堂、佛塔寺組成的一個氣勢宏偉,藏漢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古建築群。

寺院殿宇相連,白塔林立,整座寺不僅造型獨特,富於創造性,而且細部裝飾也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寺內的酥油花壁畫堆繡,被稱為「塔爾寺三絕」,具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很高的藝術價值。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塔爾寺舉行四大法會。十月、二月舉行兩個小法會。塔爾寺內不允許遊客拍照。

酸奶

這裡所說的酸奶,不是我們常喝的那種工廠加工出來的,而是當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製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並在碗口蓋上一塊小玻璃,然後回族人民自己擺在街頭上賣的那種。他們用小碗裝熟牛奶製作酸奶,並特意在碗口滴上幾滴菜油,表層奶皮金黃,油漬點點,潔白如脂,芳香撲鼻,鮮嫩質細,清涼微酸,加一勺白糖,酸中帶甜,更是涼爽可口。這種自製酸奶味道絕對正宗、口味絕對賽過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酸奶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飲料,營養勝於牛奶。它能助消化、增食慾,還有抑菌、收斂、鎮靜和催眠的功能,對輕微腹瀉的慢性病人有治療作用。醫學家還發現它能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動脈硬化和腫瘤,避免過早衰老。

干板魚

青海有句順口溜:「貴德的梨兒享堂的瓜,湟源的干板魚天下夸。」這話一點兒不假。青海省盛產湟魚,因其體肥肉嫩味鮮而遠近馳名。將湟魚剖去內臟,洗淨雜質,按大小擺列在滾燙的石板上或沙灘上曬乾,即為干板魚。干板魚經水泡軟後,肉質柔韌,可烹製出風味別具的佳肴。市面上出售的干板蒸魚是把泡透的干板魚,用蔥末、食鹽、蒜泥、胡椒、辣椒、花椒等佐料粉末加入麵粉,調為糊狀,塗抹在洗淨的干板魚上蒸熟。由於乾魚軟化,佐料也就滲入肉中,待蒸氣瀰漫、香味撲鼻時取出,連魚肉帶面塊一起食用,辛辣鮮美,芳香可口。

購物指南

到塔爾寺,可以購買一些西寧當地的特產,西寧是青海全省最大的商貿中心,在這兒旅遊者能夠補充到相對於當地條件來說極為豐富的給養。

商場

西寧主要的商場有:1.大十字商場:是西寧老牌的百貨商店,位於西寧市中心,但是商場裝修稍嫌舊,從火車站坐1路車到大十字下車;2.西大街百貨大樓:坐落在城裡另外一處繁華之地西門口,從火車站坐1路至西門口下車;3.青百商城:坐落在五四大街,有很多流行品牌,在當地是比較時髦的購物場所。可坐9路車到青海劇場下;4.紡織品大樓:坐落在西關大街,有很多青海的土特產。可在火車站坐22路到紡織品大樓站下車。

特產

西寧土特產品種繁多,出口商品中大約有80%以上是土特產品。主要有:湟中崑崙彩石、西寧與共和的地毯、高山草地青貝母、門源鹿茸、西寧都蘭羊腸衣、湟源大黃等。此外,綠色食品、乳製品系列、三刺系列、蟲草系列等保健、營養食品等,多數已蜚聲國內外。蕨菜、麝香、鹿茸、冬蟲夏草、雪蓮、氂牛絨等省內名特產,這裡也可買到。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還應該算是當地特產的「雪蓮」氂牛肉乾。

裘皮:西寧高檔制裘皮資源極為豐富。有石貂皮狐狸皮。中檔制裘皮原料有旱獺皮、沙狐皮、海青皮、康鼠皮等。用於制裘用的裘皮主要是綿羊羔羊皮,其中以黑紫羔皮最為有名。

工藝品:如酥油花、仿出土彩陶、彩蛋、藏刀、銀器等,在藝術質量上也有很大提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