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貿易逆差(又稱貿易入超)是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的現象。它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一般表明一國的對外貿易處於較為不利的地位。

貿易逆差是衡量一個國家進口超過出口的國際貿易的經濟指標。貿易逆差意味着國內貨幣外流到國外市場,它也被稱為負貿易差額,也叫BOT。通常發生在一個國家不能為其國民生產出足夠的商品時。在某些情況下,赤字可能意味着一個國家的消費者足夠富有,購買的商品超過了該國生產的商品。

當生產不能滿足需求時,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就會增加。貿易逆差不一定是有害的,因為它往往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自我糾正。隨着國外競爭的加劇,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的增加降低了國內消費品的價格,較低的價格標籤有助於降低當地經濟的通脹威脅,進口的增加也增加了一個國家居民可獲得的商品和服務的種類。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在擴張的時候可能會進口更多。因此其居民的消費可能會超過該過的生產能力。所以,貿易逆差也可能代表着經濟增長。

從長遠來看,貿易逆差可能導致就業率下降,比如說我們國家從外國公司進口更多的商品,本國的商品價格就會下降,國內公司無法生產成本更低的產品,當一個國家的進口大於出口時,製造業收到的衝擊是最大的,由於來自進口的競爭這種影響導致就業機會減少或雇員收入下降。就業崗位減少意味着經濟中生產的產品減少,意味着本國多進口的需要更大,相對應就會導致更大的貿易逆差。

過去幾十年,美國的貿易逆差一直在增長,其他國家持有大量的美元,可以隨時決定出售這些美元,美元銷量的大幅增長可能會使人民幣貶值,從而使美國購買進口產品的成品更高。美國擁有自1935年以來最大的貿易逆差。主要原因是從中國進口和消費的電子產品原材料、石油和其他商品明顯多於出口。你覺得的貿易逆差是件好事還是壞事?[1]

目錄

貿易順差好還是逆差好

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裡(如一年、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等),貿易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又稱「出超」,「貿易盈餘」;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又稱「入超」、「貿易赤字」。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淨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淨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逆差的影響

貿易順差越多並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着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於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貨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貨幣被低估。這增加了貨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貨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應對貿易順差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當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逆差時,即表示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該國在該時期內的對外貿易處於不利地位。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國內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正常有效運行。因此,政府應該設法避免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

由一國對外貿易狀況而對匯率造成的影響出發,可以看出國際收支狀況直接影響一國匯率的變動:

1)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對該國的貨幣需求就會增加,流入該國的外匯就會增加,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2)相反,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對該國貨幣需求就會減少,流入該國的外匯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該國貨幣貶值。

所以貿易收支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着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例如,美元匯率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愈益嚴重。相反,日本由於巨額的貿易順差,國際收支情況較好,日元的外匯匯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結論

一般來說,一國政府在對外貿易中應設法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結餘,此舉有利於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但縱觀世界各國 ( 地區 ) 政府的外貿政策實踐,這種現象並不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