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遼水

來自網絡的圖片

遼水即今遼河的古稱,遼水為我國古代六川之一,其名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東經》。遼水之內涵為遼地之水。由於"遼水"與"遼東"的悠久性和代表性,對一系列以"遼"字冠名的地名的衍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遼海"是除了遼東、遼水之外又個十分重要的遼字地名。根據史料分析,遼海難以涵蓋我國東北地區,但是基本涵蓋了今天遼寧的大部分區域,同時遼海一名充分體現了遼寧地域文化、流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點,適合冠名遼寧的歷史文化。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遼水

今; 遼河

出處; 《山海經·海內東經》

地區; 東北

地名沿革

遼水為我國古代六川之一,其名稱最早可查見於《山海經·海內東經》:"遼水出衛皋東,東南注渤海,入遼陽。"至東漢有遼水和大遼水之別。《漢書·地理志》:"大遼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大約與此同時或稍後時期又見小遼水之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小遼)水出遼山,西南流經遼陽縣與大梁水會。""小遼水又西南經襄平縣為淡淵,晉永嘉三年涸。小遼水又經遼隊縣入大遼水。"從史書記載有關大、小遼水的流經方向、流經地域等因素不難判斷,大、小遼水雖相匯但不同源,當為兩水。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考,"渾河在司西北,一名小遼水,源出塞外,西南流。"又有《奉天通志》考:"大遼水即今遼河,小遼水即今渾河。"遼河、渾河之稱均始於遼代。《遼史·地理志》載:"遼河出東北山口為范河,西南流為大口,入于海……渾河在東梁與范河之間。"因此,大遼水為遼河古稱,小遼水為渾河古稱早已為史學界所公認,但是關於《山海經·海內東經》和《漢書·地理志》中的"遼水"是否為同一河流目前尚有爭論 。

《漢書·地理志》中的"遼水"其發源地、流經路線與《水經》中關於"小遼水"的描述如出一轍,故而可以斷定此"遼水"為小遼水(渾河)無疑。至於《山海經·海內東經》之"遼水",主要存在兩種觀點:一為大遼水(遼河);一為小遼水(渾河)。主前者主要依據《水經》:"大遼水出塞外衛白平山,東南入塞,過遼東襄平縣西。"疑"衛白平"為"衛皋"之誤寫。主後者則認為"衛皋"應讀"窩集",乃古肅慎語,渾河上游女真人稱納魯河,《盛京通志》所考納魯河"源出納魯窩集,流入安巴尼雅勒山,即為渾河。"就此二觀點而言,我們認為均是對史料語言的一種推斷。前者是從字形的角度,後者是從讀音的角度,僅此是很難判斷哪一種觀點更加具有說服力的。如果從河流的流經方向的角度來考慮就比較明朗了。古代渾河是從東北向西南流,於遼隊(今三岔口)注入遼河,西南注入渤海,與《山海經·海內東經》"遼水"的流經方向相左。遼河有東西二源,西源出今內蒙古境內的白岔山東南流,在遼寧省昌圖縣福德店附近與東遼河匯合後折向東南至鐵嶺地區折向西南,注入渤海。

因此,從遼河的大體的流經方向及其發源地與入海口的位置比較來看,基本為東南流,過遼陽,注渤海,符合《山海經·海內東經》關於"遼水"的記載。可以推斷,《山海經·海內東經》之"遼水"當為大遼水(遼河),而其語序亦應當為東南入遼陽, 注渤海。繼《漢書·地理志》以後,"遼水"之稱又再次發生變化而專指"大遼水",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大遼水"條:"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大清一統志》遼河條:"唐時,遼水已合東西二源言之"等。

地名釋義

遼水一名雖然得名較早,但缺乏對其含義的考證和記載。遼與潦古為同音通假字,而潦又有澇音,同澇,所以遼有澇之意,如"遼澤泥潦,車馬不通"等。遼與潦同liao音,而潦與澇同lao音,不能把遼簡單的代換為澇,二者並非等量關係。如果可以代換,為何不見把遼水異寫成澇水或把水澇異寫成水遼呢。而且,遼河自古中下游水量較為充沛,其主源西遼河流經乾燥的半荒漠、黃土地區,就其幹流而言根本談不及水澇。故此,把遼水的由來歸結為水澇是很難講得通的。據考證,遼東含義有廣狹之分,其內涵雖源於方位名詞,但卻表示一地域概念,其範圍西起努魯兒虎山和灤河一線,東到清川江一帶,即"遼地"在此基礎上理解遼水,應當釋為遼地之水。

在對遼東、遼水地名進行解讀的過程中,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地名現象,這就是在我國東北地區存在大量以"遼"字冠名的地名,其中縣級以上的遼字地名就有40多個。統觀這些遼字地名,雖然其名稱沒有出現在同一歷史時期,但卻呈現出相近的分布特點和命名規律。按其名稱屬性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別:

行政建置名稱: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遼中縣、遼源市、遼東州、遼東省、遼西省、遼北省、遼東郡、遼西郡、遼海衛、遼陽行省、遼東屬國、遼東都司、遼東國、遼東城、遼東道、遼州、遼陰、遼隊、雙遼市、通遼市、東遼縣

區域名稱:遼東、遼東外徼、遼左、遼西、遼北、遼南、遼海、遼東半島

自然地理名稱:遼河平原、松遼平原、遼河、遼山、遼東灣、遼水、大遼水、小遼水、遼東故塞、遼澤、東遼河、西遼河

通過對以上遼字地名的分類、比較,可以看出這些遼字地名多以"遼"字冠名,其命名具有繼承性和對稱性。如大遼水、小遼水、遼河是對遼水一名的繼承,遼東州、遼東省、遼東郡、遼東屬國、遼東都司、遼東國、遼東城、遼東屬國、遼東道等是對遼東一名的繼承;遼東與遼西相對稱,遼北與遼南相對稱,遼東郡與遼西郡相對稱,大遼水與小遼水相對稱,遼東省與遼西省相對稱,東遼河與西遼河相對稱等。就其分布而言,這些遼字地名集中存在於今天的遼寧地區以及遼寧、吉林兩省交界地區。

從流域的角度來看,大多分布在遼河流域。這種命名特點和分布規律說明了人們對"遼地"這一地域概念的認知,也相對清晰的反映了遼地的地理範圍。結合上文對遼東含義和遼水的考證:遼東有遼地的含義,遼水即今遼河。那麼這種分布也恰恰說明了遼東、遼水是其它遼字地名的源流,影響着其它遼字地名的分布和命名。這種影響從這些遼字地名的名稱中也不難看出。在上述的44個地名中,有14個以遼東冠名,遼東一名的影響力由此可窺一斑。以遼水冠名的雖然只有3個,遠不及遼東,但許多遼字地名是直接或間接因其而得名,並多分布在其流域附近。如遼河、東遼河、西遼河即直接得名於遼水;遼源因位於東遼河之發源地而得名;雙遼於1940年10月1日,按偽滿洲國國務院勒令第5號命令,將雙山、遼源兩縣合併,取兩縣縣名之首字,稱為雙遼市;遼陽因遵循"山南水北"曰陽的命名規律,地處小遼水之北而得名,等等。

總之,遼字地名的命名與分布反映了遼東、遼水對眾多遼字地名的命名和含義的影響,也進一步說明了遼地這一地域概念的相對穩定性,並且為遼寧地域文化的命名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即遼寧地名文化對遼字的熱衷與重視這一特殊的地名文化現象。[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