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翼
謝汝翼(1879-1914):字幼臣,玉溪市北城鎮謝井村人,辛亥雲南"重九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擔任過護理雲南都督,後聘任為迤西鎮守使。1914年3月,奉調入京。在乘滇越鐵路火車途中,被奸人何榮昌暗殺,死後授上將軍銜。
謝汝翼 | |
---|---|
藝人或藝術家 | |
民族 | 漢族 |
籍貫 | 雲南省新興州北城鎮謝井村 |
出生 |
1879 中國 |
目錄
個人概述
謝汝翼,字幼臣,男,漢族,清光緒5年(1879年)生於雲南省新興州北城鎮謝井村,清末廩生。1904年10月,謝汝翼考取官費留學,進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姬路野戰炮兵第十聯隊陸軍士官學校受訓,後進入西京野戰炮兵第二十二聯隊任見習士官。
1909年回國,先後任滇軍炮隊第十三標教練官,第十九標第三營管帶。1911年參加雲南重九起義。1912年5月,謝汝翼援川部隊凱旋返滇。他先後被任命為雲南講武堂校長、都督府參謀廳廳長、護理雲南都督(代理都督)等職,後出任迤西鎮守使。
1914年3月,袁世凱下令裁撤迤西鎮守使設制,召謝「即來北京,另有任用」。5月3日,謝乘滇越鐵路火車,從昆明出發南下越南海防,取道香港赴北京。火車行至宜良,被一刺客乘謝無備,開槍擊中頭胸等處,當即死亡,年僅35歲。兇手當場被擒獲。總統下令嚴懲兇犯,追贈謝汝翼為陸軍上將(謝汝翼在1912年曾被民國將軍府授予陸軍中將銜),由李鴻祥主持在省忠烈祠開弔、祭奠,遺體安葬在圓通山。
生平經歷
他和同鄉李鴻祥是同年。少有大志,性格剛毅,精敏過人。自幼讀《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章,考取前清廩生。目睹帝國列強不斷侵略我朝政府腐敗無能,只會割地賠款,讓列強在我國瓜分勢力範圍,強租港灣,開設工廠,重要城市分設租界。雲南地處邊陲,南接越南、老撾,西接緬甸。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英國併吞緬甸後,英法帝國早已覬覦雲南這塊寶地,祖國國勢岌岌可危,謝汝翼遂立下救國救民的大志,認為走科舉這條道路是走不通的死胡同,遂棄文就武,投筆從戎。
一九O一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設新學,令各省選送留學生,留學日本和西洋。謝汝翼、李鴻祥、楊發源等參加這次考試,都考取了。一九O四年,我省送日本留學生學陸軍的三十八人,學師範、法政、實業的一百多人。七月一日全部留學生由昆明出發,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辭辛苦,步行二十天才達到貴陽,再走了八天到鎮遠,坐民船過清溪到達湖南地界,又坐輪船一天,到達長沙,並乘輪船沿湘江過洞庭湖到武昌。沿途參觀學校、煉鐵廠、兵工廠,遊覽名勝古蹟。再乘船東下經九江、安慶、南京,於九月十五日到達上海,歷時兩月半,九月二十八日抵達東京。十月五日進日本振武學堂。雲南同鄉進這個學堂的有:謝汝翼、李鴻祥、李根源、唐繼堯、張開儒、趙復祥、顧品珍、王廷治、葉成林、葉荃、孫永安、劉祖武、歐陽沂、顧萬祥、劉德坤、庚恩賜(後改名為庚恩暘)、楊集祥、鄭開文、黃毓成、李伯庾、李沛、趙熬、李鍾本、馮家聰、潘輝珠、楊發源、楊文彬、周永錦、謝光宗等。先在校者有:楊振鴻,殷承(左邊一個「王」字,右邊一個「獻」字)、羅佩金,何國金,孫桂馨、吳磊、沈汪度七人。