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談古論今吃月餅(尹燕忠)

《談古論今吃月餅》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談古論今吃月餅

實話實說,童年時代的月餅沒有現在的月餅質量好,也不如當今的月餅好吃,花樣繁多。 但過去的月餅很難買到,需要用糧票購買,那時的糧票有全國糧票,也有地方糧票,也就是山東糧票,要到供銷社去買,多了人家不給,憑人頭供應。那時候全家五六口人也就買上一二斤就夠了。 八十年代,我到欒灣公社去上班了,到了八月十五前夕,欒灣供銷社要特批給公社一二百斤月餅,每個人員也就四五斤,是酥皮月餅,那個月餅出名,專門上縣供銷社系統供應,欒灣供銷社專門聘請老匠人肖家爺們去坐鎮指揮,是技術權威,他也親自上陣示範。

到了臨近節日的時侯,公社黨委秘書張恩林同志早已給供銷社主任協調好,即開出條子去加工廠去拿,會計及其他人員也挺客氣熱情,給你包裝好,放在前車架上或者黑提包里,跨上車子「嗖」一傢伙飛跑了。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初,這個加工廠即在南欒灣南頭中學西邊路西里,寬大的院子,有七八千個平方,楊柳蔥籠,盡西頭放好多醃鹹菜缸子,高有一米二,上面光滑,下截有橫道圍繞,上面蓋上尖形的葦茓子蓋子。北邊一溜二十幾間瓦房,工人神氣十足,有正式工,節上就雇些臨時工,忙完月餅的工作就辭退了。這個加工廠到了二十年代就散板了,賣給了高家和和平飯店了,如今已成草木蔥籠一片茫茫了。

那時候吃月餅,也就每人一小塊,一個月餅切成四溜瓣兒,八月十五月兒圓,祖孫三代圍坐在八仙桌上,弄上幾個豆腐白菜,也有蘿蔔條兒,香椿芽兒,腥油肉絲不見一點兒,咬一口月餅,噴香噴香,讓你記上一輩子,爺爺抿上小酒盅子裡的一點瓜干酒,用手掰上指甲蓋大小的月餅填到自己嘴裡,他牙口不好,嚼着,鬍子一抖一抖的,眼睛笑成了縫兒,縐紋里也漾起了笑,他把掰下的一塊月餅塞給我,我一口呑下肚了,一家人笑了,爺爺笑的最歡實。

如今月餅多了,有玫瑰、五仁、花生、核桃、酥皮等月餅幾十種,吃着也香,能香個大跟頭,可就是吃不出過去那種滋味來了。 俺爺爺是個吃過苦的人,他講了一個故事:明朝皇帝朱元璋被敵兵追捕,危在旦夕,被一個農村老大娘給藏起來了,他飢餓難耐,眼冒金星,老大娘給他拿出了幾個糠窩窩頭吃,他三下五除二吃了好幾個,吃得津津有味,當上皇帝,他要設百席宴,點名要吃糠窩窩頭,名曰「黃金塔」,但他吃了幾口,就縐了眉頭,他問當年的恩人老大娘怎麼回事,大娘說,萬歲皇帝呀,餓了吃糠甜如蜜,不餓吃蜜蜜不甜。斗膽說一句,富了就凸腰凹肚,餓他三天就知道那好處呢? 老大娘「撲騰」跪下了,朱皇帝連忙架起叫了幾聲「親娘哎,我的親娘大人哎」!遂接入宮中,奉若神仙,萬眾齊呼萬歲,朱皇帝忘不了糠窩窩頭金黃塔,每年讓娘給做一次吃呢,他讓百姓敬重。 爺爺說,這是傳說,能教育人節儉,可別挑肥揀瘦的吃東西。爺爺的話,我牢記心中,終生難忘。 忘不了童年的節日快樂,為了節剩煤油,全家老少就上我家西大院中的大石碾盤上圍坐一起過中秋,吃月餅,磕瓜子,剝熟花生,燎青豆吃,津津有味,香甜可口,月亮從葡萄架和葫蘆架上篩下了金黃的光,蛐蛐兒叫,蟈蟈在棗樹葉子上鳴唱,偶爾有螢火蟲忽上忽下飄然而過,忽而又飛上草屋頂上,徘徊低飛又鑽入草叢裡去了,貓在腳下尋覓零食,狗不服氣的低吠,一隻狐狸子從牆頭一瞅,閃出綠色的光,倏忽走了,我感到神秘又有些嚇人,害怕魯迅先生寫的美女蛇出來了!父親說,怕麼?世上什麼動物都怕人,給我壯了膽!

今年又過中秋節了,我們給親友送了月餅,我家兒媳婦就辦了個蛋榚房,製作各種壽糕、蛋餅、餅乾類,節日製作月餅必不可少,我也學會了疊盒子、壓粘盒、裝月餅等技術,從調料、分餡、烘烤、疊裝盒子等要十幾道工序,要做到保質保量,樹立顧客第一的思想,食品供不應求,銷售渠道,一是網銷,二是送貨上門,三是上店購買的客戶。 包裝精良,有好多帥哥靚女上門購月餅串門子,送十五,很有面子! 過兩天,中秋節到了,備了八斤月餅自己吃,中秋吃個團圓飯,不亦樂乎,有月賞月,有雨無月,月在心中,更要賞月!

2021、9、19下午[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