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汉语成语)
走马观花[zǒu mǎ guān huā]
走马观花,本作走马看花,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这则成语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走马观花
- 拼 音;zǒu mǎ guān huā
- 近义词: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 反义词:入木三分、下马观花
- 注 音:ㄗㄡˇ ㄇㄚˇ ㄍㄨㄢ ㄏㄨㄚ
- 出 处:《登科后》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演变过程
- 明·毕魏《三报恩》卷上:“场中看文,走马观花。”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二十三回:“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
- 走马观花本作走马看花,后多作走马观花。
成语寓意
孟郊数次落第,这次居然金榜题名,说明平日里脚踏实地准备好,等到机会来临才能牢牢抓住。一个人若怀才不遇,整天怨天尤人,丧失进取之心,才华也终会泯灭于人世间。如果人们搞调查研究也“走马观花”,那就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变“走马观花”为“下马观花”,那情况又不一样。“下马观花”能切实深入实际,更容易了解事物本质。 [1]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 老舍《新疆半月记》:“除了乌鲁木齐,我只抓紧了时间,走马观花地看了看石河子军垦区,别的什么也没能去看。”
- 张平《抉择》四章:“就算下去了,也总是被一大群领导干部们包围着。听听汇报、看看介绍,让人领着到几个指定好的地方走马观花般地转一转、遛一遛,然后吃吃喝喝,吹吹拍拍,一切就算完事大吉。”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成语故事:走马观花
唐朝中期,有位有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敲开仕途的大门。
在他46岁这一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几十年的拼搏,终于如愿以偿,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
走马观花的成语接龙
走马观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月落星沉→沉默寡言→言之有理→理屈词穷→穷途末路→路人皆知→知足常乐→乐不思蜀
参考文献
- ↑ 走马观花(汉语成语)的信息简介
- ↑ 走马观花的成语故事与接龙掌中文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