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程
謝鵬程 法學博士,研究員,檢察學專家,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所長,民盟中央十二屆法制委員會主任,中國法理學會常務理事。
謝鵬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 |
---|---|
出生 | 1962.11.6 |
國籍 | 中國湖北廣水 |
職業 | 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
目錄
本段經歷
法學博士,中共黨員,研究員,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謝鵬程,1962年11月6日出生於楊寨鎮郭店村謝家河,1969年至1980年先後就讀於方店小學、廣水一小、楊寨中學、城關高中,1981年考入武漢大學,1985年畢業後直接考入北京大學,1987年畢業於研究生班法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3年,在煙臺大學法律系任教,並擔任煙臺市黃海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1993年至199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在瑞士弗里堡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年7月至今,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研究所工作。2003年參加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改革研究起草工作。
先後發表《馬克思主義法的概念的形成及理論貢獻》、《論當代中國的法律權威》、《論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結構》等論文文章180多篇。出版專著《基本法律價值》、《公民的基本權利》,譯著《人權是什麼?》、《憲政與民主》等。
專著
1、《基本法律價值》,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獲得第二屆(2001年)全國檢察機關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圖書三等獎。
2、《公民的基本權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簡明法學通論》(司法部統編高等院校法學教材),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論文
1、《論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結構》,載於《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4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獲1996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2、《權利義務四論》,載《法學研究》199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獲1993年山東省優秀法學成果二等獎。
3、《論當代中國的法律權威》,載於《中國法學》1995年第6期;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室編:《報刊文摘》1996年第7期(3月11日)以"當代中國實現法治的策略"為題摘要轉載。該文獲1995年度"中國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論文優秀獎;1999年獲得全國檢察機關首屆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文章獎二等獎。
4、《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1996年年會綜述》(與劉瀚合作),《中國法學》1996年第6期。
5、《1996年法理學研究綜述》(與劉翠霄合作),載於《法學研究》1997年第1期。
6、《論執法體制和執法環境的改善》(與葉峰合作),載於《法學》1997年第2期;《新華文摘》1997年第6期全文轉載。1999年獲得全國檢察機關首屆精神文明建設金鼎獎文章獎二等獎。
7、《馬克思主義法的概念的形成及其理論貢獻》,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0年第8期全文轉載;並獲得1991年山東省優秀法學成果一等獎。
8、《論法律態度》,載《煙臺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4期全文轉載;獲1992年煙臺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9、《法理學教學改革初探》,載於《煙臺大學學報》(高等教育專集)1992年號。獲得煙臺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0、《論梭倫立法改革》,載於《山東法學》1993年第1期。
11、《論權利義務的社會分配》,載《法定權利義務研究》(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
12、《論法的不平衡發展》,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3、《略論柏拉圖晚年法律觀的轉變》,載於《山東法學》1989年第2期。
14、《法制改革四論》,載於《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被選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
15、《論權利與秩序》,載於《政治與法律》1992年第6期;《新華文摘》1992年第2期集目,獲得1992年煙臺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16、《學習鄧小平的法治思想》(與劉瀚合作),載於《北京日報》1995年6月13日第7版。
17、《改革文化管理體制之我見》(與陳世榮合作),載於《黨的生活》(貴州)1995年第1期。
18、《論罰則》(與劉瀚合作),載於《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年第5期,被選入《中國"八五"科學技術成果選》(榮譽證書編號為101130)和《中國改革成果通報(1997)》。
19、《法律本質論的歷史發展》,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20、《論鄧小平的法治觀》(與劉瀚合作),載於《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6期。
21、《法律價值概念的解釋》,載於《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22、《人權與社會進步》,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23、《論法律的工具合理性與價值合理性:以法律移植為例》,載於《法律科學》1996年第6期。
24、《從"有法可依"到"執法必嚴"》(與葉峰合作),《檢察日報》1996年12月23日第第3版。