一九O五年繼續入校者有趙鍾奇、張子貞、姜梅齡三人,總共四十人。在振武學堂的主要學科,有歷史、地理、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物理、化學、地文學、生理學和各種典範令等。是年八月孫中山到達東京,將興中會和黃興派的華興會,章炳麟的光復會合併為「中國革命同盟會」簡稱「同盟會」在東京成立,舉孫中山為總理,由黃興等分任執行,評議,司法三部工作,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謝汝翼等經常參加同盟會的集會,親聆孫中山先生的多次演講,對孫先生所講的「君主立憲好比馬車,民主共和好比火車,必須拋棄馬車乘火車,國家才能進步」的主張深為讚賞。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加入同盟會。在日本士官學校的雲南同學中,李鴻祥、李根源、羅佩金、唐繼堯、黃毓成、殷承(左邊一個「王」字,右邊一個「獻」字)、張開儒,葉荃、趙復祥和黃毓英等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薰陶,也先後加入同盟會。
一九O六年六月,他在振武學堂畢業,十二月進姬路野炮兵第十聯隊,充當入伍生。一九O七年期滿離隊。在隊期間,適值日俄戰爭,日本戰勝後,銳意整頓軍事教育,不僅重視軍事理論教育,而且更重視操場野外教育。謝汝翼因愛國心切,每天三操兩講,野外演習,經刻苦學習,成績優良。於是年學習期滿,又回東京進士官學校第六期肄業,一九O八年十二月畢業後,入西京野戰炮兵聯第二十二聯隊,充見習士宮,親身體驗從士兵到軍官的生活,為以後帶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在日本留學四年,政治上又接受孫中山先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從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一九O九年二月,雲貴總督沈秉坤電調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學生回滇供職,滇籍同學有謝汝翼、李鴻祥、李根源、劉祖武、趙復祥、羅佩金、葉荃、張開儒、黃毓成、顧品珍、唐繼堯、庾恩暘、李毓初、鄭開文、楊集祥、李伯庾、孫永安、葉成林、李萬祥、歐陽沂、文法坤等二十餘人,畢業後,即紛紛回濱。謝汝翼擔任炮隊第十九標教官,不久任命為第十九標第三營管帶。
一九一O年冬,雲貴總督李經羲由廣西調蔡鍔來昆明,他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三期畢業生,謝汝翼、李鴻祥、唐繼堯等,都一致認為蔡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秘密和滇籍同學有聯繫,待機而行。一九一一年七月,四川保路風潮傳到雲南,一時交通阻塞,謠言四起,有的傳聞趙爾豐被四川人民戮殺,議論紛紜,人心浮動,於是李經羲、鍾麟同等,對新軍軍官頓時生疑,為防萬一,就發子彈給七十三標,機關槍十九營,憲兵第十九營,下令暗中監視新軍。八月二十二日,武昌新軍首先起義傳到昆明,湖南宣布起義,形勢急轉直下,時機緊迫,蔡鍔、謝汝翼、李鴻祥、唐繼堯、沈汪度、劉存厚、黃毓英、楊蓁、范石生、鄧泰中、張子貞等,於九月七日在武成路福元堂中藥鋪(謝汝翼與唐繼堯同住院內),召開秘密會議,決定九月九日深夜三點起義,公推蔡鍔擔任總司令,對是否能按時起義,意見分歧,劉存厚說:「各部隊的槍支大部分是新式的,但每支槍只有子彈五發,應先設法領取子彈,起義要緩期」。