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觉海寺位于嘉兴市城斜西街西半段,原名报忠寺。宋淳佑九年(1249)朝散大夫赵汝俳舍宅为观,十一年朝廷赐名报忠观。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观为寺,清雍正时始名觉海寺。觉海寺进门有“天王殿”,为重檐歇山顶,现供奉威武的彩塑四大天王及韦驮如来木雕像。据说元朝时,觉海寺有一方丈由南亚入印度游历取经,由印度佛界送四株楠木,重建金刚殿时,四株楠木做成四根殿柱,甚为壮观。

中文名称:觉海寺

地理位置:嘉兴市城斜西街西首

著名景点:七宝池,接凡桥,天王殿,迎驾桥

原 名:报忠寺

目录

简介

位于嘉兴市城斜西街西首,原名报忠寺。宋淳祐九年(1249)朝散大夫赵汝俳舍宅为观,十一年朝廷赐名报忠观。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观为寺,清雍正时始名觉海寺。后几经废兴,现为市城内仅有的保存完整的寺庙。清代报忠寺供朱天君。据传,清朝入主中原后,避居舟山监国的明鲁王朱以海以及一班明朝遗臣,假托《太阳经》中“太阳明明朱光佛”之语,把农历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杀之日定为朱天菩萨生日,实即明朝“国难日”,传谕海岛居民设供祭祀。清朝统治江南后,这一祭祀活动流行于太湖地区,平时为“拜太阳”念佛,三月十九祭朱天君、素食,称吃“朱天素”。这一具有怀念故国,反对清朝意识的活动,在嘉兴持续时间最久。寺中供有朱天君塑像,身穿黄袍,披头赤足,手执金环木棍,面目可怖,暗寓明崇祯帝死时的形象。六七十年后,清雍正帝发觉江南盛行的念《太阳经》拜朱天君实是怀念前朝,便采用笼络和消蚀手段,于雍正十一年(1733)拨款重建报忠寺,并下旨改名“觉海寺”。次年,雍正亲书“觉海寺”匾额,并赐檀香观音雕像一尊(一说白玉观音)。朱天君则移供于偏殿,限定只有三月十九日开放。咸丰十年(1860),觉海寺又毁于战乱;同治年间重建观音殿。自雍正敕建该庙后,清嘉兴府县为皇帝祝寿等官方典礼都在该寺举行。近代朱天君像已不存在,寺宇残旧。1983年,嘉兴市政府拨款重修全部殿宇,并对外开放,恢复佛事活动。1990年重建山门,塑四大金刚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寺额。

历史经过

江南古刹觉海寺,位于嘉兴市区斜西街,原名报忠观,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当时南宋朝散大夫赵汝俳为感谢朝庭的恩泽,舍宅为观。原地名为嘉兴府秀水县五福乡听履坊,西河街。西侧为秀王府,与岳珂(岳飞之孙)故居金陀坊毗邻。舍宅为观后,取名报忠观。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报忠观改为报忠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重新修建该寺,属佛教临济宗。至今保存完好的三圣殿为明代建筑,且木结构都是采用楠木材料制作而成,这在全国寺院中也属罕见,因此十分珍贵。

报忠寺于清雍正十一年奉敕改为觉海寺风土。当时雍正帝不仅拨国库的专款来进行维修,还于十二年十一月(1735年)亲笔为觉海寺题了匾额,赐给觉海寺檀香观音大士一尊,并派快马送到嘉兴,引起全城轰动。

咸丰年间觉海寺难逃一劫,仅存山门和三圣殿。清同治年间,重建大殿和厢房,历任嘉兴府县将为皇帝祝寿等官方典礼都放在该寺举行。民国年间,寺中仅剩僧人茂椿一人,寺院少有人问津,几近荒芜,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

文革期间,寺院里菩萨捣毁,房屋被拆,山门遭毁,经书被焚,所有佛门用具也一起被毁[1]。寺中的镇寺之宝———雍正的御书“觉海寺”匾额遭到了灭顶之灾。当时觉海寺留守着雪光和他的师傅茂椿两位僧人,雪光师傅从寺匾上拆下雍正的手迹“觉”、“海”、“寺”三块字砖,并藏于西厢房廊棚下,谁知被红卫兵发现,用锤子把字砖砸碎。雪光师傅用破棉被裹着1米高的檀香观音藏于衣柜,但还是被人趁乱偷走,至今下落不明。三圣殿因其外形像江南的普通民居,而不像其他大殿那样有飞檐翘角等明显的寺庙特征而逃过一劫。由于年久失修,大雄宝殿已被白蚁侵蚀,成了危房,一度被街道居民办公室开草绳厂。当时,30多岁的雪光和尚和他的师傅一起被红卫兵扫地出门,流落街头,觉海寺近乎堙没。1981年10月市政府公布觉海寺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嘉兴市政府拨款重修殿堂,并新建围墙,开始对外开放,恢复了佛事活动,觉海寺又香烟袅袅。

现在,觉海寺的主持性空大师年仅35岁,毕业于九华山佛学院,寺里的僧人也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会电脑,通佛学,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20岁。而今,寺东侧的居民拆迁,殿堂规范正在酝酿和设计之中,寺院准备筹建药师殿、东厢房、鼓楼和3层的藏经楼。同时还准备开设素餐馆和茶道馆。寺院还正申请开设“嘉兴佛教网站”、创办《嘉兴佛教》刊物,并在寺内开设我市最大的佛学图书馆。

至今,觉海寺已多次成功举办大型水陆法会。去年举行的地藏殿和玉佛殿开光法会盛况空前。值得一提的是,觉海寺有幸得到缅甸佛教界朋友捐赠的释迦牟尼玉佛一尊,此玉佛系整块缅甸玉雕凿而成,重达一吨半,高1.5米,宽1.05米,成为觉海寺里又一宝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