25、《社會發展與法的不平衡發展》(與林吉吉合作),載於《法學》1992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2年第11期全文轉載;獲1992年金鷹杯優秀論文三等獎。
26、《理論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使命》,載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1995年第4期。
27、《馬克思主義法學經濟分析方法的形成和發展》,載於《煙臺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1994年第1期全文轉載。
28、《當前國際反腐敗鬥爭的形勢》(葉峰合作),載於《國外法制信息》(創刊號)1997年5月。
29、《引渡和刑事司法協助制度的發展趨勢:亞洲預防犯罪基金會"關於亞太地區引渡和刑事司法協助"工作組會議的背景與成果》,載於《國外法制信息》1997年第3期。
30、《鄧小平民主與法制理論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內容》(與劉瀚合作),載於《學習鄧小平民主與法制思想》,改革出版社1996年8月版。
31、《亞洲地區檢察機關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與劉生榮、葉峰合作),載於《檢察理論研究》1997年第6期。
32、《厲行法律監督,狠抓辦案質量》,載《人民檢察》1998年第9期。
33、《域外反腐敗措施拾零》,載《檢察日報》1998年7月22日第版。
34、《為什麼英國的法律偏袒被告人》,載《檢察日報》第1653期第3版。
35、《為正義而訴訟》,載《工人日報》1998年12月31日第6版。
36、《司法程序:讓公正顯而易見》,載於《工人日報》1999年5月22日第3版。
37、《為權利辯護》,載《檢察日報》1999年1月18日第3版。
38、《看得見的公正》,載《檢察日報》1999年2月日第3版。
39、《訴訟:激活法律》,載《檢察日報》1999年3月1日第3版。
40、《試論檢察機關的預防犯罪工作》,載《人民檢察》1999年第3期。
41、《關於從制度上保證司法公正的幾個問題》,載《政治與法律》1999年第3期。
42、《服務大局與制度建設》,載《檢察日報》1999年4月16日第3版。
43、《干預面窄,影響力大》,載《南方周末》1999年4月16日第2版。
44、《司法獨立與傳媒監督》,載《檢察日報》1999年4月26日第3版。
45、《檢察機關必須履行法律監督職能》(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法治周刊》1999年5月12日第1版。
46、《依法治國與司法體制改革》(筆談),載《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47、《論檢察權的結構》,載《人民檢察》1999年第5期。該文獲得《人民檢察》2000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
48、《理順外部關係,保證司法機關獨立地行使職權》,載《法學》1999年第5期。
49、《人大的個案監督權如何定位》,載於《法學》(上海)1999年第9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50、《公正程序之路》,載於《檢察日報》1999年9月22日第3版。
51、《保證司法公正,促進依法治國》(署張思卿名,本人執筆),載《求是》1999年第7期。
52、《從神明裁判到公正程序》,載《工人日報》1999年10月16日新聞周末第3版。
53、《不宜把批捕權交給法官》,載《北京青年報》1999年11月19日第18版"法治時空"。
54、《論檢察改革的目標和措施》,載《檢察日報》1999年12月10日第3版。該文獲得《檢察日報》同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聯合舉辦的"21世紀與中國法治展望"徵文一等獎。
55、《OnlegalPower》(論法定權力),《法律英語世界》第1、2輯連載,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6、《"司法與傳媒"學術研討會摘要》,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第76頁。
57、《論檢察權的性質》,載《法學》(上海)2000年第2期。
58、《關於法治的若干理論分歧》,載《煙臺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59、《尋求公平與效率的平衡》,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1期。
60、《探求公平與效率的真諦》,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3月12日,《法治時代周刊》第10期第1版。
61、《應以法律監督者身份開展民行監督》,載《檢察日報》2001年3月29日第3版。
62、《法定權利緣何而來》,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3月26日B1:《法治時代》第12期第1版。
63、《市場秩序、權利救濟與檢察職能》,載《檢察日報》2001年5月1日。
64、《檢察官權威與選拔機制》,載《檢察日報》2001年5月18日第3版。
65、《"養官"防腐"三板斧"》,載《檢察日報》2001年5月23日星期三"法治評論"第7版。
66、《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載《檢察日報》2001年6月5日星期二第3版。
67、《法治、秩序與人》,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6月18日。《作家文摘》2001年7月13日第14版轉載。
68、《距離先於公正――關於公正執法條件的對話(一)》(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2001年6月26日第3版。
69、《距離先於公正――關於公正執法條件的對話(二)》(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2001年6月29日。
70、《距離先於公正――關於公正執法條件的對話(三)》(與劉立憲合作),載《檢察日報》2001年7月3日。
71、《論量刑公正的程序保障》,載《法制日報》2001年8月5日第3版。
72、《論量刑建議制度的意義》(上),載《檢察日報》2001年8月14日。
73、《論量刑建議制度的意義》(下),載《檢察日報》2001年8月17日。
74、《論"嚴打"與檢察改革》,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8期。
75、《傳承與創新》,載《檢察日報》2001年8月28日第3版。(並以《把根留住――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點體會》為題在最高人民檢察院《黨委工作簡報》(2001年第11期上刊登)。
76、《司法改革的成效和走向》,《檢察日報》2001年9月4日第3版。
77、《以程序公正為本位》,載《法制日報》2001年9月23日第3版。
78、《FiscalFederalismandtheModelsofDevelopmentofAutonomousMinorityNationalityAreas》,in《IntergovernmentalFiscalRelationsinFragmentedSocieties》,editedbyRichardBirdandThomasStauffer,Etudesetcolloques,volume33,PublicationsoftheInstituteofFederalismFribourgSwitzerland,2001.