李鴻祥反對這意見,說:「李經羲已用調虎離山計,削除我的兵權,又撤了我的排長黃毓英的職,起義決不能緩期,非迅速行動不可」。黃毓英的態度更為堅決地說:「如今事機緊急,不能再猶豫不決,你們不干,我就一個單獨發難,起義如果失敗,我就公開聲明大家都參與其事,一個也逃不脫」。黃的發言,四座震驚,謝汝翼、唐繼堯亦堅決贊成非起義不可,這樣才取得了一致的意見。蔡鍔最後表態:「那末,就決定九月九日十二時起義」。於是討論部署決定如下:
首先決定李鴻祥在北較場率領第七十三標第三營,並掌握第一、二兩營起義;蔡鍔到巫家壩集合第七十四標與炮標起義。派唐繼堯回去擔任第七十四標第一營管帶。巫家壩駐軍第十九炮標,第三營管帶謝汝翼主張起義最積極。其次是劉存厚、雷飆是同意的,劉雲峰是事先聯絡妥當的。兩標各級帶兵官屬於北洋系者占多數,宣布起義,恐有反抗,事先已派范石生、楊蓁對該兩標官兵秘密聯絡,各帶手槍隨同蔡鍔輔助掌握部隊,如遇反抗或有障礙,由他兩人想法排除。
起義前夕,黃毓英、文鴻揆、王秉鈞等三位排長在七十三標部做起義準備工作,丁錦親自來三營質問:「三營為何不交代。」李鴻祥不動聲色,勉強應付。晚上八點。黃毓英等正在給士兵分發武器,被隊官唐元良發現,第二營隊官安煥章阻止士兵領槍,這兩個北洋軍官都被黃毓英部下的士兵當場擊斃。在北較場打響了雲南辛亥革命起義的第一槍。由於比預定起義時間提前了三小時,各種準備尚未就緒,迫於情勢緊急,李鴻祥在關鍵時刻,當機立斷,召集第三營全體官兵到北較場操場,宣布起義。
是夜,在巫家壩第七十四標標本部正在開會,商討進行起義事件,晚上十一點見城內火光大起,發出信號,才知道是七十三標第三營已在北較場首先發難,炮標管帶謝汝翼率領部隊,在巫家壩操場宣布起義。接着率隊入小東門,占領城埂一帶,開炮轟擊總督署和五華山,但軍械局的敵人憑藉地勢險要和彈藥充足仍負隅頑抗,一時攻不下,到了十日上午八點,軍械局、五華山均圍攻不上,謝汝翼非常憤慨,從東城騎馬到軍械局附近,實地觀察,看出側面圍牆,敵守備薄弱,便在圍牆一角挖了一個窟窿,把炸藥塞進去,點燃引信,只聽得山崩地裂轟然一聲,堅固的圍牆炸開了一個三五尺高寬的洞口。當時軍械局和五華山的槍彈如雨點落下,起義軍稍稍向後退一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謝汝翼身先士卒,督率前進!下命令叫第七十三標三營的士兵,向大門猛攻,他親自帶領炮兵五六人,由洞口衝進去,雖然被敵人轟死三人,但這支英勇的起義軍,仿佛象一把鋒利的尖刀插進敵人的心臟,前門的敵人發現我軍衝進去,驚惶失措,無心戀戰,約近三百多人,由後門逃遁,也有的繳械投降,十日十點軍械局全部占領。接着五華山敵軍也全部瓦解,清軍十九鎮統鍾麟被炮擊斃,雲貴總督李經羲倉皇出走,省城宣告光復。起義軍開會商討重要事宜,照會各國領事。通電三迤軍民,一致贊成反正。會上,關於推雲南都督一事,李鴻祥、|唐繼堯、沈汪度、劉存厚、雷飆等,都認為蔡鍔威望最高,擔任都督為宜。但李根源、羅佩金、殷承(左邊一個「王」字,右邊一個「獻」字)等持反對意見,謝汝翼看出有的人,各存私見,乃慷慨陳詞曰:「舌斗乃春秋所戒,一室自起戈矛,三迤之危亡隨之。」堅決贊成擁戴蔡鍔將軍以總司令的威望,舉為都督,利於統軍隊而鎮人心,議遂決。
