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風
谷風 |
中文名;谷風 外文名;poesy 作品名稱;谷風 地 區;中國 作品出處;《詩經》 作 者;無名氏 文學體裁;詩歌 創作年代;春秋 |
牛漢(1922年-2013年9月29日),本名史承漢,後改名牛漢,曾用筆名谷風,山西省定襄縣人,蒙古族。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詩人之一。194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寫詩,近20年來同時寫散文。曾任《新文學史料》主編、《中國》執行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他創作的《悼念一棵楓樹》《華南虎》《半棵樹》等詩廣為傳誦,曾出版《牛漢詩文集》等。
2013年9月29日7時30分,牛漢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89歲。10月9日上午,在八寶山舉行追悼會,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京為其舉行追思會。[1]
目錄
人物生平
原名史承漢,因為上了兩年小學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對,總把 「承」字寫錯,被父親改為史成漢(在文章《我的第一本書》中提到過),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原名叫「承漢」的原因不明。14歲之前一直在鄉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練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頑皮的孩子,渾身帶着傷疤,一生未褪盡。父親是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學教員,大革命時期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舊詩寫得頗有功力。他十歲以後就入迷地翻看父親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書刊。母親教他誦讀唐詩。母親生性憨直倔強,他的性格上繼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質。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親流亡到陝西,在西安叫賣過報紙,學過幾個月繪畫,徒步攀越隴山到達天水,進入一個專收戰區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入迷地畫畫寫詩,幾次想去陝北魯藝學習未成。
「1936年冬在家鄉讀初中時,13歲的我參加了犧牲救國同盟會,毫不含糊。1937年10月,14歲的我在日本侵略軍的炮火聲中離開了家鄉。1938年冬天,15歲的時候在甘肅天水加入共產黨。」牛漢說,「1938年一二月份,當時父親在醴泉縣做事,我一個人留在西安,靠叫賣報紙糊口,捨不得拆下一塊銀元花。有一天,看到街上貼着一個廣告,說民眾教育館內辦了一個漫畫學習班,正在招收學員,我從褲襠里拆下了兩塊銀元去報了個名。教畫的先生里有一位詩人艾青,不過當時我只迷畫,還沒有迷上詩,儘管跟他學畫畫。沒有想到,艾青後來既是我的老師也成了我的朋友。」
1940年開始發表詩,1941年在成都發表詩劇《智慧的悲哀》。1942年發表在桂林《詩創作》上的《鄂爾多斯草原》引起詩歌界的注視。1943年考入設在陝西城固的西北大學俄文專業。1945年初在西安主編文藝期刊《流火》。
1946年因參加民主學生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二年。
1948年夏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進入華北解放區。
1949年後歷任人民大學研究部學術秘書,東北空軍直屬政治部黨委委員兼文教辦公室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委員,《中國文學》執行副主編,《新文學史料》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五四文學編輯室主任編審。
1955年5月因胡風案被拘捕審查,劃為胡風反革命分子被關押二年,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寧幹校勞動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來,創作了約二三百首詩。曾寫過《滹沱河和我》,描寫了小時候與滹沱河的往事經歷。和《綿綿土》一樣都是寄託了對故鄉的熱愛與思念之情。
平反後任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全國名譽委員。
80年代初在北京召開的第二次馮雪峰學術研討會上,文藝界某領導(林默涵)講到馮雪峰時完全違背事實,牛漢當場站起來反駁他,為死者辯誣,毫不含糊。
2013年9月29日,90歲高齡的牛漢因肺心病導致心臟功能衰竭去世。2013年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京為其舉行追思會,文學界、詩歌界學者,牛漢生前好友以及家屬等80餘人出席。
個人生活
婚姻家庭
牛漢的夫人吳平可謂是名門之後,她的爺爺曾任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總教習(相當於教務長),是後期桐城派的領袖人物。吳平曾在河南洛陽一帶和牛漢一起做黨的地下工作。吳平在晚年因為骨折而多年臥床不起,全憑牛漢一人照料。
個人感受
「我現在的生活挺好的,閒人一個,粗茶淡飯,飯後無事看看書,看看電視,出去散散步,有時候跟年輕人談談心。現在我的人生到達了這樣一個開闊、自在的境界,可以談自己的心裡話、真話,把心中的疙瘩、塊壘吐出來,本身是一種舒暢的感覺,你說是幸福也可以。」牛漢說。
與石頭結緣
牛漢的書房不大,但整面牆是書架。書,橫的、豎的,密密匝匝,大部分是詩集和文學作品。在案頭和書櫥里有許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石頭,從形態到色澤全是些未經洗磨打光的天然石,通體裸露着不馴的野性。牛漢與這些石頭有着不同尋常的情誼。
這些年來,牛漢天南地北跑了不少地方,「也許是我與有靈性的石頭有了緣分,又不斷地相遇。我的這些未經打磨的石頭,只保留歷史的真實和我對它們的感念。它們雖沒有補天的榮耀,卻使一顆平凡的有創傷的心靈,因有它們的默默的撫慰而獲得了抗爭命運的勇氣」。難怪,他一談起自己的詩,總是說:「我的詩很粗糙,很複雜。」
