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
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桥区的三角地,是围绕明北京城城墙遗存而设立的公园,为西城区的区属公园。[1]公园内的明北京城城墙遗存在2013年作为“明北京城城墙遗存——西便门段”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介紹
公园位于西二环南端的西便门桥三面环抱之中,平面大致为三角形。其内的这段明城墙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属于北京内城城墙,中段保留有与外城城墙的连接处,南段是内城西南角楼的残存城台。这段内城城墙以西,原有外城七门之一西便门以及外城水门一座,现早已无存。
内城西南角楼在1930年代遭到拆除,其城台在1969年遭到拆除。[2]1966年修建北京地铁之后,将附近的大部分内城城墙陆续拆除。
西便门是明、清时期都城的外城七门之一,位于今西便门内大街北部,地处这段城墙遗址以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为蒙古骑兵多次南侵,而且城外关厢居民日增,所以在都城四周开筑外城。后因财力不济,仅修成环抱都城南郊的一段,设有永定门等五座城门。后来,在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出一座朝北的城门,规制简陋,门楼通高11米,分别称为东便门、西便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补修外城及其七门,此时在西便门增筑直径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西便门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口,疏浚西便门外的护城河道,在西便门以东的外城城墙上辟筑一座三孔水门,使从玉泉山流到此处的水在附近分流注入通惠河。清朝又在西便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1952年,西便门城门、瓮城和箭楼被选定为拆除的第一座城门,遭到拆除。[3] 198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了原内城西南角楼迤北残存的195米内城城墙,并在与外城城墙相接处原址复建了“八瞪眼”箭楼,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4]游客可顺台阶登上城墙上的平台,进入箭楼。1988年秋,在该段城墙上的平台树立一座方碑,坐南朝北,北面(正面)刻有“明北京城城墙遗迹”八个大字,上款为“公元千九百八十八年秋”,下款为“康雍题”。在公园西门入口处,树立了《明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石碑,为一整块汉白玉,高约2.9米,宽2.3米,厚0.36米,全文约1200字,侯仁之撰文,刘炳森以烫金隶书体书丹。
2012年,北京市提出“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人民政府及东城区、西城区人民政府将组织实施,该工程拟定建设6处古城地标,其中包括内城西南角楼。
如今,“西便门”作为地名,泛指西便门外大街同西便门内大街交汇处及西便门东街与广安门北滨河路附近的地区。所以该公园以西便门命名,该段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也被称为西便门段。但实际上该段明北京城城墙遗存和外城西便门并无任何关系。
首都建设世纪碑
首都建设世纪碑位于该公园内的东南部,是为纪念在北京市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青年突击队而设立。1997年4月28日,“世纪丰碑”——青年突击队雕塑奠基仪式在西便门公园举办,北京市有关领导同新老突击队长代表参加仪式,青年突击队代表宣读《倡议书》。“世纪丰碑”雕塑主碑高达21米,由7块建筑体造型构成,下部用青年突击队旗帜造型的建筑体盘旋向上,与主碑形成奔腾的造型;纪念墙体总长40米,外面用不锈钢管构成首都城市建设浮雕,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主碑前方设有一组青年突击队员形象的人物群雕,高3.5米。[5]
1998年4月28日,“首都建设世纪碑——青年突击队雕塑揭幕暨重点工程青年突击队竞赛授旗仪式”在西便门公园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市长贾庆林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政协有关领导参加该仪式。仪式上为1997年度北京市优秀青年突击队标杆队颁发锦旗,为参与67项重点工程的青年突击队队长代表颁授青年突击队队旗。首都建设世纪碑落成后,成为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
- ↑ 西便门城墙遗址公园,首都园林绿化网,于2014-09-14查阅. [2014-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6).
- ↑ 盘点:建国后北京有多少座城门被拆除?,凤凰网,2013-09-18
- ↑ 北京将重建建国后拆除的外城西南角楼等标志性景观,凤凰网,2012-02-24
- ↑ 古城墙:一本厚得无从读起的书,人民网,2004-12-13
- ↑ 青年突击队,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05-07-17. [2014-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