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
論語別裁
《論語別裁》是200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南懷瑾。[1]
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成的《論語別裁》,是一本關於《論語》的講演錄。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尤為新穎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這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別具一格的。[2]
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 | 論語別裁 | 作者 | 南懷瑾 |
ISBN | 7309032438 | 頁數 | 933 頁碼 |
定價 | 42.00 | 出版社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05年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32開 | 類型 | 人文社科 |
語種 | 簡體中文 |
《論語》簡介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中國現傳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紀念老師,憂慮師道失傳。並由子夏開創了章句的讀法。故漢儒曰:章句發明始於子夏。 《論語》,聖人之學,載道之學,君子治天下之學也。[3]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後學編集的《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言語行事的重要儒家經典。[4]
自西漢以來,《論語》所表述的孔子學說,迅速擴展,其影響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標識。有關《論語》的章句注流也累代不絕。
原書由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於1976年5月出版,迄至1988年,已印了十八版。為弘揚海峽兩岸同源的中國文化,茲徵得作者和原出版單位同意,將《論語別裁》第十八版改排出版,以供研究
今後的中國文化,要學儒家的品性,我們做人做事不能不學儒家的道理。
內容簡介
我們要了解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要講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學術。要講孔子的思想學術,必須先要了解《論語》。比照現代世界上的國際間文化潮流,對於自己民族、國家和歷史,確定今後應該要走的路線和方向。因此若能使一般陷於現代社會心理病態的人們,在我們講的文字言語以外去體會,能夠求得一個解脫的答案,建立一種卓然不拔,矗立於風雨艱危中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這便是我所要馨香禱祝的了。[5]
《論語別裁》是關於《論語》的講演錄,是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以淵博的學識,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書中對《論語》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述。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尤為新穎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串講撮編為一個個歷史故事,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這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別具一格的。
《論語別裁》目錄
- 學而第一
- 三言四語
- 語文的變與不變
- 四書五經的假面目
- 被忽視的道家
- 三家店賣的是什麼
- 冤枉的一打
- 再論《論語》
- 學而有何樂
- 真人和假人
- 寂寞的享受
- 誰來了解你
- 愛與罪
- 孝道是這樣一個東西
- 禿頭的十字架
- 誰能忘情
- 花言巧語
- 三面鏡子
- 可愛的小學生
- 呂端大事不糊塗
- 飲食男女
- 沒有朋友的上帝
- 種瓜者
- 孔子的素描
- 五字串通五經
- 善知識與惡知識
- 老鼠生兒的孝道
- 無所適從的禮俗
- 上帝的外婆是誰
- 《三國演義》的幕後功勞
- 多才多藝的子貢
- 詩的人生
- 為政第二
- 孔子不談政治
- 大政治家的風範
- 星辰知多少
- 劉備上了曹操的當
- 從颱風了解人生
- 聖人也勢利嗎?
- 悠美的情歌
- 詩的偉大
- 窮哉法治
- 孔子的自剖
- 車上的一課
- 以孝治天下
-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 晚娘面孔難為人
- 孔子也會看相
- 是什麼東西
- 異端與偏激
- 由養士到考試
- 天下英雄入彀中
- 千里求官只為財
- 治國難!齊家更難
-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 八佾第三
- 禮樂衣冠
- 泰山之旅
- 志在春秋
- 秉筆直書 罪罪惡惡
- 承讓 領教
- 淡泊以明志
- 窮源溯本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2012.9.29) 國學大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他的人生觀點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南懷瑾的著述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對無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個重要引導,南懷瑾的言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博大精深,可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實代言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與普及的作用功不可沒。
作品評價及主要作品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林可濟:「他既從整體上探索中國美學史中若干一般性的重要問題,又對不同的藝術門類(音樂、繪畫、建築、書法,等等)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內容做深入的剖析,所有這些文章,無不文筆靈動、創見迭出、妙趣橫生,韻味無窮。」
福中華美學學會理事鄒其昌:「書中的論美文章,生動地凸現的是一個在藝術中遨遊的精靈,一種追求生活藝術化的姿態。」
福建日報:「本書幾乎匯集了作者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全書文辭典雅,富於詩情畫意,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娓娓道來,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鮮活起來;每一位讀者,都能在作者靈動的文字里,充分感受人間的詩意和對生命的憧憬。
人物生平
民國時期
民國七年(1918年)3月18日,南懷瑾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縣柳市翁垟鎮地團村南宅組(今樂清市長林社區殿後村)。