主要作品
長詩:《鄂爾多斯的草原》(1942年)。
詩集:《彩色生活》(1951)、《祖國》《在祖國面前》《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懸崖》(1986)、《牛漢詩選》(1998)、《溫泉》(1984)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愛與歌》(1954)、《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我的第一本書》(被選為語文人教版八下課文) 、《半棵樹》《華南虎》(被選為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七下課文)、《中國當代文學百家——牛漢詩歌精選》《半棵樹》《空曠在遠方》《汗血馬》(被選為人教版八上課文)等。
散文:《童年牧歌》、《中華散文珍藏本·牛漢卷》《牛漢散文》《螢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課)、《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等。
日本、韓國匯編出版了牛漢的詩選集。
《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
牛漢自述說,他三四十年來,喜歡並追求一種情境與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詩。這種詩,對於現實、歷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經過長期的沉澱、凝聚或瞬間的升華和爆發,具有物象和可觸性。詩不是再現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經過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誠的探索思考,不斷地發現和開創生活中沒有的情境,牛漢說他每寫一首詩,總覺得是第一次寫詩,它與過去任何一首詩都無關係,懷着近乎初學寫詩時的虔誠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詩歌領域,不停地抗爭、探索、超越、發現,沒有發現新的情境,決不寫任何一行詩。評論家當然可以從他幾十年的詩作之中看出來可尋的軌跡,而事實上他一生的創作,是奔突飛馳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寧願在創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練、走不到盡頭,生命永遠帶着令人可嘆的新的創傷。
獲獎記錄
在現當代詩壇,牛漢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在中學生中間,更因為他的不下10篇詩文入選了人教版教材及中國香港和韓國的學生課本,而有着無數的粉絲。在《詩選刊》舉辦的中國首次詩歌讀者普查中,68萬讀者投了他的票。在評出的十大受喜愛的詩人中,牛漢排第5位。作品被譯成俄、日、英、法、韓等多種文字出版。
2003年5月,訪問中國的馬其頓作家協會主席斯來列夫斯基在中國作家協會向牛漢頒發了「文學節杖獎」。
2004年獲首屆「新詩界國際詩歌獎・北斗星獎」。
人物評價
牛漢既是個編輯,也是個詩人,兩個領域的成就都極突出,且都以個性鮮明、剛正不阿著稱於現當代文壇。因為剛正不阿,他坐過國民黨的牢,也坐過共產黨的牢。前者因為搞學生運動,後者因為著名的「胡風反黨集團案」。「胡風反黨集團」眾多成員,他是第一個遭拘捕的。兩次蹲監獄,好像更激發了他骨子裡的剛正不阿,從此愈發耿直、真率。
牛漢就是時代浪濤中的堅強者,是當代不平靜詩壇的硬漢。即使在困難的狀況下,他仍能以各種題材展現自己昂奮不羈的堅強人格,抒發自己充滿深邃人性的情思。這位寫過長詩《鄂爾多斯草原》的詩人,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他的大部分作品多托草木以言志,借鳥獸以抒情。寄託着作者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為人們塑造了生命蓬勃而壯烈、渴望自由和奮鬥的崇高的藝術意象。
他人評價
燎原:牛漢是中國現代詩歌原野上一棵汗血漚漬的大樹。他半個多世紀的詩歌,是民族多難歷史和生命迎血而嘯的證詞。在他的詩歌世界,那種來自蒙古族基因中北方草原式的徹骨的荒涼,與鷹隼、猛虎、汗血馬的悲憤和迅猛,呈現了靈魂在砍伐與傷殘中火花迸濺的真相。深刻廣大的悲憫情懷、對於民族痛苦的承擔、對於生命尊嚴的捍衛,使他的膽汁質詩人形象,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人格和良知的坐標。
沈奇:岩石般粗礪而堅實,火焰般狂野而熱切;來自骨頭,發自靈魂,立足於腳下的土地,取源於本真生命的真情實感,繼而以本質行走的語言風度和不拘一格的藝術形式,在時代風雲、人生憂患與艱難困苦的命運中,尋求不可磨滅的人性之光和生命尊嚴,並賦予思想者、尋夢人、海岸、草原、大樹及熱血動物這些核心意象以新的詩意和內涵,使之成為當代中國詩歌最為難忘的藝術形象和生命寫照。
唐曉渡:牛漢的詩歌寫作縱貫現當代,是同時代詩人中影響卓著而又碩果僅存者之一。他近三十年來的作品風骨崢嶸,尤其鮮明地體現了其「自在生成」的美學品格。牛漢的詩不「賦予」,只「揭示」。當他把他的每一首詩,詩中的每一行,每一句,以致每一個語詞,都置於囚禁/突圍、沉淪/救贖、遮蔽/澄明、毀滅/新生的臨界點上時,他也使自己置身於這樣的臨界點上,或者不如說,他就是這樣的臨界點。他與它們一起經歷那些方生未死、方死未生、生生死死的瞬間並融入所有這些瞬間,而無數這樣的瞬間構成了另一重天地,一個經驗和超驗、現實和夢幻、發生學和本體論混而不分的生命——審美時空。在這個意義上,牛漢的詩是真正的「大地之詩」,它來自「歷史的最隱秘處」,並由於持續發出「有着異常堅定不泯的記憶」的聲音,而成為對詩歌寫作行為以至詩歌自身的永不過時的質詢。
吳思敬:牛漢是一棵常青的世紀之樹。牛漢是豐富的,也是不可重複的。從青年到老年,不管是人生的逆境還是順境,他始終摯愛的是詩,他以旺盛的寫作衝動和不懈的藝術追求,為我們的時代奉獻了一批批的詩歌精品。牛漢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人品與詩品達到完美統一的詩人,他有一種大氣魄,他的剛正不阿與勇於抗爭為缺鈣的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一種精神榜樣。他始終葆有一顆童心,始終與青年詩人心靈相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