當時湖南、陝西,山西等,響應武昌起義,先後宣布獨立,雲南光復後,西南的貴州、廣西、長江下游的上海、浙江、江蘇,也紛紛獨立,四川因川漢鐵路事件,首先和滿清政府鬥爭,四川總督趙爾豐的清軍在成都一帶楊武耀威,清政府又派端方的部隊,盤據在重慶一帶,鎮壓革命,對四川的革命形勢不利。從整個革命局勢來看,危機在湖北,而湖北的危機又在四川,四川一天不安寧,湖北東北受敵,西南若不援助,湖北終歸是保不住的。當時武漢戰爭激烈,袁世凱又受命為內閣大臣,親自到前線督戰、覬覦武漢三鎮,湖北、四川岌岌可危,雲南出兵援川,出於顧全大局,同時旅滇的四川人郭燦等,出自公心,看到鄉里人民遭到塗炭,奔走號呼,相率涕泣,上書請求雲南軍政府;黎元洪、黃興、譚延闓都督,也由湖北、湖南相繼來電,敦請派軍援川,以解湖北之危;同時胡景伊也從廣西來電,請滇軍出師赴急,而雲南與四川接壤,唇齒相依,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雲南軍政府決議出師相助,希望早日實現共和。都督蔡鍔任命援川總司令韓建鐸,參謀長劉存厚,第一梯團長謝汝翼,參謀長顧品珍,副官長辛承貴,步兵聯隊長張開儒,騎兵聯隊長黃毓成,輜重營長徐采臣。第二梯團長李鴻祥,參謀長楊發源,副官長謝秉章,步兵聯隊長張子貞,炮兵聯隊長耿金錫,輜重營長肖澤周,騎兵隊長王振偉。九月二十六日,謝汝翼率領第一梯團浩浩蕩蕩由昆明出發,路經東川,昭通,沿途安撫商民,剿除盜匪。滇軍軍紀嚴明,英勇善戰。蔡鍔都督對援川軍下了五條指示:一、要遵守嚴明的軍紀;二、要愛護百姓;三、不貪污受賄;四、勤操演;五、團結友愛。謝汝翼以身作則,帶頭遵循。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受到四川人民熱烈的歡迎,沿途得到人民的支援。四川總督趙爾豐聞得滇軍巳抵四川,很快就退出政權。四川人民公推蒲殿俊為都督,朱慶蘭為副都督。不久,趙爾豐仍以辦理邊防的名義從中操縱,煽動兵亂,後民軍率先入城,趙被殺。一九一一年趙端方為川漢鐵路大臣,率軍入川,鎮壓保路運動的人員,在資州(今資中)被起義新軍所殺。援川軍則幫助重慶軍政府獨立,推舉張培爵為都督,清政府在四川的軍隊勢力銳減。土匪騷擾,四川的光復未能早日實現。
十月十七日,援川軍馬隊先抵敘府,二十四日謝汝翼統率大隊人馬來到,目睹假同志會數千人,圍城數月,大肆進行搶掠。四川各大城市,爭立都督,軍政府力量單薄,不足制亂,各地揭竿而起,自稱為大王,或稱千歲。十月十八日,成都兵變,城內外搶劫一空,浦殿俊、朱慶蘭潛逃。尹昌衡、羅綸替代他們。政府既是哥老會組成,各樹黨派,以爭權殘殺為務。帶兵者非有大爺頭銜,即難服眾,又假借同志會名義,互相攻擊,你說我是土匪,我說你是土匪。此時援川軍駐紮在敘府,土匪擁眾數萬,姦淫婦女,大肆搶掠,聯隊長張開儒請示梯團長謝汝翼立即派兵驅逐他們,謝汝翼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免殘殺,遂先派巡按史陳先沅和同志會交涉,給遣兵費八千串,要求他們解散,錢送了以後,依然如故。再向他們的首領披肝瀝膽地開導,也不聽從。會黨又煽惑守衛敘府城的保安營,巡防營和援川軍發生衝突。十一月八日,謝汝翼才轉撫為制,親自指揮攻擊那一帶的會黨,命令張開儒統率鄧泰中大隊攻擊翠屏、真武兩山,由北城西城開炮把會黨轟散,追擊三十餘里。
當時部下將士,都認為四川土匪縱橫,人民遭到塗炭,乘我軍軍威大振的時刻,直接支援成都,以解川民於倒懸,謝汝翼說:「不好,這樣一來,就會投鼠忌器,我們的軍隊進入成都,四川人民必定疑惑我軍別有意圖,天下大局未定,川滇是唇齒相依,一旦發生牴觸,別省如果信已為真,就造成親者痛仇者快,影響達到『共和』的目的」。部眾嘆服,認為正確。
「援川」本來是我省一支正義之師,認為四川居長江上游,交通便利,軍事重鎮,歷代興亡,關係全局,趙爾豐、端方等調集巡防軍,全力進攻同志會,四川的局勢危機萬分,如果趙、端兩人得逞,對中原的革命形勢不利,所以雲南軍政府決定首先「援川」,在「援川」問題上有不足之處,也犯了一些錯誤,而使部分川人誤認為有「侵川」之意圖,在剿匪和作戰中,也有誤傷同志之處,彼此產生芥蒂,幾乎發展為重大衝突,為了息事寧人,委曲求全,彼此讓步,言歸和好,是正確的,至於不足的地方,只能看作是當時「援川」的局限性。