79、《法律真實:看得見的公正》,載於《檢察日報》2001年11月14日。
80、《檢察偵查權芻議》,載於《檢察日報》2001年11月22日第3版。
81、《加入WTO與反腐敗》,載於《檢察日報》2001年12月19日第3版。
82、《檢察機關職權研究》(撰稿人之一),載於《檢察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3、《完善公訴機制》,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1月8日第3版。
84、《司法官的素質標準》,載於《法制日報》2002年1月13日第3版。
85、《中國法治之路與檢察改革》(會議發言紀要),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6月23日第3版。
86、《秘書腐敗的特點》,載於《聲音》2002年第二期第23頁。
87、《監督的關鍵》,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6月18日第3版。
88、《法律監督與法制統一》,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7月2日第3版。
89、《誠信與規則》,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7月30日第3版。
90、《讓失信者吃大虧――我國強制收回制度呼喚誠信立法》(記者採訪稿),載於《檢察日報》2002年8月5日第2版。
91、《現代檢察制度的法理基礎――關於當前檢察理論研究學術動態的對話》(與張智輝合作),載於《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8月)第10卷第4期。
92、《什麼叫"證據確實充分"?――陳光中先生刑事證明標準理論補遺》,載於《法學家茶座》第一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93、《建立司法官遴選及培訓新型制度》,載於《人民法院報》2002年2月25日。
94、《從三個層面健全檢察一體制》(署名:耿鵬),載於《檢察日報》2003年1月29日。
95、《新時期立法觀念與規劃》,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2月13日第9版。
96、《監督的理性》,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3月20日第9版。
97、《論檢察機關內部機構的設置》,載於《人民檢察》2003年第3期。
98、《論檢察一體與檢察官獨立》,載於《法學雜誌》(北京)2003年第3期。
99、《深化檢察改革,推進依法治國》(與張雪妲合作),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4月17日第9版。
100、《論當代中國司法獨立的思想淵源及其發展》,載於何家弘、胡錦光主編《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中日法學家的對話》,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
101、《公正執法的要件》,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6月12日第9版。
102、《誰來監督監督者》,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8月21日第9版。
103、《論檢察機關的活動原則》,載於孫謙、張智輝主編:《檢察論叢》第6卷。
104、《強化監督的措施》,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9月11日第9版。
105、《人民監督員制:國家權力與社會權力的結合》,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10月30日第8版。
106、《子貢問政與政治文明》,載於《法制日報》2003年11月20日第9版。
107、《為暫緩不起訴辯護》,載於《法學家茶座》第四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8、《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署名:本報評論員),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10日第1版。
109、《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13日第3版。
110、《中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特徵》,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17日第3版。
111、《法律監督與公平正義》,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20日第3版。
112、《檢察機關的領導體制》,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2月25日第3版。
113、《人民監督員制度的法理基礎》,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3月1日第3版。
114、《論檢察業務工作機制改革》,載於《中國司法》2004年第3期。
115、《監督權的控制和運用》,載於孫謙主編:《檢察論叢》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6、《用現代執法理念引領檢察機制創新》(與李國明、倪愛靜合作),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4月22日第3版。
117、《現代執法理念與檢察業務改革》,載於《法制日報》2004年4月29日第9版。
118、《檢察機關辦案的質量管理》,載於《人民檢察》2004年第5期。
119、《對話人權:從寫入憲法到司法保障》(與王松苗合作),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7月7日第5版。
120、《法律監督概念應當專門化》,載於《法制日報》2004年7月15日第9版。
121、《論加強人民監督員制度實效的措施》(署名:俞靜堯),載於《法制日報》2004年9月2日第9版。
122、《推進檢察一體化,增強監督合力與效能》,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9月17日第1版"社評社論"專欄。
123、《重視認識刑事抗訴制度的結構和功能》,載於《人大研究》2004年第5期(總第149期)。
124、《在改革中推進檢察事業發展》,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11月2日第3版。
125、《給腐敗行為掛上鈴鐺》,載於《檢察日報》2004年11月23日第5版(廉政周刊),1400字。
126、《憲法是實現司法公正的保障》,載於《求是》2004年第22期。
127、《為治療"衝動控制障礙"開方》,載於《檢察日報.廉政周刊》2005年1月4日。
128、《樹立正確的辦案數量觀與辦案質量觀》,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1月18日第3版。
129、《制度為什麼失靈》,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1月25日第3版。
130、《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觀》,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1月26日第3版。
