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行走的月亮(杨立英)

行走的月亮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行走的月亮》中国当代作家杨立英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行走的月亮

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这是贾平凹先生《月迹》里的一段话。记得初读时,一股暖意滑落心底。眼前浮现出幼时中秋之夜的月亮,圆圆的,托盘似的悬挂在星空中,一会走在院子里,一会藏进水缸里,一会爬到房顶上,一会挂在树梢上……那会,月亮像长了脚般是会行走的。爷爷、父亲和母亲,还有我们姐弟四个围坐在院子里,院子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白净的盘子,一只盘子里放着月饼,另一只盘子里放着苹果。大人们在桌子旁说话拉家常,很满足祥和的样子,孩子们却关心着盘子里的月饼,一个个围蹲在桌子边不肯挪步,安静地等待月亮走远,等待着分月饼吃。那晚的月亮走得慢极了,像蜗牛,久久走不到院子旁的柳树梢,我着急地问爷爷,今晚的月亮咋走不动呀?爷爷笑了,说月亮嘴馋,要吃各家各户的月饼,谁家的好吃它就呆的久些,要吃够了才肯走的。那时的我真担心月饼会被月亮都偷吃掉了。好不容易挨到夜色渐深,月亮慢腾腾地爬上了柳树梢,母亲也终于肯把月饼一个个分发到我们手里。我急不可耐地拨开油皮纸,露出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松仁馅月饼,猛地咬上一口,母亲嗔怪道:慢些吃,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才有味道的。于是我便又耐着性子学着姐姐的样子,把月饼分成一点点的小碎块,舔着吃,心中充满了甜蜜。大人们也一人一个, 他们多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馋了像变戏法般再拿出来。

那样的日子充满了期待,感觉幸福的能滴出蜜来。

在一年年的期盼中我渐渐长大,独自背起行囊远离村庄,开启了一段又一段的漂泊。喧哗的城市,匆忙的身影,谁又会凝神静心地仰望一轮明月呢。何况林立的高楼把它切割的支离破碎,霓虹灯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诱惑。城市是属于没有月亮的夜晚,是黑暗里的白天。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际上一弯灰白,也暗淡在无数的灯光之中。直到有一年中秋,奔波多年的我被同事邀请去她家共渡中秋。月上中天,桂花飘香,夜色的风像一根针瞬间刺痛了麻木了多年的心灵,我泪流无声。原来,无法忘却的仍是心中家乡的那一轮明月。自此,不管我在哪里,只要有月亮的夜晚,都会牵起我一个个温暖的记忆,犹如母亲轻声的呼唤,闪烁着无比亲切的乡音。怀着对乡音的眷恋,在月光的牵引下,我终究还是踏上了归程。

一年一年,又到中秋。当年那个望着月亮等吃月饼的女孩已步入不惑之年。古老的中秋在现代人手中早已打造的富丽堂皇,月饼也越做越精致,繁多的品种我吃得却十分寡味,一如永不再来的童年。就在昨天,女儿从不远的市区买回两包月饼,旧时的油皮纸包装,旧时的松仁馅,用麻绳系着提到了我的眼前,我急切地揭开一层层包装,一股熟悉的气味散发出来,咬一口暗藏的味蕾仿佛一下被激活起来。也许有些味道就是这样,在心里刻下的无形印痕,令人盛满眷恋,某一天蓦然触动,便为我们献上一份不期然的美好。

踱步窗前,黯淡的月光顿觉一下明亮起来,从高楼的一角跳跃着爬上了树梢,爬上了窗棂,爬进了我的心里。我豁然开朗,即便隔了千山万水,即使经历无数次的月盈月亏,储存于心底的那一片明月,趟过海角天涯,总能寻觅到远去的印迹。

中秋将至,心中的明月,渐浓。

[1]

作者简介

杨立英,我愿用粗浅的文字,去寻找那温暖的地方。

参考资料