我省原是協餉省份,光復以前,公私匱乏。「援川」軍費由四川籌,謝汝翼、李鴻祥在川籌得白銀百萬餘兩,涓滴歸公,悉數為雲南富滇銀行基金,發行紙幣,統通金融。到一九一二年蔡鍔整頓吏治,帶頭減薪,發展生產,財政稍舒,並有結餘,為振興工商業,辦好學校,選派留學生打下物質基礎。因此,謝、李二公在民國初年,廉潔奉公,威望很好,替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四川政局初定,正擬襪馬厲兵,長驅北上。此時,南北和約,達成協議。蔡鍔都督電召班師四鎮。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援川兩梯團會師於嵩明楊林驛站,六月援軍凱旋勝利到達昆明。蔡鍔親率軍政人員到郊外迎接,機關、軍警、工商、學、團體等都去迎接,軍容整肅,萬眾歡騰。受歡迎的援川軍全部迎接到承華圃。接着第一梯團辦理退伍事項,這事辦完後,蔡鍔委任謝汝翼擔任都督府參謀廳廳長,兼雲南省講武學堂校長。雲南全軍隊改編為一師,委李鴻祥擔任第一師師長兼政務廳廳長。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日,奉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之命,委謝汝翼擔任雲南省陸軍第二師師長,駐紮在蒙自。他深知三迤縣治,巡防隊極弱。整頓改編陸軍後,其中軍事知識淺薄者,不宜擔任軍官者,一律保送進講武學堂肄業,提高軍事素質。謝汝翼在蒙自整軍安民,迤南人民至今頌揚不止。八月,蔡鍔調北京另有任用,這時,謝汝翼擔任雲南迤西鎮守使代雲南省都督。十月,由蔡鍔推薦唐繼堯,袁世凱遂任命唐為雲南省都督。
一九一四年春,袁世凱下令雲南立即裁撤迤西鎮守使。這一設制,謝汝翼在辛亥革命及援川軍有功,卓有功勞,即日來京,另有任用。五月三日,謝汝翼赴北京途中,乘滇越鐵路火車,車行至宜良糯租,忽有一刺客潛入頭等車廂,乘他不備,開槍擊中頭部胸部等要害處,立即死亡。兇犯當場被抓獲,押到昆明,由民政廳長李鴻祥親自審問,該兇犯何榮昌原是玉溪大營回族,是謝汝翼部下,曾擔任排長,因酣酒毆鬥,違反軍紀被革職。因此,他懷恨在心,又受奸人收買利用,行刺的手槍是王廷治授給他的。王是唐繼堯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又是唐的親信,對唐唯命是聽,這樣案情大白。這一重大案件無疑與唐繼堯有牽連,此案不便追問下去,李宣布退堂。總統下令嚴懲罪犯,將何榮昌法辦,追贈謝汝翼為陸軍上將,由李鴻祥主持在省忠烈祠開弔、祭奠,安葬在園通山。謝汝翼犧牲時年僅三十五歲。聞者痛惜。一九四七年,謝墓遷至西山太華寺附近,至今猶存,但已年久失修。謝汝翼夫人劉民生兩子,長開志,次開仕,早已病逝,側窒李瑞蘭生女開蘭,與朵吉安緒婚。
綜觀謝汝翼一生,智勇雙全,為吾滇有數的將才,勇於赴義,功成而不居,性情坦率淡泊,與人無爭,待士卒和顏悅色,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平生慕岳武穆為人,服膺「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命,猶是天下太平矣!」汝翼庶幾近之。
英勇事跡
重九起義
