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又
概述
一般認為「貓又」這名稱有數種源起:一說為「又」是源於「兩個互為分岔的尾巴」(日文稱之為「二又に分かれる」);另有一說則是貓隨著年紀增加而變為妖怪,所以使用具有重複、重疊意思的「また」(音同日文「又」);也有說法指出應該是貓又乃屬山中野獸,能像猴子般的自由來去在樹林間,因此應源自於代表猴子之「爰」(讀「また」)。
由於貓的眼睛與其習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認為貓具有魔性,像是能夠在喪禮上甦醒死者,或是殺了貓會使得自己遭到禍延七代子孫之詛咒,加上民間迷信,可能因此而有了貓又的傳說。
因為同為貓類的妖怪,貓又常會與化猫混淆。此外,由於部分迷信中的貓與死者有關,加上因為貓屬肉食性動物而對腐臭味敏感,所以有「貓與屍體有關」迷信,因而貓又有時會被與專取屍體來做身體使用之妖怪「火車」視為同一種妖怪。
分類
山中的貓又
貓又在文獻中的記載最早應見於鎌倉時代之文本,在這時期的貓又通常被認為是山中之動物,而非妖怪。根據《徒然草》中有著「深山中有一種稱之為『貓又』的東西,令人畏懼,且會吃人」之記載。同時期由藤原定家所著之《明月記》亦有「貓胯」在一晚內吃了數人之記載。文中描述這個貓胯是「有著貓的眼睛,體型大如狗」,加上亦有提及人們為「貓跨病」所苦,因此被認為文中之貓胯可能不是妖怪,而是得了狂犬病的動物。
家貓變成的貓又
在江户时代以後,「家貓年老後會變成貓又」的概念普遍化,並出現了「老家貓會移往山中居住」之說法,因此在民間出現了「貓不可以長年累月養在家」之迷信。根據江戶中葉《安齋隨筆》所記載,「較年長貓的尾巴會變成兩隻,成為妖怪『貓又』」,而同期的學者新井白石認為「老貓會變成『貓又』來迷惑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