131、《懲防腐敗體系,檢察機關如何定位》,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3月15日第7版。
132、《迎接檢察理論研究的春天》(特約評論員文章),載於《人民檢察》2005年第6期上半月刊。
133、《人大對任命人員進行考試沒有依據》,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6月13日第6版"聲音周刊"。
134、《理論創新與工作創新須齊頭並進》,載於《檢察日報》2005年7月8日第3版。
135、《論地方黨委領導檢察工作的模式》,載於《人民論壇》2005年第7期。獲得中國法學會"依法執政理論與實踐"論文三等獎。
136、《論客觀公正原則》,載於《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137、《論刑事和解――兼論輕緩刑事政策在刑事訴訟立法中的應用》,載於《2005年全國訴訟法年會論文集》,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38、《治理商業賄賂是依法反腐重大舉措》,載於《法制日報》2006年2月22日第1版。
139、《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載於《學習時報》(2006年2月27日)第324期。
140、《論檢察機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職能與作用》,載於《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41、《論中國刑事檢察職能的完善》(與張智輝合作),載於《中國法律》2006年6月號總第60期。
142、《瑞士的憲法監督體制》,載於《新疆人大》(漢語版),2003年第7期。
143、《論和諧社會思想與法律監督能力建設》,載《公民與法》2006年第7期。
144、《國際反腐敗經驗》,載《人民論壇》2006年第7期。
145、《刑事和解的理念與程序設計》,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4期。
146、《法治是國家的誠信》,載《人民日報》2006年9月27日(第13版)。
147、《論刑事檢察監督程序的改革與立法完善》,載陳光中、汪建成、張衛平主編:《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司法理念與三大訴訟法修改》(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2006年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148、《如何規範司法與媒體的關係--評法院的新聞發布政策》,載《學習時報》(第356期)2006年10月9日。
149、《論政法工作接受監督的觀念》,載於《政治與法律》2006年第6期。
150、《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載於《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
151、《車無倒擋難前行》,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3月4日。
152、《滋生腐敗的土壤究竟是什麼》,載《學習時報》2007年4月2日第5版。
153、《司法改革三步走的思考》,載《學習時報》2007年4月9日第5版。
154、《腐敗滋生和蔓延的基本條件》,載於《學習時報》2007年4月30日第5版。
155、《從子產的寬嚴論說起》,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5月20日第14版。
156、《靠什麼清除昏官惡官》,載於《人民日報》2007年5月23日第13版。
157、《趙小程案與寬嚴相濟》,載於《檢察日報》2007年6月11日第3版。
158、《布滿理論創新的契機――讀詹復亮的<貪污賄賂犯罪及其偵查實務>,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6月17日。
159、《走"監督取向"的司法改革之路》,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7月10日。
160、《加快推進檢察業務工作機制改革》,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7月31日"理論月刊.專論"。。
161、《重構民主與法制的關係》,載於《法學研究》2007年第4期"紀念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十周年筆談";《學習時報》2007年7月30日第5版。
162、《拷問腐敗之源》,載於《法制日報》2007年9月9日第14版。
163、《論職務犯罪偵查權的配置和運行》,載尹吉主編:《檢察研究》2007年第四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版。
164、《"屁股指揮腦袋"之是與非》,《法制日報》2007年10月21日第14版。
165、《正確把握檢察工作一體化機制的內涵和價值》,《人民檢察》(湖北版)2007年第10期。
166、《批判與寬容》,《法制日報》2007年12月16日。
167、《如何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學習時報》第416期(2007年12月17日)。
168、《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越性體現在何處》,《檢察日報》2008年1月2日第1版。
169、《在反思中推進檢察權監督制約機制建設》,《人民檢察》2008年第5期。
170、《法律監督不容易》,《學習時報》2008年5月5日第5版。
171、《前蘇聯檢察制度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檢察日報》2008年5月15日第3版。
172、《也談監督、制約和制衡》,《檢察日報》2008年5月29日第3版。
173、《大案未必重點》,載《學習時報》2008年6月30日第5版。
174、《檢察工作方針和總體要求的歷史發展》,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13期。
175、《死刑"三點論"何錯之有?》,載《南方周末》2008年4月17日。
譯著
1、《人權是什麼》(個人譯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2、《憲政與民主》(與李存捧合作翻譯,本人翻譯其中第一章到第六章,約16萬字),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10月出版. 其中,第一章被《天涯》1999年第4期轉載。
3、《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本人翻譯其中一章),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4、《美國法律詞典》(本人翻譯其中的法理和司法程序兩部分,約7萬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5、《英國刑事審判與檢察制度》(本人翻譯其中第一章,並校對全書),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6、《立法法研究》(與高克強合作翻譯其中《德國的立法體制和立法程序》一章),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譯文
1、《作為法學研究範式的法的一般理論》(與王凌飛合作),載於《法學譯叢》1991年第3期。
2、《布朗的黃金盤問律》,載於《律師世界》198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