1911年8月,受四川爭路風潮影響,講武堂300多學生意起革命,謝汝翼認為時機未到,極力勸阻。後,武昌新軍起義消息傳來雲南,形勢急轉,蔡鍔等密商運動官兵,謝汝翼參加了蔡鍔召集的秘密會議,議定9月9日深夜3時起義。謝是主張起義最積極者之一,後來被稱為「重九起義」。
1991年8月9日下午7時,謝下令以進行夜間演習為名,令司務長造飯,又令軍需長給士兵分發武器、彈藥。11時,見城內火光大起,知李鴻祥率第七十三標第三營已在北較場首先舉事。謝即在巫家壩操場宣布起義,率炮兵部隊入小東門,占領大東門城埂,炮擊督署和五華山、軍械局。清兵憑藉彈藥充足,圍牆堅固,負隅頑抗,義軍久攻不下。謝非常氣憤,騎馬到軍械局觀察後,決定從側面圍牆守備薄弱處突破。即命步兵在圍牆一角挖個窟窿,用炸藥炸開一個洞口,謝親率炮一門,移至距軍械局50餘步開炮。當時,清軍阻擊的槍彈密如雨點,起義軍進攻受阻。在這關鍵時刻,謝汝翼身先士卒,督率前進,命令士兵向大門進攻,他親自率領五六名炮兵由洞口沖入,與李鴻祥起義部隊共同配合戰鬥,終於攻克了軍械局。接着,起義軍攻下五華山,全城宣告光復。 援川平匪
當時,川中形勢危急,清政府令趙爾豐、端方部隊剿辦。黎元洪、黃興兩都督及四川紳商,請求滇軍派兵援助。於是,軍政府開會研究援川問題。有人提議宜川黔兩路興師。謝汝翼極力反對,說:「黔,山國也,依附鄰封,雲南、廣西反正,即難獨異;蜀居長江上流,交通便利,歷代興亡,皆有關係。現聞趙爾豐調集巡防軍,力攻同志會,成敗尚未可知,若趙、端得逞,於中原影響極大,以形勢時局論,援黔猶可綬也,實不能不迅速援川。」會議決定援川。蔡鍔任命謝為援川軍第一梯團長。謝部取道東川、昭通進發,沿途安撫商民,剿除盜匪。四川都督趙爾豐聞滇軍至,交出政權兵權。10月下旬,謝部進抵四川敘府。
當時四川境內土匪縱橫,人民遭塗炭。部下將士主張乘此軍威大振之時,直援成都,以解倒懸。謝汝翼不然,他說:「吾若進兵成都,蜀人必有疑滇之意,天下大局未定,蜀滇唇齒相依,一旦牴觸,他省聞之,誰不解體,而共和目的,豈能達耶!」眾人信服。唯對自流井被周匪鴻勛蹂躪不堪,紳士請派兵進剿一事,謝認為「成都疊遭兵變,財產損失,不下千萬,若井鹽復不能保,全川財源絕矣」,同意派兵清剿。遂派黃毓成率支隊進駐自流井,派張開儒、顧品珍率支隊駐五通橋,維持保護,不遺餘力。威迫川南二十餘州縣反正;平富順、南溪、健南、屏山各地及川南一帶土匪。
遇刺身亡
1914年5月3日中午,一列從昆明開往越南的火車正行進在滇越線的宜良、阿迷(今開遠)兩縣間的糯租小站。此時,一等車廂內豪華的鋪上,一位身着中將軍官服的將軍正在閉目養神。旁邊一位軍官也正在另一張鋪上打盹。空蕩蕩的車廂里就這兩個人,天氣悶熱,而火車的「咣當」聲催人入眠。忽然,車廂門口閃進一個壯漢,此人直奔到那位中將跟前,從腰間抽出一支新式七響小手槍,對準中將的胸部連發數槍,將軍頓時歪倒在靠背上,胸口的鮮血汩汩而出。另一位軍官從夢中驚醒,飛身將刺客的手槍撲落,而刺客任被扭住胳膊而不反抗。法籍列車警察聞聲趕到,拘捕了刺客。
這遇刺的將軍是雲南迤西鎮守使謝汝翼,同行的軍官是他的留日同學姜梅齡。3月份,北京的大總統袁世凱電召謝汝翼入覲,4月28日又發來「大總統令」,召雲南民政長李鴻祥入京覲見。一時間,民間議論紛紛,多說:「大總
統正在『改革』,急需用人材,李、謝兩個將才可能要重用了。」李、謝二人是從戰火中並肩走出來的,謝汝翼決定先期入京,李鴻祥留在雲南處理事務。
謝汝翼是雲南早期派往日本學軍事的留學生,在蔡鍔手下為光復雲南立下了戰功,並曾率部援川,迫使川督趙爾豐交出了政權。1913年任雲南僅有的兩個陸軍師之一的第二師師長(李鴻祥為第一師師長),晉升為陸軍中將。12月,他出任迤西鎮守使。隨即,謝汝翼率部擊潰了滇西大理的郭嘉賓的冒牌「同盟軍」,收復了大理。