民國二十年(1931年),13歲的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倒數第一,只得到肄業證書。父親要求去學木雕或去商店做學徒,南懷瑾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裡,父親還給南懷瑾請過博古通今的老師葉公恕。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7歲的南懷瑾和姨表姐王翠鳳結婚,並有了長子南舜銓。同年又離開溫州,前往浙江國術館習武,並於浙江國立藝術院學習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並獲得了武術教官的資格。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南懷瑾回家度暑假,妻子後來生下次子南小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時值抗日戰爭爆發後,20歲的南懷瑾隻身入川,考入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後返蜀執教進入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南懷瑾自任大小涼山墾殖公司總經理兼地方自衛團總指揮,屯墾戍邊。後又被調回任軍校政治教官。其間,曾在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以期服務社會大眾,潛心於佛典。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南懷瑾辭去中央軍校教官之職,棄隱灌縣(今都江堰市)靈岩寺,結識青城派劍術高手王青風,其後,南懷瑾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離開成都。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南懷瑾結識了袁煥仙,晤談之下,遂為忘年之交。禪門虛雲老和尚蒞臨重慶,主持護國息災法會,袁煥仙閉關期滿,袁煥仙攜南懷瑾赴渝禮請虛雲老和尚回到成都靈岩寺成立了維摩精舍弘法,南懷瑾追隨左右,遂拜門牆,成為維摩精舍開山首座弟子,潛心修道參禪,多有會心之處。於一九四三年初春,在袁煥老的家中度春節後,前往峨嵋山擬閉關三年。到了一九四五年秋,突接密報,謂有人意欲加害,故匆忙離山返回成都,繼續在五通橋閉關以滿三年之願。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南懷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各派宗教,其間為了修學,在峨眉山中鋒大坪寺閉關修行三年。此後的一段時間,南懷瑾以修行的姿態到處尋師,中途不斷吸取各家知識,逐漸形成對儒、釋、道的見解。
1945年,離藏後赴昆明,講學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返回故鄉樂清,不久,歸隱於杭州三天竺之間。後又在江西廬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前往台灣
1949年春前往台灣,相繼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講學。
1949年2月,南懷瑾初到台灣,就遇到一家小旅館失火,有個來自吉林長春的姑娘楊向薇,成了南懷瑾收留的難民之一,後來二人成婚,婚後的南懷瑾迫於生計,同溫州老鄉一起做船運生意,便三條船湊成「義禮行」公司。國民黨從舟山撤退時,占用了義禮行公司的船,南懷瑾血本無歸,一夜之間負債纍纍。兩女兩子先後出生了,不得不棲身於基隆海濱一個陋巷裡,擠在瓦可漏月、門不閉風的小屋裡。
1955年,南懷瑾在窘困的處境下,出版了《禪海蠡測》一書,卻一本都賣不出去。不久,便舉家遷到台北龍泉街,住在販夫走卒喧囂終日的菜市場附近,在這裡,南懷瑾常年右手執筆寫書,左手抱着幼子,雙腳還要不停地推着搖籃,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哭鬧。困頓中的南懷瑾煮字療飢,
憑着驚人的記憶力完成了《楞嚴大義今釋》、《楞伽大義今釋》兩本力作,但在書店堆放在角落裡,少人購買。
20世紀60年代起,台灣官方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此舉在民間激起強烈的文化鄉愁。1960年,胡適讀了《楞嚴大義今釋》之後表示讚許,南懷瑾逐漸讓人知曉,弟子漸多,並被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倆邀請在台灣三軍駐地巡迴演講。
1963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聘請南懷瑾擔任教授併兼禮學院院長,南懷瑾接受了教授聘書,附加條件是不到學校上課,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隨後,南懷瑾在台北輔仁大學開設《易經》課程,結果學生增多不少,絕大多數是日後台灣政壇要人、文化、財經界人士。
1969年,南懷瑾創立「東西精華協會」,後創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十方禪林」和「十方叢林書院」。
1971年,南懷瑾創辦《人文世界》雜誌。
1976年,南懷瑾出版的演講輯錄《論語別裁》,趁勢而熱,多次重版,流行於華人文化圈。
1984年,南懷瑾為避禍於1985年移居美國,並在弗吉尼亞成立「東西學院」。1983年王昇遭蔣經國解職,解散劉少康辦公室。王昇曾跟隨南懷瑾學習佛教,因此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在台灣將成為新政學系的新領袖。
回歸大陸
1988年,南懷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間,時任中共溫州市委書記的董朝才前去造訪,希望南懷瑾倡導、推動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提及的金溫鐵路,南懷瑾慨然應允,成為金溫鐵路的催生者,開始籌資興建這條中國第一條合資的鐵路。
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南懷瑾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
1992年6月16日,南懷瑾為大陸和台灣兩岸密使親筆起草《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為兩岸和談奠定了基礎。11月18日,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南懷瑾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2月18日,金溫鐵路正式開工。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禪堂落成之時,南懷瑾應妙湛長老之邀來廈門南普陀寺主持「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禪學講座。此次活動是南懷瑾以現代科學精神結合傳統佛教禪七形式所進行的一次修持實踐,在7天的禪修中,由南懷瑾親自講解禪修要義,並指導全體學員進行禪修實踐,還將畢生修學經驗與心得傾囊相授,其「南禪七日」的視頻至今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1998年6月11日,金溫鐵路開始通車。在通車前夕,南懷瑾基於「功成身退,還路於民」的想法,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金溫鐵路現屬上海鐵路局管轄。
2006年後,南懷瑾移居長住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廟港並在蘇州吳江區創建「太湖大學堂」,旨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結合,發展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研究,後建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多間中國大學,如北京大學等。
2012年9月19日,多家新聞媒體向公眾傳出南懷瑾患有肺炎的病危消息。於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廟港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年95歲。
視頻
文峰區環衛處文化講堂《南懷謹與論語別裁》
參考文獻
- ↑ 緬懷南師:別裁《論語》的傳奇人物——南懷瑾先生 2018-09-10 · 傳承網
- ↑ 從《論語別裁》管窺南懷瑾的學問觀上傳於:2015-06-12
- ↑ 孔子誕辰日|重溫先賢智慧,傳承中華文化,千古不滅! 2017-09-28 10:02
- ↑ 南懷瑾語錄 2018-12-13
- ↑ 讀《論語別裁》有感 2017-06-21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