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主要是敘述了李白對白鷳的「酷好",極力讚美白鷳高潔純美,超脫不凡,以寄託詩人的志趣。同時也寫出了詩人與山民胡公以詩鳥互贈的真摯友情。

公元754年,安史之亂前夜的大唐在歌舞昇平之中摻雜着奢侈、喧器、孱弱與陰謀。許多有識之士便「嚴陵不從萬乘游,歸臥空山釣碧流」,以隱逸以求清白自保。

雖然關山逶迤,舟楫難行,李白游黃山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這時住在黃山夫子峰下碧山村的一個名叫胡暉的大唐學士自然不會放過與大詩人相會的時機,盛情邀請李白由譚家橋碧山而入黃山。

李白聽說胡暉養有一對白鷳,是家雞所孵,從小就進行馴養,極通人性,於是專程前去拜訪。白鷳是黃山的珍禽,嘴爪鮮紅欲滴,體形優美,羽毛白質黑邊,美似錦文,每一展翅,則文彩斑嫻。也許「耿介」、「白如雪」的白鷳觸動了詩人灑脫無羈、清高自守的心境,他把白鷳放在掌中餵食、撫玩不願釋手。胡暉見李白如此珍愛,願意將白鷳奉送而求詩一首。李白欣然應允,急筆揮就《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

前有大唐學士,後有山林處士。處士在唐時指稱有才德而不做官的文人,文人之間自然是惺惺相惜,更何況溫處士面對的是世間奇品、風流蘊藉的李白。李白在溫處士陪同下夜則同榻,晝則同游,特別是在北海見到了自己兒時夢境裡「夢筆生花」,更感「黃山大矣、富矣、神矣、妙矣,是造物之出奇無窮,天地之秘藏無盡」。

清代學者王琦在他編注的《李太白全集》中注說:「《黃山志》中亦載李白向黃山胡公求白鷳事,以胡公名暉,未詳何據?」也有嘉靖《池州府志》卷八「文藝」與安徽《貴池縣誌》卷三上都有記載着另一種說法。在這兩本著作中,也都登載《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與《秋浦歌》。在安徽貴池縣誌》卷三上說:「貴池城南有黃山嶺,與蝦湖近。」所以,據此,就有人認為: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作於秋浦,而非徽州黃山。但是,據安徽省原徽州地區博物館考證,認為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是作於徽州黃山。這個觀點可以在黃山地區民間傳說《李太白求鷳記》中得到佐證。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贈黃山胡公求白鷳[1]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別名;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

作 者;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贈黃山胡公求白鷳》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間。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輟贈,籠寄里人還。

白話譯文

我想用一雙珍貴的白璧,買你的這對白鷳。

這白鷳毛白如錦,雪白的顏色令人自愧無容。

白鷳在玉潭裡照影,在瑤草玉樹間刷毛。

夜晚在寒月下靜棲,早上在落花間閒步。

我很希望得到這對白鷳,在碧山綠水間賞玩它們。

胡公你如果能相贈,我就在這與白鷳為伴化為山野之人。

詞句注釋

胡公:名暉,黃山山民,家住碧山。白鷳:一種珍貴的禽鳥,形若山雞,羽毛潔白。

伏:即孵。

馴狎:馴,指馴養。狎,為親近、親熱。《禮記·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

輟:取出。輟贈:取物相贈。

援筆:拿起筆來,謂寫作。陸機《文賦》:「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琪樹:樹名。李紳琪樹序》:「琪樹垂條如弱柳,結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歲生者相續,一年綠,二年碧,三年者紅。」

作品鑑賞

詩人很喜歡禽鳥,在得到胡暉贈送白鷳後寫下《贈黃山胡公求白鷳》。詩中極力讚美白鷳高潔純美,超脫不凡,以寄託詩人的志趣。同時也寫出了詩人與胡公以詩鳥互贈的真摯友情。還寄託了詩人不凡的生活志趣和獨特的審美觀點。

此詩首句至第四句「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主要講詩人對白鷳的「酷好」,並希望能得到它。同時不斷地讚美着白鷳。如「雙白璧」和「雙白鷳」,都是特指「白鷳」。如「白璧」、「白錦」,這都是讚美白鷳的。由於詩人對白鷳的特別喜愛,所以,詩人就將混身長着雪白羽毛的白鷳,比喻為「白璧」(即潔白無瑕的美玉)、「白錦」(即雪白的絲綢)。而雪白羽毛的白鷳,使白雪都覺得不如白鷳雪白、好看而感到羞於見人。「羞」字得恰到好處,白雪是大自然中非常潔白的物質,詩人用「羞」字說明白雪都覺得自己感到羞於見人,以襯托白鷳的羽毛之雪白。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願得此鳥」起到了有力的鋪墊作用,詩人對白鷳的喜愛之情也越來越濃。

第五句至第八句「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詩人描繪出一幅美麗的花鳥山水畫,主要是描繪白鷳悠閒自在的生活狀態。白鷳悠閒地將玉潭裡透亮的清水當作鏡子,站在琪樹的樹枝中,梳理着自己雪白的羽毛。晚上,白鷳在冷色的月光下悠靜地安睡;白天就在落葉與花叢中散步。

第九句至第十二句「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這裡詩人又轉回來述說自己特別喜愛白鷳的心情:「如果胡暉能將白鷳贈送給我,而我得到了這雙白鷳,我就住在碧山不走啦,當一個山野村夫,天天與白鷳作伴。」「籠寄野人還」詩人願為了與白鷳為伴化為山野之人,以此來表達詩人對白鷳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2]。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唐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3]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視頻

「最」低調的大詩人:一首詩擊敗李白杜甫

古代最「狂」詩人

參考資料

  1. [1] 詩詞古文網;
  2.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3. 李白是唐朝大詩人,名聲絕對一流,為什麼唐玄宗那麼喜歡李白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9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