1914年5月3日上午,謝汝翼搭乘滇越鐵路火車南下,準備經越南、香港,然後北上入京。李鴻祥為謝汝翼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整個昆明城張燈結彩,懸掛上五色旗,以歡送這位「特使」入京。參謀長姜梅齡放下公務,與謝汝翼一起登車,打算一路護送謝汝翼到中越邊境,沒想到還未出雲南,就遇上了刺客。這下子各種議論揣測紛至沓來,有說袁世凱召謝汝翼進京是假,調虎離山刺殺之是真;有說唐繼堯恐謝汝翼入京高升,將危及自己的權勢,因而殺之。為正聲名,李鴻祥和滇督唐繼堯聯合發出了諭告:
「謝使北上,途遇狙擊。行兇正犯,登時拿獲。訊明懲辦,水落石出。誠恐不肖,妄相揣測,造作謠言,妄圖煽惑。諭爾四民,勿聽勿懾!」
隨後三天裡,三次預審刺客,結果大出人們的意料:謝汝翼被刺純屬刺客個人一時想不開,並非有政治陰謀在內。
27歲的何榮昌是雲南武備學堂畢業生,在任駐滇步兵第三團三營十連連長時,因不滿營長沈得全剋扣軍餉和津貼,被除名。謝汝翼見何榮昌來狀告沈得全,便不問情由把何榮昌關監20多天。何榮昌出獄後圖謀報復,便向在二團任少校團副的同學何廷棟借了一支新式七響槍帶在身邊。事過大半年,何榮昌去見李鴻祥,陳說冤屈並討一軍職。已任雲南省民政長官的李鴻祥讓何榮昌去找李伯庚參謀長尋條路。何榮昌兩訪不遇,三訪時,傳達稱李第二天一早要到車站歡送謝汝翼,已早早睡下了。何榮昌偶爾得知謝氏行蹤,殺心又生,便在第二天早上購票上了三等車廂。何榮昌懷揣絕命書,腰插手槍,多次探視一等車廂,見謝、姜二人談興正濃,無法下手,便另尋他機。謝汝翼的警衛與隨從分乘三四等車廂,一等車廂只兩個人,給了何榮昌可乘之機。最後一次探視時,見謝、姜二人已在打盹,何榮昌便竄進車廂開了槍。
袁世凱聞報後,令對謝汝翼追「照陸軍上將例議恤」,並命唐繼堯公審何榮昌。軍事法庭判處何榮昌「挾忿逞凶,戕殺長官」之罪,立即槍斃。
何廷棟借與何榮昌的七響槍是頭一年從土匪身上繳得的。因此,他被以「隱匿沒(收歸)公手槍,復敢妄自借給業經撤差人員,致釀重案」,擬處監禁二年,交昆明監獄執行。
名校校長
在雲南講武堂歷屆領導人當中,謝汝翼曾經擔任過校長。
雲南陸軍講武堂,原系清王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對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設立的一所軍事學校,既輪訓在職軍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畢業後任中下級軍官。由於該校教職員多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在日本學習時就傾向革命,一部分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員。他們採取多種方式,在學生中傳播革命思想。同時又抓緊學生的軍事訓練,讓他們在軍事理論和實踐上均有提高。使學校成為培養革命力量的重要據點,團結雲南革命力量的核心。後來在「重九起義」和「護國戰爭」中,不僅講武堂的教職員成了核心人物,講武堂的學生亦成了中堅力量。
從1909年開辦,至1928年結束,共招收學生19批,分步、騎、炮、工4科,第15期還有歸國華僑和朝鮮、越南的留學生。歷屆畢業生中,如第三期特別班的朱德,第十五期的葉劍英,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第四期的龍雲成為執政二十多年的「雲南王」。還有的學員成為越南人民軍總司令的武元甲、朝鮮人民軍副司令崔鏞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